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小说
我们党内有些同志对于当前形势的估计和随之而来的我们行动的问题,还缺乏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必然会到来,但不相信有可能很快到来。
因此,他们并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在闽粤赣三个边区进行运动战。同时,他们对于在游击区建立红色政权没有深刻的概念,所以对于以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来推动国民革命的高潮也没有深刻的概念。
他们似乎认为在一个远离革命高潮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是徒劳的,而是希望用一种比较轻便的机动游击方式来扩大政治影响。当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完成,或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全国武装起义。那时,红军的力量将会增加,这将成为一场全国性的革命。
扩展数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是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了回应林彪的一封信,信中征求如何估计红军前途的意见。
毛泽东在福建上杭古田耕作。在这封信中,他批评了林彪和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的悲观思想。当时党内有些同志对于时局的估计和随之而来的行动,还缺乏正确的认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中国的一句古话。也就是说,新事物虽然现在只有一点点力量,但是发展会很快,前途一片光明。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同志用这个比喻中国革命。他认为在中国的环境下,革命的“星星之火”不仅具有发展的可能性,而且具有发展的必然性。
于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成为中国革命力量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最后取得完全胜利的代表性表达。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安定了当时党内无数的同志,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让胜利的红旗飘扬在全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打硬仗不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参考:百度百科——《星星之火,可以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