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婆媳关系很难?
为什么婆媳之间很难和谐相处?按照弗洛伊德的思路,有研究者从婆婆和媳妇对儿子和丈夫的情感占有欲和“恋母情结”等角度来解释。当我们试图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会得到什么结论?婆媳之间往往强调一方的真实感受,另一方的应有感受,双方都不满意。社会心理学研究发现,中国人在对各种人际关系进行分类时,会采用二维标准。一个维度是两个人在一段关系中的角色距离,另一个维度是两个人在一段关系中真实感情的交流和义务的履行之间的平衡。在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父母和子女是血脉相连的。在以父子为轴心的中国文化中,亲子关系尤为重要。但是夫妻之间的关系,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会不那么重要。对每个人来说,这些关系都是与生俱来的,或者是由角色认同固定下来的。所以我们在这些关系的情感表达上形成了各自的差异。对此,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之为“平等的爱”这意味着父母之间,夫妻之间,兄弟姐妹之间,都有来自角色认同的感情。这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说的“应有之情”。不同的关系有不同的伦理规范和不同的情感类型。一般来说,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家庭成员之间不仅血缘关系密切,而且是亲密的朋友,他们朝夕相处,同时又有着最密切的应有的亲情和最纯粹的真感情。原本没有血缘关系、“不是一家人”的男女,因为爱情进了一个家,主要是被“真爱”所驱使。婚姻不仅带来夫妻关系,还带来一系列家庭关系。新娘陷入一个关系网,需要全方位处理。婆媳关系是比较重要的关系之一。至于儿媳妇,婚前一般很少和婆家接触,所以对丈夫有实实在在的好感,但对公婆和婆家其他成员只有应有的好感。应有的亲情只是根据角色定义的一种情感,比如传统伦理中的父爱孝顺、兄弟情谊、兄弟尊重等。因为这种义务只是义务,很容易不真诚或者敷衍了事。媳妇心里会认为我们之间没有友谊。我不是你带大的。因为我结婚了,我会无微不至的照顾你。我还没来得及孝敬自己的父母。我很高兴现在能够做到这一点。我婆婆会想,你们进出我家就是一家人。你要像个媳妇!一方强调真情实感,一方强调应得之情,双方都不满意。当婆媳把婆媳关系和婆媳关系混为一谈,就会因为对方达不到自己的期望而逐渐产生不满。但是,抱怨婆婆的媳妇,或者抱怨媳妇的婆婆,往往忽略了一个现象,那就是不管是婆婆还是媳妇,他们的婆媳关系一定比婆媳关系要好。被媳妇视为“恶婆婆”的人,对自己的女儿都是宠爱有加。在女儿眼里,“母亲”和“娘家”是不可替代的情感港湾。而另一方面,被婆婆认为忘恩负义的媳妇,总是会想念和呵护自己的母亲。婆婆看到儿媳妇嫁给儿子,走进自己家,会本能地形成一种期望,儿媳妇要像对待女儿儿子一样对待自己。但媳妇往往做不到这一点,只是因为缺乏“真爱”。媳妇婚后改名称婆婆为“妈”,本能地将婆婆的行为与自己的母亲相提并论,形成婆婆应该像妈妈的期待。当双方混淆婆媳关系时,往往会因为对方达不到自己的期望而产生不满。不满出现后,婆媳双方都会产生一种归因偏差,即婆媳关系就是婆媳关系,绝不会变成母女关系。有婆婆说:“你对她再好,她也不会成为你的女儿。”媳妇更容易说“哪个媳妇是婆婆养的?她怎么能对我像对她女儿一样好!”他们不懂得通过彼此的母女关系来看待对方的情绪和性格,理解对方的真实感受。如果用真情换来真情,婆媳关系一定会像母女关系一样,成为家庭关系新的情感支柱。“分家”越来越普遍,夫妻轴心在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但父子轴心仍有重要地位。在传统社会,女人嫁到婆家后,对她家来说已经是一盆泼出去的水。改了名字,或者只保留娘家姓,变成了“王立世”或者“张六世”,或者名字前面加了夫姓,成为婆家父子轴心中的配角。