谁写过有关谈古论今的话题作文
得意的猴孙
从前,有一个卖草帽的人,每一天叫卖得十分疲累。一天他刚好路过一棵大树,就把草帽放下,坐在树下打起盹来。
等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身旁的草帽全都不见了。抬头一看,树上有很多猴子,每只猴子的头上都有一顶草帽。他想到,猴子喜欢模仿人的动作,于是他赶紧把自己头上的草帽拿下来,丢在地上,猴子也学着他,将草帽纷纷扔在地上。卖草帽的高高兴兴地捡起草帽,回家去了。回家后,他将这件奇特的事告诉了自己的儿子和孙子。
很多很多年后,孙子继承了家业。有一天,在他卖草帽的时候也跟爷爷一样,在大树下睡着了。而草帽也同样被猴子拿走了。孙子想到爷爷的方法,脱下草帽,丢在地上,可奇怪的是,猴子们竟然没有跟着他做,还直瞪着他看个不停。一会儿,猴王出现了。猴王抓起地上的草帽,说:"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
材料分析
这个故事说明这样一个道理:过去百分之百成功的经验,时过境迁,即使在同样的环境下,不一定就能同样百分百地实现,不同时期,不同的人,要想得到同样结果,就有可能得用不同的方法。
资讯爆炸、瞬息万变的现时代,过去成功的经验,往往就是导致现在失败的最大累赘。人人都在与时俱进,关键在于创新。
对于创新,要做纵深思考。什么是创新?创新有什么意义?怎样创新?由此可以想到:创新创的就是新思想、新思路、新方法,创新就要打破旧思路、旧框框;创新需要勇气,创新需要付出艰辛;创新是智慧的动力、财富的源泉、人才的宝库等等。如果从历史与现实结合上,把创新提升到哲理的高度,认识创新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具有无比旺盛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创新永恒的道理,自然又掘进一层了。
可以把创新与相关事物联系起来思考。创新与守旧、创新与模仿、创新与教育、创新与批判、创新与流行、创新与思维……它们是什么样的关系?有对立,有联系,或相斥,或相容。挑选其中一组,想深点、透点,即可写成有特色的文章。
大约2300年前,希腊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他认为物体落下的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约400年前,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并不因为亚里士多德说过了什么就轻易相信,他通过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建立了自由落体定律:一切物体如果不受空气的阻力,在同一地点自由落体运动中的加速度都相同。伽利略有如此的创新精神,便建立了物理学中的自由落体定律、惯性定律,并发现了抛体运动规律、摆振运动规律等。
有人说第一个用鲜花来比喻少女的人,受到人们一致的称赞,被誉为天才;第二个套用比喻的人,则被人们讥为庸才;等到第三个仍用此比喻的人,就被人们斥为蠢材了。这种说法未免夸张,但其中赞扬创新的意思却是无可非议的真理。
雨果说得好:“即使你成功地模仿了一个有天才的人,你也缺乏他的独创精神,这就是他的天才。我们来赞美大师吧,但不要模仿他们。还是让我们别出心裁吧,如果成功了,当然很好,如果失败,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应提倡创新,而且要敢于创新,而不去步人后尘,拾人牙慧。
创新时代
众所周知,猴子是人类近来,善于模仿人类。聪明的卖帽老人,成功的利用这一点收回了自己的草帽。但是当孙子如法炮制爷爷的做法时,他却失败了。他可能会迷惑因为他不明白时代在发展,遵循旧法没有创新必会败给时间,败给神奇变化的信息时代。
创新让人类拥有审美的眼睛,环顾世界,一些伟大的建筑都是突破人们的正常思维,用创新做地基而筑造成的。埃菲尔铁塔成为英国的象征,断臂的维纳斯成为残缺美的化身,悉尼歌剧院成为自然的缩影。
我们的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那双审美的眼睛,缺少的是那为美创新的意念。
创新让中国发展的大道向着太阳铺开。中国这条沉睡多年的巨龙随着一道红光的闪烁而醒来,踏上了创新的长路。有了创新这种理念,让为千万人民解除饥饿的“水稻之父”享誉中外;让设计“一国两制”策略的邓小平永垂不朽;让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杨利伟家喻户晓。
创新是前进路上披荆斩棘的利剑,使远洋航船上必备的风帆,是走向成功的仙丹妙药,创新就是这么不可思议,现在的生活学要创新。
创新让全世界为之震撼。很久以前,是微弱的烛光和皎皎的圆月陪古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深夜;是双脚伴古人走遍大江河川,领略那大自然的美好;是一座座凋敝的茅屋为我们遮风挡雨。但是创新给予我们白炽灯,给予我们汽车、飞机,给予我们高楼大厦。如果古人看见今日的气派景象,一定会长叹:我真是错生了时代。是呀,创新让我们生活在幸福的蜜糖中。我真想对世界高呼:创新,时代需要你。
春秋的巨轮转了一圈又一圈,长江后浪推前浪,唯一不变的是那创新的理念。因为它已成了凝聚世界的万能胶,生活也因此有了美,有了幸福,有了惊人的震撼。
让我们睁开审美的双眼,用手去触摸幸福的感受,用心去感受震撼的魅力。让我们乘着创新的双翅去飞翔吧!飞翔在这美妙的创新时代!
