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判断死亡时间

法医学意义上的死亡时间是指从死亡发生到法医对尸体进行检验的时间,也称死后时间,通常描述为死亡后多少天或几小时。

传统上推断早期死亡时间的客观依据主要是死后现象(尸僵、尸斑、尸温等。),环境的温度,尸体的体质,运动的程度,是否饮酒,是否使用麻醉剂,胃内容物的消化程度,尸体周围植物的生长变化规律。一般死后1~3小时开始出现尸僵,最初出现在面部和眼部肌肉,然后蔓延到躯干的上下肢。12小时后尸僵达到全身。尸僵持续6小时左右开始缓解,尸体恢复变软。恋尸癖的出现也有一定的时间规律。人死后,血液循环停止。最快半个小时后,血液由于自身重力落到尸体底部的血管上,那里的皮肤呈现紫色斑点,像瓶底的红酒。这是恋尸癖。尸斑最迟在死后4~10小时内出现。它的颜色持续很长时间。如果一个人死后仰卧在床上,尸斑应该在他的背上。如果在他的尸体前部发现尸斑,说明尸体被移动过。第三个方面是通过尸体的温度来判断死亡时间。人死后,身体停止产生热量,身体的温度每小时会下降65438±0度左右。肌肉组织和环境对尸体的温度影响很大。胖人的尸体温度比瘦人下降的慢。温暖房间里的尸体温度比寒冷房间里的要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