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文档: 东北三年解放战争军事资料

辽沈战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在辽宁西部和沈阳、长春地区对国民党军进行的战略性决战,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辽沈战役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万余人,东北全境获得解放。 四野,原义是四方的原野。也泛指四方,四处。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野战军改编而成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也简称为四野。l955年4月,中南军区奉命改称广州军区,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部队归广州军区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

(1947年更名,原名东北民主联军,也称东北野战军)自1945年被派往东北后,发展、壮大了自身力量,自全面内战爆发前,兵力已有30万。经历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血战四平等战役后,不断扩充,发展力量,在辽沈战役爆发前,东北人民解放军已经拥有野战部队70万人,地方部队30多万人。在东北有12个步兵纵队、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15个独立师、3个骑兵师,***54个师70万人。

东北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司令部

司令员 林彪(代号101) 元帅

政治委员 罗荣桓(代号102) 元帅

参谋长 刘亚楼(代号103) 上将

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 谭政 大将

政治部副主任 陶铸 (无军衔)

作战处处长 苏静 中将

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

司令 萧劲光 大将

副司令员 陈伯钧 上将

政委 肖华 上将

政治部主任 唐天际 中将

参谋长 解方 少将

副参谋长 潘朔端 少将

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

司令 程子华 (无军衔)

政委 黄克诚 大将

各纵队(相当于军)

第1纵队(后改38军)司令 李天佑 上将 政委 梁必业 中将

第2纵队(39军)司令 刘震 上将 政委 吴法宪 中将,参谋长 吴信泉 中将

第3纵队(40军)司令 韩先楚 上将 政委 罗舜初 中将

第4纵队(41军)司令 吴克华 中将 政委 莫文骅 中将 副司令 胡奇才 中将

第5纵队(42军)司令 万毅 中将 副司令 吴瑞林 中将 政委 刘兴元 中将

第6纵队(43军)司令 黄永胜 上将 副司令员杨国夫 中将、李作鹏 中将,政委赖传珠 上将,参谋长 黄一平 少将

第7纵队(44军)司令 邓华 上将 政委吴富善 中将

第8纵队(45军)司令 段苏权 少将 政委邱会作 中将

第9纵队(46军)司令 詹才芳 中将 政委李中权 少将

第10纵队(47军)司令 梁兴初 中将 政委 周赤萍 中将

第11纵队(48军)司令 贺晋年 少将 政委 陈仁麒 中将

第12纵队(49军)司令 钟伟 少将 副司令员熊伯涛 少将, 政委袁升平 中将,参谋长王亢

炮兵纵队司令 朱瑞(第一任,义县战斗中触雷牺牲) 苏进 少将(第二任)

以上各纵队均有3个师,另外还有17个独立师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是由在辽沈、平津战役中立下赫赫战功的东北野战军改编而成,其主要领导人为林彪、罗荣桓等。四野成立后,先是南下华中,威逼武汉,牵制白崇禧集团。后向中南进军,歼灭白崇禧集团和余汉谋部。又挥师南下,挺进广西,大战粤桂边,直捣海南岛,书写了一幅壮丽的战争画卷。

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1945年8月8日,苏联政府对日宣战,随即出兵我国东北, 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八路军冀热辽军区遵照中***中央主席毛泽东和朱德总司令的命令,派出一部兵力就近进入东北, 会同中***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配合苏军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