让心在浪头
猴子在嘲笑着“你以为就你有爷爷吗?”听者惘然。
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曾经有前辈,吸取前辈的经验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如果只会一味的模仿而不知创新,那么我们永远也不会成功,不会活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伟人曾说过“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我们站在浪头,站在时代的前列,开拓进取,生命才会更强,生活才会更精彩。这就需要我们敢于创新,与时俱进,把心放在“浪头”。
刘墉在《创造于阐述》中如是说:
莎士比亚只有一个,但是穷毕生之力研究莎翁的人有多少?
曹雪芹只有一个,但全力研究考证,治“红学”的人有多少?
王羲之只有一个,但是千百年来专习王字的人有多少?
问题是如果莎士比亚、曹雪芹、王羲之一生都在仿古,考证,临摹的话,又何来《哈姆雷特》、《红楼梦》和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右军书风呢?
聪明的人跟着伟人走,伟大的人自己走。
第一等人创造,第二等人阐扬,第三等人模仿。
你想做哪等人呢?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有谁不想争为先锋,受人崇拜呢?那么我们就需要创造。创造新的理念、新的生活,甚至新的世界。这就需要我们敢于打破常规,冲出思想的牢笼,而不是一味模仿,墨守成规。
创新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动力,是社会进步的前提。
而模仿与固守又是什么呢?那就是走别人的路。可世上的路不是走得人越多就越平坦。沿着别人的脚印走,不仅走不出新意,而且还可能会掉进陷阱,无法自拔。
没有创新,就没有登上月球的第一人;没有创新,就不会有载人航天飞船冲出地球;没有床席,就没有人类的现代文明。
当今经济全球化,时代迅速发展多元化,我们更需要创新精神。只有创新,才能与时俱进;只有创新,才能赶上时代的潮流;只有创新,才能让生命焕发特有的光彩。
打开你心灵的枷锁,放飞你心中的梦想,张开想象的双翼,把你的心放在时代的浪头,去勇敢的开创一片新的乐土。纵使会有困境,但只有敢于创新,总有一天,有一片绮丽的天空会是属于你的。
话说创新
夏去秋来,大雁南飞,去寻找它温暖的天堂。秋风瑟瑟,为落叶做了最后一支舞曲。花儿已逐渐容颜憔悴,大自然的一切事物都在改变着,没有永恒不变的规律。
创新是生命的源泉,它就像一股清澈的溪流为生命注入青春与活力。在这日新月异的时代,物质生活飞速发展,人们追求着各种各样的时尚、潮流,在我们的思想中,最缺乏的恰恰是创新。世界在变,人也要学会创新。雨果如是说“每一种生活都是一种艺术,应当深入研究,去寻找新的天地。
如果说创新是一朵永不凋谢的花儿,那么浇灌它的必定是新的思想,新的目光。有多少伟人是在创新中成长,有多少奇迹是在创新中诞生。王羲之自小拜师学书法,他每天都在老师的指导下刻苦练习,然而他没有一味的模仿,而是发展自己的字型特点,写出自己的风格。试想如果王羲之一生都在临摹,又何来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右军书风呢?
