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导演65岁时,从国企到知名大学任校长,怎么做到的?

在中国电影艺术发展长河中,导演如繁星般涌现,耀眼者层出不穷。

不少导演在长期的创作与摄制实践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了精品打造的规律,并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表达风格与个性。

而在绿树成荫的电影事业园地内,成荫是一个传奇式的存在。

从炮火中历练,辗转于前线和后方,其才华与天分又在和平年代得到了最大的展现,科班专业出身的他在数十年中走上了一个电影导演的巅峰高度。

作为一个优秀的编剧和杰出的导演,他自编自导多部主旋律电影,65岁时从国企调任大学校长,不到两年的时间,不幸在任内去世,离开了终身热爱的电影艺术创作与电影教育事业。

烽火挺进

成荫,其实本来的名字叫成蕴保。他祖籍江苏松江(现在的上海),1917年1月21日出生在山东省曹县市的一户人家。

小时候,由于生活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他随父母四处迁居,生活充满了不稳定的诸多因素。

19岁那年,他当时在汉口一个名为善德的英文学校念书。一年后,抗日烽火一触即发,他爱国心切,积极参加了抗日救亡演出活动。21岁的时候,他不畏艰难险阻,冲破炮火的硝烟迷雾,到达了陕西西安,随后从那里找到联络员,顺利抵达当时进步青年们向往的红色圣地?延安。

到了那里后,年仅21岁的他加入了部队,成为了军营中不多的知识青年之一。由于他的文化基础好,因此他获得进修的机会,进入当时的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他被分配到部队的战斗剧社,担任导演,为士兵们在闲暇之余安排一些具有宣传意义以及体现军民生活情趣的话剧、活报剧演出。他编导的《打得好》等一些剧目还曾在杨家岭礼堂演出,最高首长观后还给他写信鼓励他继续进步,在戏剧艺术的天地里更上一层楼。

这个时期,生活和工作都很艰苦,他凭借着顽强的毅力继续坚持,还当上了副社长,并且和部队一起参加了部分战斗,在枪林弹雨中挺了过来,以后的苦头在他眼里都不算什么了。

28岁那年开始,他有了新的使命,在山西一带担任部队的宣传科长,负责日趋紧张而忙碌的政宣工作。

两年后,这年10月,年已三十而立的他被派去西北电影学习队工作,由此从戏剧转向接触电影相关的领域。

没过多久,他跟随部队开赴关内,去东北电影制片厂学习。聪明好学的他非常用功,很快掌握了电影艺术的创作特征和规律,随后担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导演。

第二年仲夏之时,他个人的纪录片处女作诞生了,这部名为《东北保育院》的纪录片,真实地再现了当时的后方生活面貌。

一年后,他个人自编自导的的电影处女作也出炉了,这部名为《回到自己队伍来》的作品已经将他的创作思想进行了初步的呈现。

渐入佳境

进入电影的世界后,成荫可谓是如鱼得水,成长飞速。

而且新中国成立后,和平时期更是为电影创作沉淀提供了极为理想的氛围与环境。

33岁那年,他所在的单位?东北电影制片厂迁至吉林长春,他继续留在厂里,担任导演。

这一年,他先是执导了一部剧情电影,而后他根据歌剧改编并自编自导的战争电影《钢铁战士》一经上映,受到了国内外的好评,为他赢得了一个国际电影奖项和部级优秀影片一等奖的荣誉。

35岁时,由于业务能力出众,他离开长春电影制片厂,受命到中/央/电影局担任秘书长。两年后,37岁的成荫出任国家电影实习团副团长,随后到苏联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实习。留苏两年后,39岁的他回国任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在这一岗位上任职多年,从此也步入了电影执导的高产期和巅峰阶段。

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的三十年间,他运用大场景的恢宏气势与细腻真实的表现手法,执导了10多部电影作品,几乎每两三年就有一部主旋律的故事影片产出,除绝大部分是战争片外,少量为剧情片和爱情片。

在其艺术思想渐入佳境并日趋炉火纯青的巅峰时期,64岁的他还奔波在片场,为了臻于完美的艺术追求、为了至高至上的艺术情操而操劳。夕阳正红的这一年,汗水没有白费,由他执导的大片《西/安/事/变》生动还原了一个重要历史场景,震撼力十足,故事情节饱满,且感人至深,一举摘得部级优秀影片奖和第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

因为一部部非凡的电影作品,他成为了那个时代闪耀光芒的实力派导演之一。荣誉和成绩将他推上了更高的平台,他不仅当选为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还在其65岁那年(另一说为1980年10月,时年63岁)离开北影厂这一久负盛名的国企,担任北京电影学院院长,成为这一亚洲最大的电影高校并跻身为世界三大电影高校之一的省部重点建设支持的艺术高校的校长。

1984年4月26日,作为世界知名大学校长的他突发急病,猝然逝世在岗位上,终年67岁,永别了富有魅力的光影世界。

作品成荫,艺术无止,电影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