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小说的产生和发展

乡土小说是指通过记忆再现的家乡、农村或城镇的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通常用方言写成。

乡土小说的出现符合五四小说艺术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读者的要求。五四高潮是一部问题小说,主要描写生活,追求深刻的思想。低潮时,对表达和发泄自己压抑的情绪有更强烈的需求。我希望能在我的作品中看到更广阔的社会生活,看到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的命运和性格的非概念化的、更个性化的真实描述。乡土小说应运而生。

鲁迅是现代乡土小说的集大成者。他的《孔乙己》、《风波》、《故乡》都出现得早,为后来的本土作家树立了规范。乡土小说的代表作家有、彭、台静农。其中,学了鲁迅的国民性批判,彭学了鲁迅的含泪微笑,台静农学了鲁迅的“鹿角式冷峻”。

王鲁彦为小说典型环境的描写提供了一个范式,也使早期乡土小说获得了一定的民间价值。比如他的《菊英之婚》,小说根据双方父母严格关注的当地婚姻民俗,发展出一系列具体生动的风俗画,直到后来人们才意识到,新郎新娘都是去世多年的人。他的许多作品在描绘地方风土人情的基础上,更注重揭示人们的社会心理状态,进而揭示国民性。

彭主要描写封闭的湖南农村中士绅与村民之间的各种生活。他的小说中含有喜剧元素,剧中人物之间的对话十分可笑。比如他的作品《怂恿》,写的是土豪恶霸互相争斗,挑拨老实的农民夫妇站出来受辱,自己出丑。

台静农的作品少而精,主要代表作是《大地之子》,特别具有民间性。《十有八九》以他的家乡安徽为原型,描写了宗法制度对农村底层的精神统治。《烛火》描写了“庆喜”的恶俗,《蚯蚓》和《伤逝》表现了农村的“卖妻”“许配”现象,都是农村风俗中极其悲惨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