创新是开启智慧大门的钥匙,创新是迈进新领域的阶梯,创新更是打破因循守旧的利剑。生活中,那些被旧思想所束缚,一味地模仿前人足迹的人,终将被时代所淘汰。别里科夫时时给自己设置套子,将自己包围在传统的思想之中,害怕一切新生事物,行为怪异,思想禁锢,他终没有战胜时代的脚步,被自己的绳索层层缠住以致窒息。
只有创新才能适应生活,只有创新才能适应社会,人类只有创新才能生存。只有第一个发明电话的人才会千古留名,其他人即使把电话做的再漂亮,功能再多,也不会被人们所铭记。当今社会中,我们更应培养创新理念。无论是商人学者,还是普通上班族,只有具备创新观念,摒弃旧的生活观念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创新是一幅精美画卷的色彩,没有它,就只剩下一张暗淡无光的纸;创新是一首美妙歌曲的音律,没有它,就只剩下一堆枯燥乏味的词句;创新是熊熊烈火的一个引星,没有它,就只剩下一堆冰冷的柴把。
创新--永远的动力
历史的车轮在不停的前进,是因为有巨人在推动。是巨人用创新这把利剑开辟了前进的道路,是巨人用创新的力量推动了历史的车轮,让历史步步前进。
巨人到底是什么人?巨人是在继承前辈经验的同时不忘前进的人,是享受前人成果的同时不忘创新的人,是用新的创造成果改变世界的人。古今中外,巨人的身影到处可见,其实巨人就在身边。
屈原继承前人诗文的韵律而独树一帜,用方言的形式创造了楚辞体;陶渊明吸取了前人诗文的精华而归隐田园,开创了田园诗的先河;韩愈、柳宗元摒弃了前人诗文的浮华而开创了古文运动,提倡诗文要言之有物;李白更是创造出了自己的独特文风,在文章中创造了神境,为诗文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前人的经验固然重要,但创新的精神必不可少。倘使没有陶渊明的归隐独创,也许田园生活的意境只可以意会而不可以言传;假如没有韩柳的古文运动,恐怕今日我们所欣赏的诗文只是空洞无物的词藻;也许没有李白的大胆想象,诗文只能是山水的素描。是这些巨人推动了文学的前进,是这些巨人用传信的思维开创文学的新气象。
其实,不只是文学上有巨人,生活中处处有巨人,各个领域都有巨人的身影。
在科学领域,瓦特用创新的思维创造了蒸汽机,开启了蒸汽时代的大门;爱迪生用创新的双手发明了电灯,照亮了世界。在音乐界,贝多芬没有陷入前人的音乐定势中,而是另辟蹊径成就了一代音乐天才。在革命方面,毛泽东没走城市中心道路,而是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革命战场,赢得了抗战的胜利。在建筑业中,詹天佑创造性地设计出了人字型铁路,成为举世闻名的建筑设计师。
是这些巨人在各自领域的创新推动了社会前进的步伐,推动了历史前进的车轮,加速了人类文明的辉煌。
生活不是前人生活的重现,人不是只能继承前人留下的经验和成果的。人需要创新,社会需要创新,历史需要创新。也只有创新才能赢得尊重远离嘲笑,也只有创新才能让社会进步,也只有创新才能免受历史车轮的碾轧。
创新——永远的动力。
创新?进步
卖草帽的老人扔掉自己的帽子,从而收回猴子拿走的帽子。而当他的后代也采用相同的方法时,招来的却是猴子的嘲笑。不难看出,生硬模仿前人的方法是不会有所成就的,只有创新,才有进步。
创新是人类不断进步的动力。社会的各个领域,无一不存在创新。
仰望历史长空,文学创新犹如颗颗璀璨的星星,点缀了人类的文化历史。
没有屈原的创新,怎么会有楚辞体的《离骚》传世?
没有宋朝人的创新,怎会有“唐诗过后是宋词”的话语?
