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稻盛和夫的《活法》123 TXT的。 发我邮箱 heimuky@sina.com

稻盛和夫《活法》

7/21/2009 第1页, ***112页

《活法》稻盛和夫

“吾等定此血盟不为私利私欲,但求团结一致,为社会、为世人

成就事业。特此聚合诸位同志,血印为誓。”

——稻盛和夫

编者注:上面的话,是稻盛和夫先生在创业之初的重誓,当时仅

有8人。而四十多年后,稻盛和夫成为迄今为止世界上唯一一位一生

缔造2个世界五百强的人。

0B前面的话

6B身居乱世之中,重新审视“活法”

我们现今生活在纷乱如麻、前途未卜的“不安分的时代”。富裕

却不知足,丰衣足食却礼节不周,充分享受自由却倍感闭塞。只要有

干劲,就什么东西也可以得到,任何梦想也可以实现。但是社会却弥

漫着颓废、悲观的氛围,甚至有人甘愿成为丑闻的主角,甚至犯罪。

为什么如此闭塞的状况充斥着整个社会?那难道不是因为很多

人找不到活着的意义和价值, 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吗?造成这种状况的

原因,正是由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恐怕不只我一个人这么想

吧。

我想,对这个时代来说,最需要的就是从根本上质问“人为什么

活着?”首先,人们要正视该问题,树立作为人生指南的“哲学”。

所谓哲学,也可称之为“理念”或者“思想”。

这是类似沙漠里撒水那样虚无或者在急流中打桩一样困难的事

情。但是,正因为我们处于鄙视劳动、纷乱浮躁的时代,我相信只有

单纯且直率的质问才有更深的意义。

若不能这样从根本上去尝试思考生活方式,那么,纷乱状态将愈

发加深,未来将越来越混沌不清,混乱将在社会上漫布开去----怀有

如此紧迫的危机感和焦躁感的人同样应该不止我一个。

我想在这本书中从正面把握人类的“人生哲学”,毫无保留地阐

述我的根本思想,并从本质上再次质问活着的意义和人生应有的状

态。这样,我希望能在时代的湍流中打下微小的一根木桩。

各位读者, 为了找到人生的乐趣, 度过一个充满幸福的充实人生,

我希望您能从本书获得一点启发,倘如此,我将感到无比高兴。

稻盛和夫《活法》

7B人生的意义在于修炼灵魂

人类活着的意义、 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对于这个最根本的疑

问,我仍然想直接回答,那就是提高心地,修炼灵魂。

在生活中为欲望所迷失、困惑,这是人类这种动物的本性。如果

放任自流的话,我们就会无止境地追求财产、地位、名誉,甚至乐此

不疲。

的确如此,人只要活着,就必须衣食充足,而且,需要有保证能

自由自在生活的金钱。此外,盼望出人头地,也是人生的动力之一,

这也不应该一律加以否定。

但是,这些只限于今生,即使积攒再多也不能带到来世去。今生

之物只限今世。

如果说今生之物中有一样永不灭绝的东西, 那不就是“灵魂” 吗?

在迎接死神的时候, 人不得不舍弃今生建立起来的全部的地位、 名誉、

财产,只能带上灵魂开始新的旅程。

所以,当有人问“人为什么来到这个世上”时,我毫不犹豫地、

毫不夸耀地回答“是为了比出生时有一点点的进步,或者说是为了带

着更美一点、更崇高一点的灵魂死去。”

