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世同堂: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齐瑞轩。

终于看完了《一家四代》,书中的故事令人回味良久。这套书买了将近十年,已经被束之高阁吃灰了。看过一次,从第一章开始就没看过了。

如今,我们似乎很难静下心来,专心读一本大型的经典文学书籍。这次我强迫自己去读。

越往后看,结果越精彩。人物和剧情会全面铺开。就像看金庸武侠小说一样,会上瘾。你很想知道书中人物的结局,虽然最后好人有好报,坏人有恶报。但是我们还是要看看好人是怎么有好结局的,坏人是怎么死的。

《四世同堂》是老舍写的一部耗费精力最多、耗时最长的小说。

小说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在日寇铁骑下的北平羊圈胡同,四世同堂的祁家及其左邻右舍的生死悲欢、喜怒哀乐。

他们从最初的恐慌、隐忍、自救,到最后的觉醒和抗争,体现了沦陷区普通民众不甘做亡国奴,誓与日本侵略者斗争到底的爱国精神。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恐惧、苟且偷生和饥荒。* * *有100章,一百多万字。前两本书是在重庆写的,以连载形式在当时的报纸上发表;最后一篇是老舍先生在美国游学期间写的。后来国内报纸只刊登了前20章。

最后第13章因为作者对内容不满意,打算修改后再发表,所以没有发表。可惜最后一章13的手稿在后来的手稿中丢失了。幸运的是,这本书的第三部分当年在美国出版了英文缩写版。

我们现在看的完整版是在前87章的基础上,增加了最后13章英汉翻译。这本书的命运就像《红楼梦》一样。虽然内容不全,但仍不失为佳作。

其实这本书有点类似金庸的武侠小说,最初是在报刊上连载的。只有吸引读者,报纸才能卖出去。作者会借鉴传统章句小说的一些套路,每一章都会有一个中心,开头有很长的素描,人物的出场会在结尾留下悬念。

最后我会一直在暗处说,预测会发生什么,听下回分解。读者在阅读中可能会觉得剧情不够连贯。这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根本不会影响这本书在读者心目中的分量。

老舍先生是跨越近现代的著名作家(意思是解放前后都有优秀作品发表,这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比如解放前写的《骆驼祥子》,解放后写的《龙须沟》、《茶馆》,都是一代人的代表作),是新中国第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出生在北京的一个贫困家庭。他小时候失去了父亲,母亲独自抚养他长大。早年辛酸的生活经历为他后来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从中师毕业后开始教书养家。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一位英语教授看他勤奋好学,推荐他去英国教中文,从此开始了职业作家的生涯。

抗战爆发,他在妻子胡介卿(著名画家)的支持下,抛下全家,从济南乘军事纵队前往武汉,参加抗日救国活动,就像书中祁家的三子祁瑞全一样。书中祁家的很多情节都是老舍一家的真实经历。

汪曾祺先生曾在一篇回忆文章中写道(两人同在北京文联工作,老舍先生是文联主席,王是普通干部):

从他的作品和回忆录中,我们可以发现老舍先生是一个幽默、好客的人。

可悲的是,这样一个对生活充满乐观的文学大师,最终还是果断地告别了自己热爱的世界。就像书中那个受辱投河自尽的齐国主人齐天佑。

在书中,对于关晓鹤、大赤宝、兰东阳这样的汉奸、走狗,作者笔下充满了尖酸刻薄的嘲讽和愚弄,让人看了乐此不疲。让人不禁想起钱钟书先生的另一部力作《围城》,也是在抗战后期创作的。该书摘录如下:

两人都描写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老北京。林的《城南旧事》给人一种淡淡的伤感,而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描绘的是一个有着浓浓市井气息和烟火气的老北京,纯净、祥和、美好,没有任何杂质。

恶劣的环境最考验人,最考验人性。和平时期,大家相安无事,人畜无害;在战争年代,在日本鬼子占领的地区,每个人都处于危险之中。作为手无寸铁的普通人,在国家灭亡和死亡的时候,他们会面临几种选择。

