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路遥生平的思考
人生的路虽然漫长,但往往只有几步,尤其是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人的人生道路是直的,没有岔路。有些岔路口,比如政治岔路口,事业岔路口,个人生活岔路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一段人生,也可以影响一辈子。
《生活的英雄》中的高加林在参加工作后不久就遇到了事业和感情的岔路口,他的人生在他人的干预和自己的选择中经历了起起落落。高加林职业生涯的悲剧原因在于他是那个时代强大而不可避免的受害者。
高加林是一个普通农民的儿子,他的父母是背对黄土接受教育的。在青少年时期,他接受了完整的学校教育和现代文明的洗礼。虽然没上过大学,但民办教师这一职业不仅能给他家带来全职工作的分数和一个月几块钱的津贴,还能让他彻底摆脱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命运。他是一个有现代意识的知识青年。如果村支书没有利用他的权力让他的儿子取代高加林的位置,他可能一辈子都是一名教师。然而,事实上,高加林已经成为一个真正的农民。这对于一个经历过山外无限精彩诱人世界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高加林变了。他对生活不再抱有希望。他变得颓废和沮丧。现代文明对他的影响,使他与农村贫乏的精神世界和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格格不入。然而,上帝的意志只给高加林留下了令人悲伤的接受。
高加林以近乎自虐的方式接受了命运。他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了锄头,用疯狂的体力劳动来发泄自己在精神世界的失败。与此同时,他以严厉的方式向权贵们宣战。然而,就在高加林辞职的时候,权力再次改变了他的命运。
他舅舅回到县城,当上了劳动局局长。这是一个从天而降的转折点,再一次给了高加林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在那些日子里,高加林从私人教师的位置上被替换为公社文教助理。现在劳动局副局长马占生主动献媚,暗中处理。高加林成了县里风光无限的通信员。命运的突变唤起了高加林久违的热情。他用自己的努力、才华和付出,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他被领导看好,被同事羡慕,被女生羡慕。就在他在春风的时候,他曾经被命运捉弄过。走后门进县城被人声讨,他又得回农村了。现实的残酷一劳永逸地扼杀了理想的美好,他所有的努力和成就都被视而不见。即使他很有才华,但他没有机会与他人平等竞争,因为他的出身是非法的。这不仅是高加林的悲剧,也是当时社会转型期与高加林有着相同理想的知识青年的悲剧,是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必须付出的沉重牺牲。
高加林的情感分叉与两个截然不同的女孩有关,刘巧珍和黄亚萍。一个是善解人意,漂亮温柔,但不识字的农村姑娘;一个是受过教育、养尊处优的官员小姐。高加林情感悲剧的形成与其理想的幻灭和辉煌的幻灭有直接关系。
刘巧珍可以说是高加林的初恋。她爱加林,但加林做私塾老师的时候,她总是悄悄地躲在远处,因为她自卑,因为她的加林是个读书人。当高加林遭受事业上的第一次打击时,巧珍大胆地向加林表白。这个美丽女孩的善良和温柔,坚持和真诚成为了高加林精神创伤最好的治疗剂。他们的感情不仅给了高加林精神上的安慰,也平息了高加林对山外世界的向往和骚动。然而,在热烈的爱情慢慢退去后,高加林的心又变得有点忧郁,他开始后悔对巧珍的冲动。他敏感地意识到,和一个没文化的农村姑娘匆匆发生这样的事,对他来说,简直是堕落和抑郁的表现。他害怕意识到自己一旦和巧珍结合,无疑会被束缚在土地上。所以他们从一开始就有着文化背景的巨大差异和精神世界的明显差距,分手成了他们必然的结局。
高加林和黄亚萍之间的爱情是完全可以理解的。高中的时候,他们是最好的倾诉对象,他们在心里种下了情感的种子。只是因为毕业后命运的不同,我们没有走到一起。当高加林的事业达到辉煌的顶峰时,他需要的不再是和风细雨般的温柔安慰,而是一个语言相通的同伴。因此,高加林选择黄亚萍是合理的。
当高加林再次成为一个彻头彻尾的农民时,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爱乔真,但我不相信他。如果说,在高加林和巧珍的爱情中,巧珍是悲剧的,因为她为这段令她心灰意冷的感情付出了一生的代价;接着,高加林和黄亚萍的爱情更加悲剧,因为建立在精神世界平等基础上的美好爱情被冷酷的现实击碎了。
