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晨花晚集的具体内容

《朝花夕拾》是鲁迅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散文集,原名《追忆似水年华》,历来好评如潮。作者说,这些文章是凭记忆复制的“回忆录”。这本书是鲁迅1926年的回忆散文集,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亦舒还有一部同名小说,晨花夕拾。《朝花夕拾》也是一部港产电影的名字。

作品描写了作者的童年生活和青年时期的求学历程,回忆了那些难忘的人和事,表达了对昔日亲人、朋友和老师的怀念。在叙述和讨论中,作品对反动保守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起初是以“追忆往事”为主题,发表在半月刊《莽原》上。1927年7月,鲁迅在广州重新编辑,增加了“引言”和“后记”,在1928年9月收刊时改名为《晨花》。由北京未名社于9月出版,1928,被列为作者整理的“未知新集”之一。2月转载1929。9月第三版1932由上海北方新书店重新整理出版。

狗、猫、鼠——在这篇文章里,鲁迅先生清理了猫的罪行:第一,猫总是把猎物玩弄得淋漓尽致,然后才吃掉它;二是与狮虎有关,但天生一副撒娇相;第三,交配时总是嚎叫,很烦;第四,它吃了我小时候爱吃的一只小隐鼠。虽然后来证明不是那只猫,我也不会对那只猫有什么好印象,更何况它后来确实吃了兔子!本文以“猫”为类型,尖锐生动地讽刺了生活中与猫相似的人。

阿昌与《山海经》——阿昌是鲁迅小时候的保姆。描写小时候和阿昌相处的场景,描写大母亲善良、单纯、迷信、唠叨的性格,“吃饱肚子就是麻烦礼仪”;我对她期待已久的画作《山海经》充满敬意和感激。文章用深情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位劳动妇女的真挚怀念。

二十四孝图——所谓二十四孝图,是中国古代关于二十四个孝子的书,有图。其主要目的是宣扬封建孝道。鲁迅先生从小时候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入手,着重描写了读《老赖招待父母》和《郭巨埋葬孩子》两个故事引起的强烈反感,生动地揭露了旧中国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以及对儿童的怜悯。

“五仓会”——五仓会是一个与神灵相遇的会,是我童年心目中的节日。描述小时候期待看神会的急切和兴奋,被父亲逼着背剑略的失望和痛苦的感觉。它指出,强制性的封建教育压抑和摧毁了儿童的天性。

无常——无常是有人情的鬼。去heady的时候,看到妈妈把死去的儿子哭得那么伤心,决定让儿子“回太阳晒半个小时”。结果,我的顶头上司阎罗王用大棒打了我一顿。文章在回忆无常的时候,偶尔会对现实中的所谓君子加几句讽刺,虚幻的无常给了鲁迅当时孤独悲凉的心一些安慰。同时,文章深刻地表达了旧社会的中国人民在黑暗的社会中感到绝望,对世界的不公感到愤慨,只能在黑暗中寻求寄托,寻求“公正的判决”。

从植物标本园到三潭印月——描述了我小时候在植物标本园的家的乐趣和在三潭印月学习的严格但不乏乐趣,揭示了儿童广泛的生活兴趣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店教育之间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儿童健康活泼成长的合理要求。

“父亲病”——父亲被庸医耽误去世,一直是埋在鲁迅心里的痛。本文以小时候父亲患病延误治疗的记忆为中心,描述了几位“名医”的态度、作风、药方,揭示了这些人愚昧无知、故弄玄虚、敲诈勒索、漠视人命的本质。

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回忆说,隔壁家表面上对孩子好,实际上是衍太太让孩子做危险的事情,给鲁迅看不健康的图片,教鲁迅偷妈妈的首饰,但对自己的孩子要求很严。说明她是一个自私、奸诈、缺德的女人。主要回忆了离开绍兴去南京读书的过程。作品描写了当时江南水师学堂和矿务铁道学堂学习的弊端和困难,批判了洋务学堂的“乌烟瘴气”。作者描写了初次接触进化论的兴奋和不顾老一辈反对,如饥似渴地阅读进化论的场景,表现出强烈的探索真理的愿望。

《藤野先生》——记录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的学习生活,描述了在仙台医学院被日本留学生歧视、侮辱并决定弃医从文的过程。作者突出了日本教师藤野先生严谨、正直、热情、高尚的品格,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范爱农》——追溯作者在留日期间和回国后与范爱农接触的几个生活片段,描写范爱农对革命前黑暗旧社会的不满和对革命的追求,以及辛亥革命后对他的迫害,表现了他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望和对这位正直倔强的爱国者的同情与悼念。

现在,《朝花夕拾》这本书已经成为人教版二年级国学经典指导用书之一,让更多的青少年分享鲁迅的“温暖回忆与理性批判”。

而且这本书还入选了苏教版第九版的《名著推荐与阅读》,其中小银、阿昌、山海经被选为读本。

总的来说,《朝花夕拾》描写了他青年时期赴日前后的一些生活片段,展现了当时的世界和民间文化,揭示了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深刻观察和对家人、老师、朋友的真挚感情。叙事感人,将大量的描写、抒情、议论有机结合,文笔优美清新,堪称现代文学史上回忆散文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