一种是逃离沦陷区,到大后方积极抗日。如书中的齐瑞泉、刘师傅。他们是年轻一代,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后来,齐瑞泉回到北平,积极开展地下抗日工作;而刘老爷却一直没有他的消息,只是在书的结尾没有告诉我,所以他一定是杀了抗日的敌人。

第二,留在占领区,忍气吞声,当被征服的人。去大后方抗日,和日本人大打一场,是一件乐事。然而,毕竟只有少数人能去大后方。还有很多普通人没有财力,没有体力去大后方。重新安置的观念让他们不愿意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家园。几十年的生活经验教会了他们耐心。

书中记载,齐国老人打仗的时候,会在家里储备足够全家人吃三个月的粮食和咸菜。过去的战争经验告诉他,北平的战争不会超过三个月。

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人们朝不保夕,苟且偷生。敢怒不敢言。拉车的小崔一头雾水,脑袋被砍了;心地善良的齐天佑无缘无故受苦,游街示众,最后受辱投河自尽。孙棋晕倒在街上,被日本鬼子活埋了。

三是跪下投靠日本人。这些汉奸走狗毫无廉耻之心,心中没有国家观念,只想着个人升官发财的梦想。如书中的关晓鹤、大赤宝夫妇、齐瑞峰、庞阿加莎夫妇、兰冬阳等人。

泰戈尔说,当人是动物时,他比动物更坏。关晓鹤诬陷同胞,告日本人赊账,致使金钱诗人钱锒铛入狱,备受折磨。

善恶终有报,天道轮回。这些叛徒的命运让人拍手称快。关晓鹤被抢后像狗一样生活在恐惧中,最后被日军活埋消毒成为传染源;大赤保在日本人手下得到了妓女主任的职位,疯狂压榨失去立足之地的女人,最后疯狂死在狱中。

四是先活下来,像地下党一样秘密积极抗日。比如出狱后的诗人钱,以及后来与日本鬼子同归于尽的游同芳、小文夫妇。他们是一群值得赞美和赞美的人。他们都有爱国之心,有骨气,有血性。

虽然成千上万的人已经走了。力量虽小,也要唤醒民众。正是一群像他们一样的人让中国保持了活力。

书中的主人公祁瑞轩,祁家的长子长孙,总是生活在矛盾之中。他有一颗空洞的抗日爱国心,却不敢做爱国抗日的事。他只能鼓励三哥瑞全逃离北平去抗日。对于二哥瑞风当伪帖也是无可奈何。

忠孝自古以来,从来都不尽如人意。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他需要照顾全家,只能留在北平城。后来父女去世后,他陷入深深的自责,痛恨自己无力保护亲人。瑞丰被杀的时候很后悔没有尽到哥哥的责任。如果他早点拉,瑞丰就不会越陷越深,最后死掉。

他考虑事情太多,也习惯听天由命,不想惹事。他看到事情,总是会逆来顺受。甚至没有他妻子梅韵强壮。梅韵看到她的儿子小顺被日本小孩欺负,所以她很生气,去教训日本小孩。她骂儿子是脓包,还不还口?!

对于齐父的沉默态度,她一改往日的顺从恭谨,怒道:

他有学者的崇高品格,但没有切实可行的计划。我不想在日本人手下当老师,只好呆在家里,后来去了英国大使馆谋生。

珍珠港事件后,这个英国人被捕了,他也丢了工作。最后三哥瑞全一句话惊醒了做梦的人,让他去学校找工作,偷偷做抗日宣传工作。从此,他找到了一个两边都满意的办法。

读经典是为了反映现实。抛开时代背景,齐瑞轩是我们心中最熟悉的人,也许是我们自己,但我们不这么认为。他有理想,有抱负,但想做的事情总是很难做到。他总是考虑再三,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

他是家里的顶梁柱,但他活得很累。在单位他可能是主要骨干和楷模,在家里他是孝子、好孙子、好丈夫、好父亲。整个世界似乎一瞬间都离不开他。直到有人给他指路,他才能拨开迷雾,忠诚的妻子。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心里是不是也有一个不一样的齐瑞轩?

齐《商学院书评》第九章有4008字,共16197字。题目:写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