没有鲁迅的创新,怎会有《狂人日记》的发表,能有现在通俗易懂的小说?
我们的文学就是在不断的更替与创新中进行着。不仅是文学,技术也有同样的发胀历程。
是古人的创新,才有了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是比尔盖茨的创新,才有了垄断一时的微软技术;是中国科技的创新,才有了“神六”的成功发射。没有创新旧没有科技进步。
因为有了创新,人类的诗篇才会更加精彩;因为有创新,人类的航船才能乘风破浪;也正是因为有创新,我们生活才会如此幸福。
创新是文学艺术的阶梯,是科技进步的动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
只有学会创新,才会有所进步。创新像是万物生命之泉水一样重要。没有它,人类发展就会停滞,甚至倒退。创新如在远航中的一个指南针,没有它,就没有正确的方向。创新是每天东升西落的太阳,没有它,人类将用无光明,地球将不再转动,创新就是这么重要。
人生要有创新才会有激情、动力。青春更有创新才会充满活力,生活需要创新才会有幸福快乐,世界只有创新才会有进步。
创新,是一种打破腐朽与落后,探索进取的动力,是一面摆脱桎梏的旗帜,是一支唱在人类前行中永恒的进行曲。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请坚信,创新就是进步,进步必须创新。
高考作文佳作的启示
作文怎么写?有位作家说,每篇成功的作文都告诉着你怎么写。高考满分作文无疑会给我们的作文很多全新的启示。认真解读高考满分作文,从中窥见机巧和奥妙,有所启悟,该会对我们的作文有很大助益。
2001年“诚信” 话题作文是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发展的一种必然,他克服了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弊端,而呈现出一种全新的形式,表达出一种全新的写作理念。话题作文的基本特点是:命题要求相当灵活,写作的范围非常宽泛,只要与命题所给话题有关的东西,均可以纳入笔下;在文体上则可以自由选定,写经历、体验、感受、看法,讲故事、编小说、抒情怀、发议论,甚至诗歌、剧本、寓言、童话、科幻文章、讽刺小品等等,几乎没有任何限制。这样的命题,大大扩展了选材的视野,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使所有的考生都能够做到有话可说,还可以任意选择个人擅长的文体,做到尽量写好。同时,也给素质较高的考生,给具有一定灵气、才华的考生创造了充分展示、充分发挥的广阔天地。因此,以话题作文命题后,高考作文的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写作风貌也有了极大的改观,满分作文也在逐年增加。
满分作文,作为从成千上万份考卷中精选出来的凤毛麟角之作,无疑能够代表当今高中学生写作的顶尖水平。文思的盎然,笔调的灵秀,天籁般的趣致,字里行间洋溢着的青春气息,行云流水似的词语驾驭,可以说是这些作文的最大特点。
那么,这些作文是怎样成为高考临场应对的夺魁之作的呢?这些考生是怎样使自己的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展示的呢?是怎样博得评卷者的青睐和厚爱的呢?这些作文又能给未来参加高考的广大考生一点什么样的启示呢?
