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小说为什么不能成为名著?
看到这个问题,我突然想起古在散文集《谁来为我干杯》里写过几篇关于武侠情怀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另一个世界》,写道:
或者关于武术。
一个
我的很多好朋友和我一样,在笔上生活了很多年,所以都觉得这样的生活真的很痛苦。他们只要提到一支笔,就会觉得自己是个水桶。
我是唯一的例外,我感觉不一样。
有时候开始写的时候很开心。
酒热好姑娘坐的时候,突然有一笔巨款来了,大家都会黯然失色。一提笔,一划,就结束了,很多朋友至少今晚之后会吼走,买单。怎么会不开心呢?
至于签合同签收据赚钱,你一签,支票就来了,不费吹灰之力。这种情况下,即使你不开心,也很难。
但如果你看到手稿在你面前摊开,即使你想也不会开心。
目前,你不得不写。尤其是写长篇连载,一天都不能少。即使别人不议论你,你也觉得自己心里犯了罪,一直想死。有一次潘磊跟我说,一旦报社把稿子毁了,他就没法写了。港台及香港影视艺术界著名作家、导演忍不住哭了。
-多可爱的态度。这个人有一颗多么可爱的童心啊。
有段时间,我写得像只乌龟,每天爬得满地都是也没用。倪匡问我:“你最近怎么不写稿了?”
“因为我心情不好。”(表示惊奇、震惊等)
“你为什么心情不好?”
“因为我写不了稿子。”
这个玩笑绝不是玩笑。这种痛苦,只有写了30年的人才能体会。二
但是写作文就不一样了。
对我来说,写杂文就像另一个世界,一个优雅闲适的世界,充满了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趣。
其实我根本没有资格写杂文。几天前,我有幸与唐先生和夏先生同桌。我看到了他们平和温雅的老人的风采,我听到了他们充满机智幽默的谈话,我更加了解了作文的难度。
如果你没有那种丰富的知识和阅历,如果你没有那种博大的胸怀和精辟的见解,如果你没有那种悲天悯人的幽默感,你想写杂文也会很无聊。
可惜我就是喜欢写作。
写散文至少不像写长篇连载。我总觉得你背后好像有一根鞭子。
还好我还有点自知之明,所以写的大部分都是我比较了解的东西。
我敢写友情,是因为离开了家,没有了亲人,没有了理由,才稍微懂得了友情的可贵。
我敢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是因为我深深体会到一个江湖人的辛酸和无奈的痛苦。
我敢写吃,因为我好吃。
我敢写喝酒,是因为虽然还没达到“醉翁之路要稳且频,去不了别的地方”的意境,但我却时常有“五朵金花,千朵金花,交与童子换好酒,同销”的豪气。
当然有时候我也会写一些武侠小说这方面的东西。写了这么多年武侠小说,心里难免有点感触。
这种感觉,在我这类作文的前两个小稿里,是最深的。
那是很多年前写的。
那时候武侠小说根本不被认可为小说。那时候的武侠小说只是一本薄薄的小书,印刷很差,纸张粗糙,编校粗心,内容也被大多数人认为“极其低俗”。那是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年轻的敢死队,胆子很大。我还是时不时胸口有血,敢随时冲锋。
现在,我又要写那篇不成气候也不磨人的短文,让大家对比对比,现在武侠小说的地位是否有比当时更公正的评价。
三
16年前,当《小十一郎》第一次被拍成电影(徐增宏导演,邢慧主演)时,我有如下感受:写剧本和写小说,基本原理是一样的,只是技巧不同。小说可以用文字表达思想,但剧本的表达只能局限于文字、动作、画面,肯定会受到很多限制。
一个相当水准的剧本,也应该是“可读”的,所以萧伯纳、易卜生、莎士比亚的剧本,不仅是名剧,也是名作。
但一般情况下,总会有“小说”,然后是“剧本”。小说改编的电影很多,包括《乱世佳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此外,还有《简爱》、《呼啸山庄》、《老姐的复仇》、《傲慢与偏见》、《愚蠢》。
小十一郎是一个很特殊的例子。小十一郎是先有剧本的,但直到电影开拍它才有小说。但《小十一郎》显然是小说改编的剧本,因为这个故事在我心里酝酿了很久,我要写的本来就是小说,不是剧本。小说和剧本不完全一样,但想法是一样的。
写武侠小说最大的通病就是:废话太多,细节太多,人物太多,情节太多。这种情况下,把武侠小说改编成电影剧本就成了吃力不讨好的事情。没有人能把《家族的两个骄傲》改成电影,也没有人能把《独臂刀王》写成非常成功的小说。
正因为先有剧本,所以在写小说《小十一郎》的时候,难免多多少少会受到一些影响。所以我相信这部小说不会有太多的细节和太多的废话,但是会不会降低“武侠小说”的趣味性?我不敢否认也不敢预测。
我只想做一次尝试。
我不敢奢望这种尝试会成功,但无论如何,“成功”总是来自于“尝试”。
四
有一天,我在台湾电视公司看彩排。排练的大部分都是我的朋友,我的朋友大部分都是优秀的演员。
其中一位不仅是优秀的演员,还是优秀的剧作家和导演。他曾执导过一部优秀而不落俗套的电影,在多个电影节上赢得掌声。
什么样的人,当然是非常聪明有文化的人?他突然对我说:“我没看过武侠小说。你什么时候送我一套你认为最得意的,让我看看武侠小说里写的是什么?”