娘家不再是她的家,对父母退休的真情流露受到限制,婆家也不是她的家,所以不太容易对陌生人表露真情。所以媳妇处于卑微的地位,要几十年才能成为婆婆,婆家最终还是自己的。现代城市青年婚后一般不与父母同住,农村青年婚后独居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样一来,嫁出去的媳妇就有了三个意义不同的家——娘家、婆家、娘家。我家是以夫妻为主轴的家庭,维系夫妻感情的是真爱,而不是血缘关系。婆家是老公的娘家,娘家是自己的娘家。有些已婚妇女总是把家庭放在第一位,父母第二,丈夫第三。有些已婚男人把家庭放在第一位,母亲的家庭第二位,妻子的家庭第三位。这是一些婚姻矛盾的根源。很多情侣吵架的原因往往是“如果你妈妈是妈妈,我妈妈不是妈妈吗?”请对方按照和自己一样的顺序排列顺序。这反映出在当今社会变革中,虽然夫妻轴心在家庭中的地位上升了,但父子轴心在我们身上仍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地位。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两种协调婆媳关系的方式。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妻子会把丈夫的娘家当成自己的娘家,把丈夫的父母当成自己的父母;丈夫也是一样,把公婆当成自己的父母,把婆家当成自己的家人。另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尊重对方对父母家庭的价值认同,体会对方对父子的深厚感情,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和处理事情。这两种想法虽然有些不同,但是可以更好的协调婆媳关系引发的夫妻矛盾。婆媳关系难以相处的原因有哪些?1.中国发展太快,婆婆跟不上时代。现代年轻人思想开放,无拘无束,老年人过于保守,落伍。现在是网络时代,年轻人都在上网,甚至有年轻人写网络小说。自媒体什么的,婆婆也开始习惯了。她觉得儿媳妇整天在家上网,不上班,每天就靠我儿子养活。其实媳妇在网上写小说,赚的自媒体钱比儿子还多。所以网络的过度发达也是婆媳关系难的原因之一。因为婆婆的思想跟不上时代,一直认为媳妇是被儿子养大的,所以处处针对媳妇。第二,媳妇和婆婆的习惯不同。矛盾自然就产生了,因为媳妇可能因为生孩子或者其他原因天天在家,老公天天出去工作。媳妇和婆婆呆久了,自然产生矛盾。比如两代人的饮食标准不同。我婆婆可能喜欢喝粥吃馒头,但不喜欢出去吃浪费钱。但是媳妇喜欢吃一些外面的东西比如辣米线,有时候几十或者几百花。这时候婆婆就不喜欢了。媳妇出去吃饭总要多少钱?家里又不是没饭吃。但是婆婆这么说,媳妇不愿意听,自然矛盾就产生了。第三,媳妇不孝敬婆婆,对婆婆不好。当然,还有一种不孝敬老人的媳妇。婆婆很体贴,也很关心媳妇,但媳妇不领情,觉得婆婆的关心是多余的。也有很多这样的媳妇,和婆婆住在一起,婆婆帮忙照顾孩子和夫妻饮食,但媳妇却要事事挑剔,只为了把公公婆婆赶出去,过两个人的生活。或者闲散公婆老了没用了,还在养自己。更有甚者,很多媳妇看到婆婆年纪大了,帮不上忙,就直接去养老院,说养儿防老这样站着也没用。第四,现在的马宝男,老婆太严厉。先说马宝男。很多老公都结婚生子了,但还是要听妈妈的话。妈妈说一切都好,一切都好。我是曼波的受害者之一。我和前夫约会的时候觉得他挺好的,不像曼波,结婚后也不像。我们结婚不久我就怀孕了,之后一直待在家里,没有出去工作。之前婆婆对我还可以,但是自从我不工作了,就变得很挑剔。后来前夫回来,我就开始说我什么都不会,不会做饭,嫁回去有什么用,怀孕了也不能出去打工,我们那时候还在地里干活。那时候我怀孕了,每天都难受。我真的不知道还能怎么办,但是我前夫是典型的孝子。听到她妈妈说的话,我开始说我不孝,什么事都让她妈妈做。婆媳关系难以相处是必然的。如果现实生活中存在这样的问题,一定要不断寻找症结所在,尽快扭转这种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