启示之一:知识信息的迅速化调动
○2001年高考中,有一篇题目为《选择诚信,选择中华魂》的作文。
作文开头,作者就以“一份诚信,一腔热血,一片拿云心事;一曲诚信,一阕高歌,一剑笑看风云”这样两行颇具新潮色彩的铿锵句式进行造势;又以“诚信是一条流了五千年的河,流出了黄面孔,流出了黄土地;诚信是一支神奇的笔,龟背上长出了汉字,汉字上长出了华夏”这样隽永飘逸而又象征意味十足的描写加以铺垫。然后,就推出了三段这样的文字:
有这样一朵诚信的花,它诚信于爱情。这朵花里,充盈了孟姜女的眼泪,雷峰塔下的呻吟,遥遥天河间的无尽思念,草长莺飞中梁祝的蝶儿双双。这朵爱的诚信花,凝聚了李清照的“寻寻觅觅”,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陆游的“几年离索”,王维的“红豆生南国”,这朵诚信的花啊,凄美,哀婉。
有这样一棵诚信的树,它诚信于友情。这棵树里,长满了伯牙、子期的高山流水,元稹、白居易的***看夕阳,欧阳修、范仲淹的互勉互励。这棵诚信的树里,深藏着王勃的“无为在歧路,儿女***沾襟”,韦应物的“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朵诚信的树啊,浓郁,隽秀。
有这样一方诚信的土,它诚信于人民。这方土中,培养出周恩来的鞠躬尽瘁,焦裕禄的不辞辛劳,孔繁森的一心为公。这一方诚信的热土,洗礼出岳飞的精忠报国,戚继光的横扫倭寇,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这一方诚信的土啊,深厚,凝重。
这三段文字,可谓旁征博引,撷英掇华,知识之密集,信息之凝聚,确实令人赞叹。但是这一切,却基本上没有超越中学语文的阅读范围。这位考生能在分秒必争的考场,最快速地组织起自己日常学习的所得所获,调动起自己的广泛积累,又能以“花”、“树”、“土”三项精心布局,精当分类,使丰富的内容井然就位,焕然生辉。最后,又用“选择诚信,选择中华魂”一语点睛,照应题目,从而体现出一种韵致非常的美感和氤氲清丽的哲思。
启示之二:提升等级的亮丽点设计
○2001年的高考中,有一篇题目为《诚信就在生活中》的作文。
作文开头是这样写的:
诚信在哪里?有人这样问你。
诚信也许在维纳斯的断臂上,诚信也许在蒙娜丽莎的微笑里,诚信也许在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传说中。
是的,也许他们很有诚信;是残缺的诚信,是神秘的诚信,是迷人的诚信。
三句富有诗意的排比句,三组飞扬着人文光芒的不朽形象的迭影,再加上“残缺”、“神秘”、“迷人”这三个得体而又引人遐思的概括,不经意之间作者已经创造了一种情调,一种雅趣,一种抒情般的美感。开笔造势,先声夺人,这篇作文的开头应该能给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感觉。
这就是作者有意设计的“亮丽点”。
然后,作者次第叙写了这样几幅画面:
阳台露出的一角,漆迹斑斑的木制风铃在微风轻抚下荡出美妙的音符,……这古朴而又典雅的画卷不比维纳斯的断臂更有诚信吗?
这些天心情糟透了,百无聊赖时,同桌的女孩子送给你一抹阳光般灿烂的笑容,……这带有祝福的诚信没有蒙娜丽莎的诚信美吗?
夕阳的余辉下,一位老者扶着他的老伴向那棵古老的梧桐树下走去,……这相互爱戴、互相依靠的诚信不比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更具有诚信吗?
最后,作者将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那句名言该为:“诚信是到处都有的,我们的生活里不是缺少诚信,而是缺少发现。”又以“朋友,想感受诚信吗?那么请你去体验生活吧!因为诚信就在生活中”这样一句进行了收结,显得紧凑而颇具情采。
然而,如果仔细琢磨,问题就来了,须知,在作者开头的三个“也许”中,实际上只有罗密欧与朱丽叶的传说与“诚信”还多少能沾上点边,维纳斯、蒙娜丽莎则与“诚信”了无瓜葛,用在此处不免令人匪夷所思。后面几幅画面,也没有真正触及“诚信”的核心内核——诚实守信。但是,因为已经有了前面精彩的亮丽点设计,有了一开始所创造的美感作导引,后面又有从表面上看十分清纯、甜怡的画面眩人眼目,在流水般的作文评卷中,谁还有暇去认真审察这些“硬伤”?评卷者就很容易被文字外在的魅力所感染和打动,使这位考生的作文提升了品级,获得了高分。
启示之三:思想意蕴的高境界点化
○2001年的高考中,有一篇题为《两个爸爸的作文》。
作文的引子是,爸爸与九岁的儿子放风筝,风筝挂到墙边的树上,爸爸搬来了梯子,儿子爬上了墙头, 摘下风筝。就在此刻,爸爸出人意料地说:“我给你讲个故事你再下来吧!”
