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的老板小说

中国人的“奥运梦”始于刘长春,历经百年磨难屈辱,终于将无数优秀的奥运健儿送上了世界体育竞技的舞台,终于让中国人民和国歌一次次奏响在领奖台上。

在众多为国争光的运动员中,有一位体操运动员以10%的成绩获得了奥运会高低杠冠军。她就是中国体操的“第一个全冠军”——李露。

李露

作为湖南奥运会历史上的第一位金牌获得者,李露已经被载入史册。她在1992巴塞罗那奥运会上的惊艳表现,不亚于今天东京奥运会上的全红成龙。虽然她年纪轻轻就成名了,但李露遭受了更多命运的考验。

李露家族三代人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可想而知,她需要付出额外的努力才能获得奥运冠军,但她还是坚持用一枚奥运金牌完成了自己的运动生涯。18岁时,她因病不得不退休。

退役后,李露去了美国,在中国深造。找到志同道合的恋人后,他们一起创办了自己的俱乐部,在异国他乡开始了全新的事业和生活。

李露,男,1976,湖南长沙人。她的父亲卢光荣和母亲张月娥都是水力机械厂的职工。在李露的记忆中,小时候她总是在父亲工作的地方玩耍,那里有一个很高的工具柜。那时候她才三岁,毫不犹豫地站起来跳下去。

卢光荣这样勇敢地看着女儿。作为一个超级运动迷,他看到她的孩子是那么活泼快乐,所以他总是带她到户外做一些运动。

虽然李露出生很小,但身体很瘦弱,经常生病,所以在她大一点的时候,为了让女儿的身体更强壮,1983年5月,李露被父母送到了长沙市业余体校。夫妻俩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让女儿有个好身体。

但是周晓琳对陆丽一见之下并不这么认为。看着眼前这个跳绳的女孩,一向很有经验的周晓琳判断,这一定是个练体操的好苗子。

周晓琳想试试陆游的勇敢,就直接把她背在1.3米的高马上,只见陆游跳上高马,像燕子一样“飞”向周晓琳。

当周晓琳问刘丽是否想像孙悟空一样翻筋斗时,吕霄·李对周晓琳说,“老师的体操和筋斗在哪里?”?请带我去看一看!

周晓琳没想到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会对自己提出这样的要求,顿时喜出望外。经过一周的体能、协调、接受、勇气等方面的考验,刘丽顺利考上了体校。

为了送刘丽去学体操,刘光荣和张月娥下了很多苦功夫。刘丽住在城南,而体校在城北。每次都有十几公里,有些困难。也正因为如此,一个好的体操前景几乎被埋没。

有一次在日常训练中,周晓琳突然发现卜留利没来。他急忙去找布鲁里的家。原来,母女俩都是在张月娥送布留利的路上受伤的,于是夫妻俩商量后决定让布留利放弃体校训练。

听了陆家夫妇的决定后,周晓琳很焦虑,但他不知道自己能为此做些什么,直到有一天,李露冒着大雨找到了周晓琳。

据李露后来回忆,“我两天没训练,没办法。那天晚上雨下得很大。我拿了几毛钱,坐车去了湖南省体操训练中心。我找到周教练,跟她说我一定要练体操。”

小女孩的坚持感动了周晓琳,于是他去了李露家,说愿意让李露和他住在一起,这样可以解决交通问题,李露也可以继续训练。周晓琳的真诚感动了陆家夫妇,因此李露的体操生涯得以继续。

随周晓琳在长沙体校训练两年,从65438到0985,李露凭借优越的身体条件和扎实的技术基础,顺利进入长沙体校,成为学校先进班的第一批学员。

校长和教练正在和国际体操裁判严窃窃私语。她当然不能把它归功于像李露这样的好苗子。为了给打更扎实的基础,阎还和熊敬斌、王平一起为制定了训练计划。

因此,李露比其他孩子训练更努力。数数倒立的时候,别的小朋友很快就完成了。轮到李露了,她每次总是数到十或二十以上。

努力是有回报的。1988年,12岁的李露正式调入省体操队,熊敬斌和雷洋对她进行了悉心指导。在他们的训练指导下,李露在高低杠和平衡木项目上进步很快。

当时,熊敬斌一接触到小女孩李露,就被她顽强不屈的力量所吸引。当时,她正在筹备第二届全国青年运动会,熊敬斌当即决定提前为李露定下计划,让李露在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广招各路高手。