人生在世,直到终要咽气的那一天止,都是在体验各种各样的苦

和乐,在被幸运与不幸的浪潮冲刷中,不屈不饶地努力活着。把这个

过程本身当作“去污粉”,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性,修炼灵魂,带着比

初到人世时有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这个世界。 我认为人生的目的除此

以外别无他求。

今天比昨天更好,明天比今天更好,为此,不屈不挠地工作、勤

勤恳恳地经营、孜孜不倦地修炼,我们人生的目的和价值就是这样确

确实实地存在着。

人生在世苦难多!人有时候可能会憎恨神佛,为什么只有我要吃

这样的苦头?但是,正因为人生苦短,我们有必要认为正是这样的苦

稻盛和夫《活法》

难,才是对修炼灵魂的一种考验。所谓劳苦,正是锻炼自我人性的绝

对机会。

能够把考验当作“机遇”对待的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把有

限的人生真正地当作自己的人生活下去。

所谓今生,是一个为了提高身心修养而得到的期限,是为了修炼

灵魂而得到的场所。我认为可以这样说:人类活着的意义和人生价值

就是提高身心修养,磨炼灵魂。

8B质朴的原理原则是不可动摇的指针

灵魂取决于“人生态度”,它有可能得到磨炼,也有可能产生污

点。由于人生的度过方式不同,我们的精神既可能变得高尚也可能变

得卑鄙。

不少世间少有的英才,由于没有崇高的精神而误入歧途。在我所

安身立命的商业世界中,也有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只要自己赚钱就

行,最终成为某种商业丑闻的主角。

都是商业奇才,为什么他们的行为就令人不齿?古语说得好“聪

明反被聪明误”,有才华的人过于相信自己的实力,往往容易向错误

方向发展。这样的人,即使凭其才智成功一次,但过分依赖才智终将

走上失败之途。

才智越是不同凡响,就越是需要指针来正确指引方向。该指针就

是理念、思想或是世界观。

如果既缺乏这样的世界观,人格又不成熟,那么,即使拥有优秀

的才智, 好不容易具备的强势能力也会因为不能被运用到正确方向而

误入歧途。这不只是局限于企业领导人,与我们的人生也是相通的。

我想可以用“性格+哲学”这个公式表示人格。由人类与生俱来

的性格和后天在人生道路上学习掌握的哲学这两方面形成人格。总

之,先天的性格加上后天的哲学,就形成了人们的精神品格。

稻盛和夫《活法》

因此,根据什么样的哲学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这就决定了他的

人格。如果不打好哲学这根基,就不能使人格之树树干粗大,笔直成

长。

那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哲学呢?答案就是“做人准则是否正

确”。这是类似父母给子女言传身教的那么简单而朴素的教导,是人

类自古培养起来的伦理、道德。

京瓷公司是我27岁的时候和周围的人创办的一家公司。 在经营方

面,我是个门外汉,缺乏经营的知识和经验。怎样做才能使公司经营

顺利,当时大家都无计可施。束手无策的情况下,我下定决心坚持正

确的做人准则,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

也就是说,不许撒谎,不许给他人添麻烦,要正直,不得贪得无

厌,不许只考虑自己私人的利益等等,这些任何人在孩童时期曾经受

到过父母、老师的教导----但随着长大成人逐渐遗忘----的单纯的规

范,我们可以把它们作为经营的指针,作为必须遵守的判断标准。

尽管对于经营曾经一无所知,但我单纯地坚信,若从事违背人们

广泛接受的伦理和道德的事情,则最终将一事无成。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的标准,也是通情达理的原理,遵循这个原理

