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如夏花般绚烂——纪念张纯如
张纯如在他短暂的一生中写了三本书,《丝绸:钱学森传》、《南京大屠杀》和《旅美华人》。
其中,《第二次南京大屠杀》有两个译本,分别由谭、焦和杨翻译。
在他母亲的回忆录《张纯如——一个不能忘记历史的女人》中,回国寻求信息时也得到了杨的帮助。《南京大屠杀》两个版本在我印象中差别不大。最大的不同是第二次再版没有老公写的结局。有书友说第二版纠正了第一版的一些人名和地名错误,我不打算深入研究。
对于一个母亲来说,为死去的女儿写传记是一件非常悲伤的事情。幸运的是,张莹莹也是一个非常坚强的女人。
这本书涵盖了张纯如的一生,从出生到死亡。她是一个很有竞争力,很坚强,很有毅力的女人,也是因为这本书,我相信南京大屠杀不是她自杀的根本原因。
在这本回忆录的后记中,张莹莹详细记录了自己多年来阅读各种论文、报刊,求证多位医生,探索精神疾病药物治疗后遗症的一些结论。在她身上,她仿佛看到了张纯如探究南京大屠杀史实时那种认真而坚定的眼神。
自杀前,张纯如写下了这样的遗言:
当她出现抑郁症状时,《南京大屠杀》已经出版7年了。当时她积极推动第三本书,寻求代孕抚养儿子,搬了新家,准备第四本书(与退伍军人有关)。我记得张纯如发表声明时,她只是沉迷于阅读。她痴迷于《飘》等反映战争的小说,希望自己能写出这样的书。
长时间的“南京大屠杀”宣传活动,让她陷入了无尽的疲惫和疲惫,幼儿疑似自闭症更是雪上加霜。在一次宣传活动后,她受到了人身威胁,这进一步动摇了她敏感的神经。毕竟她一直是个很敏感的人,在这个节骨眼上,她吃了副作用很大的抗抑郁药。
在偶尔清醒的为数不多的几次中,她表达了对生活的渴望,担心自己的选择对家人安全的影响。
对于这样一个坚强的女人,她妈妈不肯相信她会因为内心的软弱而结束自己的生命。
她曾经写过两首这样的诗。
很多人认为她累了。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她总是不停地追赶时间和太阳。
我不知道她的精力和想法从何而来。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冒出一个新的想法。她经营一份报纸,担任校园记者,并参加短期实习。不管她做什么,她总是做好准备。
她的热情和勤奋让许多人愿意帮助她实现她的梦想。正是因为她的勤奋,《南京大屠杀》多次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在很短的时间内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她的一生,就像这两首诗一样,有着极其华丽的瞬间,但随之而来的是迅速的消亡。
从她成名到自杀只有短短的七年时间。
让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有些人的一生是专门为别人度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