不过,露个脸比炸场容易。为了让李露称王,熊敬斌已经尽了最大努力。他设计了一套高难度动作让李露日复一日地练习。

熊敬斌即使弄得满手是血也不会让李露停下来。虽然他也心疼,但你不在竞技运动中吃亏,就不会得到荣誉和光环。

最后,从65438到0989,李露在第二届青年运动会上一举成名。像一只轻盈的燕子,她赢得了荣誉和掌声。

1990年李露获得全国少年体操锦标赛高低杠金牌,1991年获得全国体操锦标赛高低杠冠军。同年3月,李露正式入选国家队。

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孩在鲜花、荣誉和掌声中度过了一段艰难的时光。1992年,她迎来了运动生涯的高潮,作为国家队成员参加了首届世界体操个人锦标赛。

虽然她最终获得了比赛的第四名,但在结束比赛时,国际体操联合会主席蒂托夫对李露大加赞赏,称这套高低杠技术、精湛的动作编排和精彩的完成,使高低杠的发展进入了“李露时代”。

熊敬斌和李露没有理会这次失败。他们现在要做的是备战巴塞罗纳奥运会,但是因为李露没有积累太多好成绩,所以被作为后备运动员来备战奥运会。

此时,巧合的是,奥运选手李莉意外受伤,于是李露直接代替李莉,坐上了奥运会的末班车。

1992年8月2日凌晨2点50分,巴塞罗那体育馆的高低杠决赛异常激烈。当队友柏杨输了,李露在压力下走了出来。在此之前,这位美国选手已经得到了9.987分,李露无形中又多了一份压力。

由于美国选手的高分,李露只需得满分10分就能赢得冠军。这听起来像是不可能的情况,但李露做到了。

李露在杠上轻如燕子,在高难度的后空翻两周之后终于从杠上飞了下来,稳稳地落在地上,像一只轻盈的燕子。

屏住呼吸的观众在短暂的几秒钟沉默后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现场6位评委同时给满分。最终,李露击败了场上的所有选手,以比对手高10分的成绩获得了金牌。

在接下来的平衡木比赛中,李露以9.912的成绩获得平衡木项目银牌。当时,媒体争相报道李露,称她是中国体操队的“秘密武器”。

正如蒂托夫所说,在巴塞罗纳拿满分的那个晚上,世界高低杠项目真正开启了“李露时代”,李露被鲜花和荣誉包围。这一切都是她多年努力的回报,超过了一般运动员。

因为李露正遭受着竞技体育训练带来的伤病,她也不得不承受来自命运的打击,但即使如此,她也从未屈服。

原来,早在1987,李露就在运动员体检中被查出患有乙肝。不仅如此,李露一家三代人都患有乙肝,她的母亲和祖母也是如此。想想这样的奥运冠军需要承受的努力和压力。

训练期间,李露的病经常复发。后来她到了国家队,国家队让熊敬斌和李露戴手套训练。熊敬斌说道:

“李露的成长道路非常曲折。自从她得了这个病,我几乎每天都帮她熬药。当时我和她处境很尴尬,无法和其他运动员同吃同住。”

李露,年纪轻轻,就承受着这样的心理和身体双重压力,每天坚持训练,直到满分惊艳巴萨。

1992年巴塞罗纳奥运会结束后,李露被评为中国十佳运动员。1992和1993,李露被授予中国十佳体操运动员称号,国家体委授予她体育运动荣誉勋章。

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很辉煌,但也很短暂。再加上肝病的困扰,1.994和1.8岁的李露选择退役,结束了自己的运动生涯,前往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深造,开始了超越运动员生涯的新人生旅程。