我笑了。
我只能微笑,因为我知道他的意思。
他觉得武侠小说不值得看,所以我现在想看,只是因为我是他的朋友,有点好奇。
他认为武侠小说的读者永远不会是他那个阶层的人,永远不会是有小说思想的高级知识分子。
他说他想看,其实他已经否定了武侠小说的价值。
而且他根本没看过武侠小说,根本不知道武侠小说写的是什么。
我不怪他,不是因为他是我的朋友,而是因为武侠小说确实给了别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让人觉得即使不看也能知道它的内容。
他不是唯一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人都对我说过同样的话。说话时的态度和心理都差不多。
因为武侠小说确实已经陷入了固定的形式。
武侠小说的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几种:一种有野心,“异才?”少年,如何苦学武功,学成之后如何昂首挺胸,出人头地。
当然,这个过程包括无数神话般的巧合和奇遇,当然也包括一段仇恨,一段爱情,最后是复仇。一切都会好的,有情人终成眷属。
一个堂堂正正的侠客,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武功,在江湖上爆出一股恶毒而庞大的恶势力。这个侠客不仅“少年英俊,文武双全”,而且运气非常好。有时候他甚至可以通过“打扮”把自己伪装成各种各样的人,连自己的至亲好友、父母妻子都不能说实话。
所以这种故事不一定离奇曲折,紧张刺激,也一定很香。
这种形式还不错,可惜写多了就成了老生常谈,成了套话。如果有人把一个故事写得比较诡异,会被认为是“新”,如果故事变化比较大,会被认为是“变”,但完全没有突破这种形式。
“新”和“变”不是这个意思。
《红与黑》讲的是一个少年勾引别人老婆的心理过程。《国际机场》讲的是一个人如何在极度危险中重新发现自己。小妇人写的是青春和欢乐。《老人与海》讲的是勇气和价值,以及生命的珍贵。《人鼠之间》讲述的是人性的骄傲和卑鄙。
这些伟大的作家,因为他们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有效地刻画了人性,表达了主题,让读者在被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所感动的同时,也能更深刻、更远地看到这个世界上的人和事。
他们的行为方式往往令人惊讶。
这种故事,这种写法,武侠小说也可以用,为什么没人写过?谁规定武侠小说一定要写出来才算正宗?
武侠小说和其他小说一样。只要你能吸引读者,让他们被你的人物故事感动,你就成功了。
有一天我遇到了一个我很喜欢的女孩。她书读的不多,但也不傻。
当她知道我是“作家”的时候,眼睛立刻一亮,马上问我:“你在写什么小说?”
我撒谎,但我从来不在我喜欢的人面前撒谎,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有好记性能一直记住我的谎言。如果我喜欢她,必然会经常和她相处。如果我经常和她相处,谎言就会被揭穿。
于是我说:“我写武侠小说。”
听到这里,她眼中的激动和关心立刻消失了。
我甚至不敢去看她,因为我已经猜到她会有什么样的表情。
过了好久,她才有些谦虚地告诉我:“我从来不看武侠小说。”
直到和她熟了,才敢问她:“你怎么不看?”
她的回答让我吃惊。
她说:“我不明白。”
武侠小说受欢迎,为什么人们看不懂?
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想明白。
她看不懂的是武侠小说里“自成一格”的对白,复杂的招式名称,以及非常“古风”的四字一句的描写。
她想知道为什么吴夏的小说不能写得简单明了。为什么不把对话写得生动一点,人性化一点?
我只能解释:“因为我们写的是古代的事,古代的人。”
她马上问:“你怎么知道古代人说话是什么样子的?你听过他们说话吗?”
我很震惊,我无法回答!