高加林的遭遇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有很大关系,他也不同意路遥的处理方式。比如在中国这样一个裙带关系非常普遍的社会,怎么走后门?我不相信。我喜欢高加林,我欣赏他,我同情他的经历。但是,我相信他一定会走出黄土地,他一定会成功。
路遥生平随想(下)
读了路遥的著名小说《人生》,我学到了很多。
一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西北青年农民,被传统的农村观念和自身的自卑情结所困,失意而又渴望实现自我价值。故事背景是西北农村,和我生活的环境很不一样。而小人物的奋斗故事却能迅速抓住我的心,不仅因为它与路遥的另一部著名小说有些相似,还因为它贴近大多数读者(比如我)的心理体验。
没有人的人生道路是一帆风顺的。从小到大,我们的生理和智力由弱变强。没有人一出生就是硬汉,没有人对周围的世界和自己的人生有绝对的信心。总之,我们都是弱者,都是经过无数努力才成为自己的。因此,在高加林,我们毫无例外地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我们可以理解他被私塾老师取代后的愤懑,以及一个有知识有抱负的人面对再次成为农民的现实时的苦闷。甚至当他得到乔真的爱时,作为读者的我也被凉凉深深感动,对加林在不幸中的幸福感同身受。
文学作品的神奇之处在于,它制造了距离,也制造了关联,让你在别人身上看到自己,不自觉地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
小说前半部分不是很精彩,但为后半部分故事的跌宕起伏和情感背景做了铺垫。命运的不公与不幸,逆境中的爱,寒冷中的温暖,不屈不挠的自我奋斗,都在前半部分总结。然而,所谓的自我实现却令人困惑:一个几十年未见的叔叔回到家乡担任县长,被鄙视的家庭以此为荣。因此,加林被前途无量的叔叔身边的马屁精安排,摆脱了农民身份。
但是,我在为他高兴的时候,总会有一丝不安。故事后半段的发展一波三折。来到县里的高加林真正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事业迅速上升,也收获了新欢。在情感困境中,他的衡量标准不再是内心感受,而是现实利益。为了事业的发展,为了从县城搬到真正的大城市,他用语言不通这样冠冕堂皇的理由欺骗自己,放弃了为他付出一切的单纯的农家姑娘巧珍。他变成了另一个人,不再是那个我熟悉的、同情我的小高加林,而是一个看不清自己,为了眼前利益放弃生活原则的迷失的年轻人。
此时的读者就像看着加林长大的德顺爷爷一样难过,为加林失去自我而感到惋惜和难过。
然而,当我们以为背叛原则的人会带着新的爱人走向幸福的新生活,故事会变成单纯善良的巧珍孤独一生的悲剧时,作者却用命运的力量和大家开了一个玩笑:受伤的反派在背后捅了一刀,踢出了加林走后门找工作的秘密,正直的叔叔没有保护自己的亲人,春风得意的年轻人即将面临再次成为农民的命运。故事的快速发展不仅让主角惊讶了很久,也让读者从同情和赞美变成了反感和鄙视。
路遥不是故意玩剧情的。其实生活也一样。有人说人生无常,但作者在这里讨论的是,在无常的人生中,也有定数。这听起来像是封建迷信。我们来打个比方:
人们常说足球是圆的,但这个规律只能局限于一个球类运动。偶然因素几乎可以主导比赛,决定最后的胜负。如果把讨论范围扩大到一整场比赛,甚至一个球队、一个国家多年的足球生涯发展,我们看到的不再是足球是圆的,而是性格决定命运,这是偶然的必然。正如黄亚萍的父亲所说,生活总是公平的。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瞎混,迟早要还的。
于是,一切又回到了原点,加林回到了农村的老家,做了一名农民,但身边再也没有了大夫人黄亚萍的优雅爱情。更可悲的是,他失去了最宝贵的财富,而痴情单纯的乔真也娶了别人的老婆。
加林多是我们每个人。他和我们一样,有信仰,敢于追求,但他也有我们都有的弱点。很多人和他一样,为了达到目的,有时甚至会背叛自己的原则。德顺爷爷深爱加林,由爱生恨,但恨是基于爱,恨他没有坚持,却没有一棍子打死。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会走弯路,跌倒了敢爬起来,生活还要继续。
回想起来,乔真的美是极致的美。那不仅仅是因为她是一个在农村小有名气的美女,身材苗条如白杨,更是因为她的纯洁。她的爱是纯洁的,没有任何虚假和个人利益。加林的需求,她永远最清楚。即使分手后,她对自己婚姻的决定也是为了让他和她知道加林心里还是爱她的。为了禁止他对自己的留恋,让他勇敢追求自己的幸福,她在悲痛中迅速嫁给了自己。就像德顺爷爷说的,巧珍心如金。虽然她不知道怎么读大字,但她有追求的勇气。更重要的是,她一直坚持自己的人生信念和原则,从未改变。
这个时代的大部分读者还是会被单纯美好的乔真所感动,会惊叹于她为爱付出一切的善良和天真,但很少有人愿意以她为榜样,只求不求回报。追求结果而忽视过程,在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