爸爸讲的故事是:
从前有一个父亲和一个儿子,他们也是在放风筝,风筝同样挂到了树上,同样也是儿子去取。儿子拿到风筝后,却听得父亲说:“你跳下来吧!我接住你!”同时伸出了他的手。儿子纵身一跃,父亲却突然缩回双手。儿子掉在了地上。他爬起来后问父亲:“为什么要骗我?”父亲缓缓地说:“我是想告诉你,父亲的话尚且有不可信之时,何况是别人呢?做人要多一点心眼!”
这个故事,完全是一个现成故事。由于编写别致又富有深意,因而常被各种书刊收入,高考时将其借过来并不困难。可见,记叙类作文的材料,固然通常是来自作者的经历和体验,但来自其他信息渠道的间接材料,照样可供使用。
当然,如果只此而已,这篇作文是肯定不会得高分的,除非评卷者对这个并不冷僻的故事一无所知。但是,当读到作文的后半段时,就不能不为这位考生对这个故事的巧妙续写叫好了。而其巧妙之处,恰恰就在思想意蕴方面点化出了高境界:
爸爸讲到这里,对梯子上的儿子说:“孩子,咱们也来玩一下这个游戏好不好?你跳下来,我用手接住你!”
刚刚听了那个故事的儿子当然不敢跳,但在父亲的坚持与鼓励下,他还是跳了下去。结果是: 一双有力的手抱住了他,儿子睁开眼,疑惑地望着父亲。“孩子,你一定奇怪我为什么会接住你吧?我是想告诉你,有时别人的话尚且可信,何况是自己的父亲呢?记住,对人要讲诚信!诚信是一个人最最宝贵的财富。你懂了吗?”父亲如是说。
这一笔,将现成故事改造、拓展的实在是好。出意新奇又启人茅塞,是前面故事的绝妙延伸与引深,又在前后情节的两相衬映中恰到好处地阐释了作文命题,表达了别具慧识的思想,完全称得上是不同凡响之笔。评卷者在惊叹之余,给出高分就可能是顺理成章的了。
启示之四:叙事效果的奇特性追求
○2001年高考中,有一篇题为《珍珠》的作文
作文中写了这样一个人:
挂剑的故事在他脑海中演绎,演绎……他艰难地爬着,爬着。乱石嶙峋,在他身下化作千万把利刃刮破他的衣衫,刮破他的皮肉,鲜血汩汩地流出,淌成一片鲜红。
他只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找到那颗珍珠!有谁会相信,有一个人仅仅答应他的朋友,为朋友寻得一颗珍珠,他历尽千辛万苦得到了这颗珍珠。不幸的是,在回归的路上把珍珠遗落了。
他的珍珠遗落在一个大山谷,在这个神秘的大山谷,崎岖的道路上铺满了珍珠,宝石在金色的草丛中闪烁,但他什么都不要!他要的仅仅是找回那颗遗落的珍珠!为了找到这颗他答应送给朋友的珍珠,他一条条石缝,一道道河流,在黑暗中一步步摸索,他心力枯竭,他容颜枯槁,他白白耗掉了几十个春秋,他的目光在夜空中停留,夜空中闪着群星的光芒。
扑朔迷离的讲述格调,梦幻般的故事情节,使这篇作文的叙事效果显得特别奇特,因而也特别容易引人注目。而作文的更奇特之处在,“他”实际上是一位失败的英雄,一位悲剧的典型,那颗珍珠,使他付出了一切,他“白须飘飘,几尺长的头发缠绕着珊瑚树”,“他死了”,“千年梦未醒”的“他”根本没有想到,那颗珍珠“却从来都未离开过他半步”“仍然完好无损地躺在他身下压着的那个奇怪的破布袋中”,这是何等令人扼腕长叹的不幸。
为了一个至高至极的目标付出沉重的代价,动机和结果的巨大逆差造成了强烈的反讽效果。“他”,已经被作者提炼为一个化身,一个象征。“他”的悲剧,正是古往今来无数道德原则的践履者、捍卫者们的***同悲剧的缩影。也正是这样的悲剧,才能体现出一种崇高,一种净化人心,激励道义的力量。诚如作文中最后揭示的,“它已经化作了一个精灵”,即“世上最宝贵的财富”——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