进行经营就不会茫然失措,就可以行进在正确的道路上,从而使事业

走向成功。如果要寻求我成功的理由,也许就是这一点。亦即,也许

我的才能存在不足,但是,我坚持了一种单纯且强有力的信念----追

求人间正道的做人准则。

无论一个人是否做了错事,但是不能违背根本的伦理道德----我

把它当作有生之年最重要的事项铭记在心, 并努力在一生中坚定地遵

守这一信念。

在当今的日本,一说起人类应该具备的伦理道德,就有很多人认

为这是太落伍、脑筋生锈的想法。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道德作为思想教

育被错误地利用了,所以,战后的日本在深刻反省后又走向了另一个

极端,道德几乎一直被视作禁忌之物。但是,本来它是人类培养的智

慧结晶,也是规范日常事务的坚实的基础。

近代的日本人以陈腐过时为理由, 舍弃生活中积累起来的许多智

慧,过份追求便利,丧失了众多本不可无的东西,伦理和道德也是其

中之一。

但是,难道不正是现在,人们越发迫切要求恢复作为一个人安身

立命所必备的最根本的原理原则, 并遵循这个原理原则认真地度过每

一天吗?我认为重新恢复极其重要的智慧的时机已经来到。

9B从努力工作中体味人生的真谛

那么,具体怎么做才能砥砺人格,磨炼精神呢?是否需要深居山

中或搏击逆流等特别的修行呢?其实不需要,相反,在这个凡俗的世

界里,一心扑在工作上是最重要的。

我将在后面的章节中进行详尽的阐述,释迦牟尼论述了“精进”

作为到达大彻大悟境界的唯一修行方法的重要性。所谓精进,是指一

心扑在工作上,专心致志于眼前所从事的工作。我认为这是提高自我

身心修养,砥砺人格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

一般常见的想法认为,所谓劳动,是指为获得生活所需的粮食、

报酬的手段。尽可能缩短劳动时间获得更多的薪水,其余时间按照自

己的兴趣或业余爱好度过,这才是丰富的人生。在持有这种人生观的

人中间,有人认为劳动似乎是人人都不愿意做而又必须去做的事情。

但是,劳动对人类来说是具有更深远、更崇高的价值和意义的行

为。劳动有战胜欲望、磨炼精神、创造人性的效果。其目的不只是简

单地获得生存所需粮食。 获取生存所需的粮食只不过是劳动的附属功

能而已。

所以,专心致志、一心扑在日常工作上是最重要的,这才是磨炼

精神、提高心性的尊贵的“修行”。

例如,出生并成长在贫困之家的二宫尊德,虽然是一个毫无学问

的农民,但是,手上一根锄、一把锹,从早到晚披星戴月耕田劳作。

最终,通过辛勤的劳动,他把一个凋敝的农村发展成为富裕的村庄,

成就了一番伟大的事业。

因为这此业绩,不久他得到德川幕府的起用,在宫中与诸候平起

平坐。尽管此前他并未学习任何礼仪,但是举止言谈自带威严,连神

色也极尽富贵之态。

毫无疑问,全身沾满汗水和泥土、坚持劳作的“田间的精进”,

已经潜移默化,扎根于内心,陶冶了人格、砥砺了精神,人品也达到

了更高境界。

像这样专心致志于一事、努力工作的人,通过日常的精进,精神

自然得到磨炼,进而形成厚德载物的人格。

劳动这种行为的尊贵就在于此。 也许说起精神修炼让人联想起宗

教上的修行等,其实,热爱本职工作,一心扑在工作上,这就足够了。

听说拉丁语中有句谚语,“与其完成工作,莫如完善做工者的人

格”,人格的形成也是通过工作的完成而实现的。也就是说,哲学产

生于辛勤的汗水中,精神在日常的工作中得到磨炼。

埋头干好本职工作,想方设法,不断努力。这样做就意味着珍惜

人生中的每一个今天,珍惜此时此刻的每一个瞬间。

我经常对员工说,必须“极其认真”地过好每一天。生命只有一

次,万万不能浪费,要“竭尽全力”、真挚、认真地活着----继续这

种看似朴素的生活,平凡的人不久也将旧貌换新颜,变成非凡的人。

世上所谓的“名人”,在各自的领域达到顶峰的人,恐怕都经历

了这个过程。劳动,就是这样既创造经济价值,又锻炼人格。

所以,“精进”并不需要脱离世俗的社会,工作现场就是最好的

磨炼精神的地方,工作本身就是修行。通过每天辛勤的工作,我们在

形成高尚人格的同时也一定能够获一个美好的人生。 我希望大家把这

一点铭记在心。

10B改变“思维方式”,人生就会实现180度大转变

如何才能使人生过得更美好,收获更幸福的果实,我用下面的方

程式进行回答:

