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开头写高俅的目的是什么?
水浒传开头写高俅的目的是什么?
一开始不写108英雄,写朝廷大员高俅,说明当时政治环境非常恶劣,梁上英雄不是自愿造反的?而不是被迫将矛头直接指向统治阶级,这才是作者的深层用意。
大作家金圣叹对这个问题有过深刻的见解。原文如下:
如果一本大书是高俅先写的,但不是高俅写的是180个人写的,那就乱了。如果不写180人,先写高俅,那就完全是武断了。
也就是说,水浒之所以是泼皮无赖写的,是想说明当时的朝廷很黑暗。即使是一个整天知道奉承的流氓也能成为朝廷官员。其他正直的人能有什么办法?朝廷不肯让百姓活命,百姓当然不会白白坐以待毙,这也是下文出现108英雄的原因。
金生感叹出了《水浒传》开头写高俅的原因。金圣叹说,这样写的目的是奠定《水浒传》这本书的基调:“宋代之乱,自上而下。”如果不先写高俅,而先写众所周知的梁山好汉,就会天下大乱,自下而上,怪不得宋朝皇帝。
所以作者先写高俅,是为了说明大宋朝廷有汉奸、卖国贼,才会有人闹事,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仅凭这一点,《水浒传》就不愧为一部杰作。
世界名著之旅:水浒传
《水浒传》是中国流传下来的最伟大的小说之一。故事的背景是宋徽宗的时代。故事的背景发生在魏松时代,也就是宣和时期(公元1119-1125)。
当时的宋朝皇室腐朽堕落。宋贪图享乐,辱骂小人蔡京为宰相,生活奢靡,勒索百姓,民不聊生,逼得许多人铤而走险,到处盗贼。
《水浒传》反映了当时的农民起义。被赶上梁山的起义军聚集在梁山公园,打着“替天行道,劫富济贫”的旗号,聚集了许多勇者,甚至一些小官、商人也加入了队伍。
这些梁山好汉的事迹被世人津津乐道,编成剧本,写成故事。最后,施耐庵,一个没有世代的作者,把它们整理出来,重新创作成小说《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