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介绍|欣赏|橡皮擦欣赏

浅析《橡皮》的外国文学作品

法国新小说理论家、作家罗伯·热耶(1922-)的第一部作品,在书中展现了新小说的大致面貌。刚出版时,读者不多,但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为人所知,特别是受到新文学批评家的欢迎和倡导后,成为欧美畅销佳作。乍一看像是侦探小说,其实不是。主要描述了一位法学院教授杜邦是如何被暗杀的:杜邦教授是一个对国家经济和政治有重大影响的集团的成员,与内政部长关系密切。一个恐怖组织试图摧毁这个集团的重要成员,以攻击最高统治权力。当内政部长秘密得知杜邦只是受了点轻伤,便派间谍瓦拉斯去调查,但瓦拉斯并不知道杜邦没有死。为了抓到凶手,瓦拉斯当晚埋伏在杜邦的书房,误杀了杜邦。工作的重点不是暗杀,而是一天之内,瓦拉斯在这个外省小城的活动和所见所闻。这部作品的主要特点是:(1)标题“橡皮擦”的含义。基于沃拉斯在书中两次买橡皮擦,可以理解为作者在暗示,作品的故事在客观上并没有那么固定,所以从头到尾都是一致的,但某个部分或某个点是可以用橡皮擦去的,读者完全有理由凭主观想象去揣摩、理解甚至再造。(二)情节简单,突出偶然性。就刺杀未果而言,由于事前未关灯的轻微意外疏忽,杜邦仅受轻伤;而且因为玛莎不敢去拿文件,杜邦只好自己去,结果被本该保护他的人开枪打死了。玛莎中途变卦,杜邦亲自去拿文件,都是偶然。其次,大部分剧情都是当天瓦拉斯的活动,或者当天发生的事情。作者从多面体的角度来写事物的表面和视觉对象的客观性,难免琐碎、重复、繁琐、过于精确。(3)人已经物化,面目不清。无论是间谍瓦拉斯还是凶手格雷纳迪;无论是医生Ruyal还是商人Marsa杜邦教授和他的妻子都只是有意识的生物个体。至于长相,性格,心理素质,没有说明。人的活动只是需要依附于一个场景的行为。如果这些行为完成了,人们就会退休。人就像完成某项任务的机器人,成为外界情境和行为信号的接受者。总之,人是从属于事物的,或者说人已经物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