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没有用方言写的小说?
在改革开放和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虽然处于封建社会的体制之下,但中华文化的辉煌丝毫没有被掩盖。就像现在风靡全球的普通话一样,当时的文言文也就像所谓的“官话”一样,对于很多古籍期刊的发行和出版,都有语言的流通性的硬性要求,所以当时的很多书里面都没有方言。
但也不尽然,尤其是明清时期,对书刊出版没有那么多要求,出现了很多方言很多的通俗小说杂文。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是108位英雄写的《水浒传》,里面有很多陕北方言。相对于当时各地普遍使用的许多官话,方言更能展现各地英雄的血性和特色,也不像文言文那么正式,但更容易在市井小巷间流传,成为茶余饭后的闲言碎语。
很多方言中被认为有音无字的词,其实在各种原著中都有使用。这些书和教书育人的书不一样,不需要统一规律的要求。如果在世界上流传,也逃不过一些接地气的方言修饰。作者什么都没说就把它们写出来,读者看了会觉得亲切。
无论在《红楼梦》、《西游记》、《聊斋志异》、《水浒传》,甚至在《圣经》里,总能看到一句句来自不同方言的八卦。虽然不像普通话那么好懂,但其中当然有味道,只是总缺少愿意去挖掘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