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物类纪录片故事化的不同手段推荐看什么书
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手法
时间:2013-05-07 17:45:00 作者:门大泉 来源:青年记者
● 门大泉
近年来许多电视台的纪实栏目,似乎都在讲故事:有《财富故事》、《天下故事》、《传奇故事》、《今天故事汇》、《纪事》、《讲述》等。面对如此汹涌的“故事潮”,电视圈内外一些人士对纪录片的真实性提出了怀疑,对纪录片呈现出的某种商业性也提出了批评。我认为,有必要对纪录片的故事化叙事手法做一番探讨,以利于今后的创作实践。
何谓“纪录片的故事化”
1.纪录片故事化的含义
可以说,故事化是纪录片一个重要的叙事手法,只不过与虚构性剧情片编造故事不同,纪录片的故事来源于生活本身的现实素材,它依靠编导对于现实生活敏锐的观察力和分析力来推动叙事,以放大生活本身的戏剧元素,是一种运用电视表现手段对现实生活的创造性处理。
2.故事化与真实性的关系
现在,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是:故事化会不会影响真实性?中国广播电视协会副会长刘习良指出:“纪录片是以镜头为主、解说为辅,真实记录自然、社会和人类活动的电视节目形态。”①可见,纪录片是对现实的记录,它的核心属性是真实的、非虚构的。纪录片对故事化叙事手法的引进,关键是看纪录片所反映的真实内容是不是适合故事化叙事手法。只要它的讲述是真实的,在纪录片中就同样可以使用悬念、细节、冲突、铺垫等讲故事的手法。
3.故事化是一种传播策略
伴随着电视节目商品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有不少人对纪录片故事化的叙事手法提出批评,他们认为:“故事”正在变成庸俗的词汇,“故事”意味着低俗的消遣,意味着随意编造。其实,这种对于纪录片故事化的批评有点多虑了。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曾说:讲故事是人类的天性。我们听故事长大,长大以后就变成讲故事的人。纪录片创作重视故事化既是编导的天性使然,更是他自己选择的一种传播策略。当今越来越激烈的传播竞争,是传播策略和传播艺术的竞争。为了让受众乐于接受,借助讲故事的艺术手法,将传播内容寓于生动的叙事之中;将自己的观点隐藏在被摄者的言谈中,这是艺术技巧,也是传播策略。不论在中国还是外国,如果纪录片具备了故事化叙事的特点,再加上它本身所拥有的那种真实感,其传播魅力会是影视剧等文艺作品所远不能及的。
如何做到“纪录片的故事化”
1.选择故事至关重要
合适的题材是纪录片讲故事的基础。在获取一个题材后,编导的任务是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去评判题材中的人物、事件冲突是否有故事,独具慧眼地发现常人所难以发现的故事之美。在纪录片创作题材的选择上,我们要把“有故事”的人物、事件放在首位。纪录片的创作周期之长往往是其他影视作品无法比拟的,“有故事”的人或事会让我们坚持到底,并且有所收获。因此,拍纪录片跟搞文学创作一样,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
在拍摄纪录片《相伴一生》时,我就用了故事化的叙事手法。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得知一个令人感动的爱情故事。在四川上大学的山东小伙张默与学校的图书管理员鄂大姐相爱了。他毕业后,两人冲破年龄、地域等障碍,领取了结婚证。回山东教学的张默本以为会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教书育人,做一位好老师。谁知年纪尚轻,却得上了尿毒症,倒在了病床上。从四川赶来的鄂大姐,看到丈夫的病情之后,毅然提前办理了内退手续,来山东照顾张默,并提出愿意为丈夫进行捐肾移植手术。妻子的心愿能实现吗?张默的病情会不会好起来?两人的感情能长久吗?这一切充满变数,有故事可记录,有浓浓的真情在里面。在确定了选题之后,我和摄像师多次去他们家里、医院、学校、邮局、市场等地跟踪拍摄,用一年多的时间真实记录了他们治病过程中的一次次挫折、一次次希望。两人真挚的感情,再加上峰回路转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电视机前的观众。观众寄来了笔笔捐款,表达对他俩忠贞爱情的支持,盼望张默早日康复。令人欣慰的是,在节目播出后不久,张默终于等来了和自己相匹配的肾源,经过成功移植之后,他重返工作岗位。
2.前期耐心拍摄
故事化的纪录片常常通过真实记录主人公为实现理想而遭遇的一系列障碍和由此而生的反抗行为,以构建一段“生活本身的戏剧”。这种类似影视剧所具有的冲突与情节,符合观众对故事片的欣赏习惯,满足了观众业已形成的审美心理模式。接受美学理论家姚斯的审美经验论认为:“作品应被看作是艺术家和接受者***同创造的产物。”②故事化的纪录片之所以易于被观众接受,也是因为作品所反映的内容,和观众内心的审美心理、审美体验相吻合,从而产生了情感***鸣。讲故事自然离不开情节,情节往往是故事叙事的助推器。它是人物行动的轨迹,也是故事的生命,观众喜欢看有故事的纪录片,说到底是喜欢看有因果性、曲折性的情节。编导要讲究情节的跌宕起伏,注重对情节的寻找,从生活中挖掘出生动典型的情节,从而增加纪录片的艺术感染力,自然地把观众吸引到故事里。《相伴一生》是一部长达30分钟的纪录片,我们在前期拍摄中紧随张默治病的漫长过程,根据事件的最新发展,不断调整拍摄计划,在坚持耐心跟拍的同时,注重抓拍,强调对生活瞬间有意味情节的捕捉,使得镜头语言内涵丰富。
悬念具有模糊性和流动性的特点,纪录片中的悬念是观众对人物、事件的未来发展、存在状况的一种期待、探究心理。这种心理一旦被激发,就可能会吸引或集中观众的注意力。因此,营造悬念实质上就是激发和引诱观众的一种期盼心理。
纪录片由于受生活素材本身的限制,在情节的完整和集中方面常常不尽如人意。而纪实的本质特性又不允许创作者离开生活真实这个立身之本,借助虚构来设置冲突,营造情节,只能忠实于生活的本来面目,探索和纪录社会生活的真实场景。于是,细节便成为纪录片故事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情节的一部分直接参与、推动故事的发展。细节能够以小见大,有细节的地方往往最出故事,一部纪录片留给人印象最深的常常是一个个真实感人的细节。纪录片的细节,常常不需要太多的铺陈或过分的雕琢,仅仅依靠一两个细腻的特写、近景即可奏效。
3.后期精心剪辑
如果制作纪录片一味排斥创作主体的作用和其他表现手段的介入,就会流于“自然主义”,必然成为生活事件的堆砌或流水账,缺乏审美价值。纪录片要想体现出故事性,必须在编辑上下工夫,这主要表现在对片子宏观结构脉络的把握和用于展现细节的一些蒙太奇处理上。纪录片《舟舟的世界》是编导跟随拍摄智障青年胡忆舟日常生活几个月之后创作出来的作品。面对2100分钟大量的拍摄素材,张以庆根据所要表现的主题——一切生命皆有尊严,大胆对素材进行取舍,有详有略,精心加以剪辑。在片子的宏观结构上,编导安排的情节跌宕起伏,曲折动人,既有生活之河中流淌着的涓涓细流,又有触动人心的朵朵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