她补充道:“你以为像评剧和古代小说里的对话就是古代人说话的方式吗?就算是真的,也不一定要这么写,因为写小说最大的目的就是让人看。别人看不懂,就不会看。你写什么?”
她的说话技巧并不高明,但很直接。
她说的可能不完全对,但至少有一定道理。
写小说,当然是给别人看的。越多人看越好。
当然也有人看武侠小说,但武侠小说的读者几乎和武侠小说本身一样狭隘。不看武侠小说的人比看的人多很多。
要想赢得更多的读者,就要想办法让不看武侠小说的人去读,想办法改变他们对武侠小说的观念。
所以我们需要更新,需要改变!
如果你想成为新的和改变的,你必须尝试和吸收。
很多人认为当今小说最繁荣的地方不在欧美,而在日本。
因为日本小说既能保持自己悠久的传统,又能吸收它。
它吸收了中国的古典文学以及许多西方思想。
日本作家可以首先融合外国文学作品的精华,创造出新的民族风格的文学。为什么武侠小说的作者不能?
有人说:“中国从太史公《游侠传》开始就有武侠小说了。”
既然武侠小说有自己悠久的传统,如果我们能尽可能地吸收其他文学作品的精华,总有一天,我们也能创造出一种新的风格,一种独立的武侠小说风格,让武侠小说也能在文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让别人无法否定它的价值。
让不看武侠小说的人也看武侠小说。
这是我们最大的愿望。
虽然我们现在的实力还不够,但至少要走这条路,摆脱所有的束缚,走这条路。
我们现在开始有点晚,但还不算太晚。
五
现在我的希望还是和以前一样。我只是希望每个人都能认同,小说只有两种——好小说和坏小说。好小说好看,烂小说受不了。
这篇短文表现了古龙的无奈,试图改变人们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在古龙看来,武侠小说并不是没有佳作或者伟大的作品,而是陷入了一种刻板印象。要改变人们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就必须创新,吸收其他文学作品的精华。
但现在的情况是,一个武侠小说家的成功给后人带来的是模仿,很少有武侠小说家能写出独特的风格。早期的金庸是这样,早期的古龙也是这样。金庸和古龙之所以成为一代宗师,是因为他们及时调整和创新,即使这种创新可能会带来失败。比如古龙写《天涯岳明刀》,就是因为创新的步伐太大,让读者无所适从。古龙为此很痛苦,但痛苦归痛苦,并没有改变古龙创新的步伐。金庸也一直在变。早期的《剑与敌》是一部非常传统的武侠小说,但是到了《射雕英雄传》之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就是鹿山公爵和连城诀。《鹿鼎记》是一部反武侠的作品,《连城诀》是一部揭示人性的作品,而我最喜欢的金庸小说《笑傲江湖》则是一部更加赤裸裸地谈论人性的作品。
如果说伟大的话,古龙的激情剑客的无情剑,楚留香的传奇,陆小凤的传奇,快乐英雄不是很伟大吗?金庸三部曲《神雕侠侣》《八龙》《笑傲江湖》《鹿鼎记》(倪匡称之为金庸最好的小说)不是很棒吗?梁羽生的《侠影》《云海玉弓缘》《白发魔女》是不是很棒?
而被视为中国武侠小说鼻祖的三侠五义,难道不能算是一部杰作吗?《三侠五义》作为一部经典小说,讲的都是后世的武侠作品。
武侠小说之所以不能成为名著,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1.武侠小说不是严肃文学。作为通俗小说,武侠小说很受欢迎。
2.武侠小说题材很窄;
3.武侠小说质量参差不齐,大部分作品都不文艺。
虽然很多武侠小说都成不了名著,但是要知道中国的武侠小说历史上是有很多作家的。
《三侠五义》作者史玉坤,民国武侠小说家“玄幻仙侠派”、“社会讽刺派”龚、“帮派武侠派”郑证因、“悲情侠义派”王度陆、“玄幻推理派”朱贞木,新派武侠小说家代表:金庸、古龙、梁羽生,古龙、黄易、温瑞安之后的代表。台湾省内有:郎洪焕、程、海生、坂下地主、、司马翎(即武楼居士)、诸葛青云、、龙景天、莫玉生、天风地主、醉仙地主、孤地主、顾上九、鲁豫、上官鼎、、、南翔野鸭。
凤歌、、时不寒、卜飞燕、、阎、等。
记住这些武侠小说家,不管武侠小说的未来如何,我都很庆幸自己看过一些武侠小说,自己也创作了一些(可能我的第一个实体就是武侠小说,正在修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