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总之, 人生或工作的结果是由这三个要素用“乘法” 算出的乘积,

绝不是“加法”。

首先,所谓能力,也可以换句话说,是指才能、智力,更多是指

先天方面的资质。 健康的体魄、 运动神经应该属于这一类。 所谓热情,

是指从事本职工作的激情或努力的态度, 是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进行控

制的后天方面的因素。这两个因素都可以分别用零分至一百分表示。

因为是乘法,所以即使是有能力而缺乏热情也不会有好结果。相

反,自知没有能力而以燃烧的激情对待人生和工作,最终将比拥有先

天资质者的结果好得多。

此外,还有“思维方式”的问题。这是三要素中最重要的要素,

因此说“思维方式决定人生”也并不过分。思维方式这个词好像很陌

生,其实它是精神应有的状态或对待人生的态度,也包括前文提到的

哲学、理念或者思想等。

思维方式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有负数。它不只是零,还有低于

零的负数。它的范围很宽,从正100分至负100分。

就像刚才所说的那样,有能力,有热情,但是思维方式却犯了方

向性的错误,仅此一点就会得到相反的结果。思维方式是负数则用乘

法算出的结果只能是负数。

我不介意揭露自己过去的耻辱。我在就业困难时期大学毕业,因

为没有关系,参加了很多招聘考试,结果都不合格,就业一直定不下

来。于是我就想索性当一个“知识恶棍”,与其生活在弱肉强食的不

合理的社会中,还不如在人情事理厚道的黑社会里厮混----遭遇挫折

当时,如果真的选择了那条道路,草草发迹,也许已经成为一个

小集团的头目。但是,在那个世界中不管如何进步,根本的思维方式

是消极的、歪曲的、邪恶的,因此,绝对不会幸福而且也不会度过一

个丰富的人生。

那么“积极方向”的思维方式是什么呢?没必要艰难地思考,简

单地认为“凡事往好的方面着想”就可以啦。

总是积极向前的、建设性的;有一颗感恩的心,具备和大家一起

行动的协调性;乐观的接受;充满善意、有理想、态度温和;不惜努

力;知足、不自私、没有强大的欲望等等,这些都是积极性的思维方

式。

这里罗列的都是老一套, 就像小学教室里张贴的伦理观或道德纪

律方面的标语一样。但是正因为如此,我们绝不可轻视它,不仅要用

脑筋理解,还要用灵魂领悟,使其变成你血肉的一部分。

11B实现胸中大志的“宇宙法则”

不要忘记凡事往好的方面着想,发挥才华,时常倾注激情,这是

获取人生硕果的秘诀,也是引导人生走向成功的王道。为什么呢?因

为它是遵循了宇宙法则的人生态度。

佛教里有“善恶有报(思想影响行为)”的说法。所谓善恶也叫

梵(Karman,佛教羯磨之意),是善恶报应的依据。亦即,意念为

因,其结果就表现为现实。这说明思考的内容很重要,意念中不得混

杂邪念。论述了积极思考的哲学家中村天风也出于同样的理由说过

“绝不可描述恶念”。

我希望人们铭记这个“宇宙法则”。那就是:人生与心念一致,

强烈的意念将以一定的现象表现出来。 也许有人断定此言极其神秘不

予接受。但是,这是我在此前的人生中多次体验后确信不疑的不二法

则。

换句话说,描绘美好蓝图的人,他就能迎来美好人生。若是思想

消极,其人生也将不如意。这样的法则在宇宙中发挥着作用。意念并

不一定马上就表现为结果,因此人们也许难以理解,但是,如果用二

十年、三十年或更长时间来看的话,大多数人的一生就是他们自己曾

经在意念中描绘过的。

..........................................................

完整版本我已经发到你邮箱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