因为从小不间断的体操训练,文化课的缺失是每个运动员的问题。虽然国家有规定奥运冠军可以面试考上北大,但是环境的变化让过去的荣誉不再显眼,更多的缺点暴露出来。

一向坚强的李露不会满足于他人。至此,她开始补学,开始了北大“半隐居”的学习生活。四年后,李露通过了所有几十门课程,她成功地获得了北京大学的文凭,她也有了一块学习的“金牌”。

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李露在中国呆了一年多,然后以“特殊人才”的身份来到美国。到美国后,她现在在斯坦福大学学习英语,攻克了语言关,然后在队友开办的体操俱乐部任教。

在美国站稳脚跟的李露很快就在当地小有名气,好几个俱乐部都来这里邀请她授课。在此期间,李露还遇到了一位英俊的体操教练,他就是后来的日本京都电子工业株式会社·加森霍先生。

日本京都电子工业株式会社-加森霍是美国的跳马明星,他和李露是一个合适的同道中人。他们几乎一见钟情,一拍即合。相同的爱好和职业让两个年轻人很快走到了一起,组成了家庭。不久之后,他们的儿子约翰·大卫出生了。

值得一提的是,刘力的导师熊敬斌也不远。万里亲自赴美为得意弟子送上祝福,千里迢迢也没有阻挡逆境与师徒共勉。

与体育打了这么多年交道的李露确实对这项事业充满激情,但由于与俱乐部老板的长期分歧,李露打算辞职,她准备与丈夫一起创业。

然而,2002年6月5438+2月65438+5月,她接到家里的电话,说妈妈因为肝病病危,李露赶紧飞回中国陪她,陪她度过最后的时光。2003年初,李露的母亲因为乙肝永远离开了

她母亲的去世对李露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她感叹人生无常,有些事要速战速决,于是回到美国和丈夫一起创业,开了自己的俱乐部后,马上申请退会。

李露的俱乐部没有像其他人一样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而是由美国体操协会给起的,它的名字叫AAC,即全能冠军俱乐部。李露羞涩地说:“体操协会给起这个名字,是因为我带出来的学生总是拿全能和团体冠军。”

如今,李露在美国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和固定的圈子。她的俱乐部经营得很好。她和丈夫都是老板和教练,共同让事业蒸蒸日上。

2008年2月13日,恰逢湖南体操队成立50周年。李露回到了离万里不远的地方,在那里她受到了很好的照顾。看到李露,大家都很激动,参加演出的省体操队队员像偶像一样,围着李露要签名。

李露一边开心地为大家签名,一边告诉这些小哥哥小姐姐们说:“好好练习,加油。”

席间,李露谈起她在美国的生活,激动地拿出相机说:“这是我的儿子约翰·大卫。他在高尔夫球方面很有天赋。他两岁就打得很好了。”

从李露甜美的笑容中,不难看出她在美国生活得非常幸福。在颁奖晚会上,李露被授予“最佳贡献奖”。当她上台领奖时,她非常激动地说:

今天能回家我真的很开心。我希望项能在奥运会上赢得更多的金牌。我会告诉体育项,并希望中国最好的!

李露的人生旅程同时充满了鲜花和荆棘。十年的努力,年纪轻轻就成名了,却因为命运的玩笑,要承受更多的压力。运动员是一个需要高度毅力和奉献精神的职业,李露不得不加上她自己的疾病。

但幸运的是,这个坚强的湖南姑娘没有被这沉重的困难击倒。她在生病的时候仍然以满分获得了奥运会金牌。退役后,她也凭借自己的努力在学业上取得了一些成绩。自主创业后,她获得了业界的最高认可。

从运动员到学生再到老板,这位传奇女子的经历不禁让人感叹。这样看来,其实命运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它会给你送花,也会让你的脚上布满荆棘。

但不同的是,每个人选择以不同的方式对待它,而李露选择正视困难。无论是体操训练的艰辛,带病上场的压力,还是学历的荒废,她都一一选择了勇敢面对,而这种学会面对的勇气,是我们都需要的。

奥运冠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拿到的,企业主也不容易拿到。李露在运动生涯之外的《high live》中打破疾病的枷锁,继续全新的生活,这是运气,也是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