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讨慈禧喜爱的富察氏,为何只被封妃子而没被封皇后呢?

富察氏,清同治皇帝妃嫔之一,列皇贵妃之位,封敦宜荣庆皇贵妃。

要知道富察氏为何不能被封为皇后,我们得知道同治时期,朝堂上的政治格局是怎样的。

同治时期,慈禧虽贵为同治的生母,但她的地位却并不是最高的,在她之上还有一个人物,这就是咸丰帝的第二任皇后孝贞显皇后,即慈安太后。作为咸丰朝的皇后,同治的嫡母,又握有咸丰临死赐予她的代表母仪天下的权力的?御赏?印章(同治初期,朝廷所颁布的诏书若没有加盖这枚印章,则是一概不予承认的,是为非法),她的权力和地位都要远远高于慈禧。

当时就因慈安的不同意,所以富察氏才未能为皇后。

当时,慧妃与孝哲毅皇后同时入宫,慈禧看中慧妃,希望她能坐上后位,成为自己儿子同治的皇后,但此时慈安却不认同,她认为富察氏虽美貌艳丽,但轻佻好动,且心机极深,聪颖狡猾,让她坐上后位,后宫将永无安宁之日,所以慈禧觉得富察氏不足以母仪天下。而与此同时,慈安认为另外一位参加选秀的秀女阿鲁特氏,也就是后来的孝哲毅皇后,其端庄文静,知书达理,十分适合母仪天下,所以向同治皇帝极力推荐她为皇后。

此时,在皇后的选择上,慈禧和慈安出现了严重的分歧,慈禧认为富察氏适合为后,而慈安却认为阿鲁特氏适合为后。因此,在两宫都不能达成统一意见时,其最终的选择权就交到了同治皇帝的手中。而同治皇帝,他向来极其讨厌慈禧弄权的行为,慈禧虽为他生母,但因慈禧这人向来只注重争权夺利,对同治并没有多少关心,所以慈禧和同治的关系并不好。

但与慈禧和同治的关系冷漠截然不同的是,慈安与同治的关系却是非常好,可谓是母慈子孝,慈安生性忠厚,且不喜权力,专心于宫中教导同治,视同治为己出,关怀备至,因此深受同治的尊敬和爱戴。

如此,在这种局势下,同治自然是选择听从慈安的建议,将阿鲁特氏立为皇后。

慈禧对于富察氏是较为偏爱的,她与慈禧虽无血缘上的关系,但因慈禧认为她很像年轻时候的自己,颇有缘分,所以对她是另眼相待。这点从慈禧六十大寿时,册封她为敦宜荣庆皇贵妃,就可看出,毕竟,清代的皇贵妃能得到四个字封号的,有清一代仅此一例,单凭这点就足以看出慈禧对她的恩宠。

但是,富察氏之所以能有后来的那般待遇,这之中虽的确有慈禧的偏爱之心的原因在,可却与慈禧与慈安相互争斗是分不开的。当年,在慈安的阻拦下,慈禧可谓是丢了一个大大的面子,自己的亲生儿子居然不听自己的话,反而听了别人的话,立了别人为皇后,这实在是让人很是愤怒。而且慈禧这人又是一个控制欲、权力欲都极强的人,她怎么会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儿子脱离自己的掌控,又怎会忍气吞声的吃下这么一个大亏。

由此,慈禧遂就借助富察氏来彰显自己的存在,来向世人表明自己还是那一个说一不二的慈禧太后,还是同治的生母。她先是册封富察氏为妃,享受贵妃待遇,在当时地位仅次于皇后,而后又将富察氏与皇后的册封典礼放在同一天,一同进行。再之后,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十五日,慈禧更是将慧妃直接晋封为皇贵妃,连升了两级,成为了后宫中副后一般的存在。

慈禧这般做的用意,其实很明确,这并不是因为她有多宠爱富察氏这个人,而是她在借着富察氏来与慈安分庭抗礼。将其册封典礼与皇后同一日进行,之后又将其连升两级,成为皇贵妃,这些操作,无一例外都是向世人表明:?我慈禧的权力依旧在,虽然她成不了皇后,但是我能让她享受到与皇后一般无二得待遇,同治还是我的儿子,这天下并不是慈安说了算?。

只得说,富察氏能有后来那般待遇,这其中虽有慈禧宠爱的成分在,但更多的是慈禧在利用富察氏。可以说,若无慈禧权力欲和控制欲在作祟,断然无富察氏之后的那般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