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瑞符的社会影响
“松沪战役”结束后的1939年5月,战功赫赫、九死一生的杨瑞符将军,奉命带着他的妻儿及负伤的内弟来到大后方,选址于山清水秀的合川铜梁洞二仙观养伤。在养伤期间,合川社会各界和络绎不绝的市民前往二仙观拜望这位抗日英雄。在此期间,杨瑞符将军将孤军奋战四行的详细经过写成《孤军奋斗四日记》,发表在1939年6月12—17日《合川大声报》副刊上,极大地鼓舞了合川民众的抗日激情。1940年初,杨将军在松沪战役中留下的枪伤复发,经送重庆抢救无效,病故于医院,终年37岁。遵照杨将军生前嘱咐,由民生公司的船队将其灵柩运回合川时,城关镇一千余市民胸戴白花,聚集在小南门码头,以悲痛的心情,迎接英雄遗体,并护送至铜梁洞,安葬于二仙观左侧。当时,二仙观道长谭遁九感于与杨瑞符将军萍水相逢,交往莫逆,对其抗日殊勋十分崇敬,将自己多年积蓄捐出,购置楠木棺材一副,埋葬忠骨,以示道家爱国爱教之意。县人胡南先、欧阳伯森等人又发起募捐,为杨将军修了纪念塔,塔上刻有孤军抗日的碑文。墓前还立有石碑一块,上刻:“抗日将军杨瑞符之墓”。原墓葬一度因年久荒芜,2015年,合川区人民政府采纳民革合川区工委的建议,重修了杨瑞符墓葬。每年,均有成佰计千的市民和学生到此祭拜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