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梁的奇闻异事

一个女人和一座桥——星秀桥的故事

20世纪20年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南京创办了游泳俱乐部,鼓励国人游泳健身。游泳俱乐部取名“中国星秀游泳俱乐部”?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名字。为什么要把“杏子秀”植入一个醒目又特别的方式?游泳和杏秀有什么内在联系吗?原来是源于一次意外事故,一名女教师落水,无法自救,同行很多人也无法施救,眼睁睁看着她溺水。这次偶然的意外,陶行知亲眼目睹,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影响了他教育思想的内涵,那就是光学文化是不够的,教育必须讲究实效。他在“教育工作者的机遇和责任”的演讲中说:“学校强调体育。是不是应该问这样的体育课能不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防止他们出事?“这里的‘意外’只是关于女老师落水溺亡的事实。这个女老师的名字叫毛星秀。

事故当时发生在苏州——

路萌的苏州之行

1921夏秋之际,美国哥大教授、时任国际教育协会东方部主任的路萌博士访华,于10月中旬来到苏。他在考察了苏州的中小学教育后,听说苏州当地驻军进行了一次军事教育。所谓军事教育,相当于今天培养军民人才,就是组织士兵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和手艺,为将来重返战场的那一天做准备,使他们不至于无法谋生,能够靠所学谋生。路萌对此非常感兴趣,认为这是国际教育协会应该知道的一部分。他决定亲自去看看。

路萌在中国教育界非常有名,许多现代教育家都出自他的学校。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和大教育家陶行知都是路萌的弟子。他去苏州,也在苏州教育圈引起了轰动。学校里所有的读书人和女生都想看看他的风采,能和他亲近是他们的幸运。他想视察军事教育,所以自然有人接近他。他们派人到城内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朱深福(即朱瑞,曾是司令员,曾任司令员)家中,约定第二天(65438+10月22日)在老六团司令部辕门见面。

这个老六团驻地,是淞沪抗战时期修建机场的地方。它位于邓氏美蓉大桥以南3英里,现在在苏州化工厂的范围内。当时还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到了北伐成功,那里的设施逐渐废弃。路萌的苏州之行起初很顺利,但那天发生了重大转折。

路上有一座高桥。

从城里到老六团,有很多桥要过。这里列举其中的一座——北仙景桥(很多记载大多写成灯草桥,如《梵天鲁聪录》、《哀云杂记》等。,此处摘自金松岑《星宿桥碑》)。苏州字典上说:北咸泾桥由北向南横跨任贤大港东入口和运河的交汇处。金松岑说:“这里曾是浙江曹操船只的拖隧”,运粮的船只都是大船,所以这座桥“危而高”。由于年久失修,沿岸很多石塘护岸已经坍塌,同时这里水流湍急。用金松岑的话说,那叫“事故多发区”。

那一天,一群人分乘八节车厢出城,由等人的四节车厢带路,后面跟着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的四位女教师,分别是曾亦庄、蒋、黄、毛慧云。在那个时代,女性乘坐马车出行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四个女人接受了现代教育,获得了大气第一名。现在,和路萌一起去军营一定是一件令人耳目一新的事情,因为女性通常不会轻易涉足军营。

路萌一行来到北仙景桥,前四节车厢都有了蹄子。有一天,他们看到长安花的轻盈和欢乐,路过。这是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每个人的心情都很好。看着上面带着淡淡靛蓝的山,看着运河里的帆,没想到最后一节车厢遇到了意想不到的困难。本来面对这个高桥,人不怕,马就怕。可能动物们有预感马摇摇晃晃,赶车人把鞭子甩得脆响,根本不管用。他不得不举起鞭子,打在马背上。没关系。马冲上前去,带上马车和车上的四位小姐,一起向运河走去。大家惊呼。

听到警报声,前面的四节车厢相继折返,所有人都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司机们连连呼救,只见车、马、人随波逐流,场面惨不忍睹。大家奋力抢救,最后“救了三个人,毛慧云女士最惨。”三位女老师震惊得脸都变白了。几分钟前还和他们在一起的毛慧云突然死了,路也分开了。

毛慧云

事故中牺牲的毛会云,二十三岁,生命终结在北仙景桥畔。

毛慧云,本名邢秀,江苏武进人。她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7岁就失去了父亲。她15岁毕业于武进当地一所高中,考入苏州的江苏省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五年后,因为成绩优异,她被留校当了女子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的老师。在学校,她教得很好,受到大家的高度赞扬。

在老家的时候,她亲了王家盘,未婚夫王冲在上海交通大学读书。22岁那年冬天,王家提出了结婚的要求。毛慧云对母亲说:“父亲早逝,两个哥哥生活贫困。我弟弟还在读书。让我为家里做点贡献,报答妈妈的恩情。”结果婚礼延期了。没想到,不到一年,她就在一次事故中溺水身亡。她死后,人们发现她为自己的婚姻积攒了100多大洋,为自己的婚姻做了很多刺绣。未婚夫王冲是一位天才学者。外号里有个“福”,所以配得上毛慧云,叫财智双修。虽然没见过未婚妻,但听到这个消息也很心痛。他用文言文含泪写了一篇悼云的散文,模仿了梅颖安的词和姜谭的秋光,意味深长,可惜没有和毛慧云的真实生活体验。似乎总是不够亲密和感人。

消息传来,学校一片悲伤。师范学院的女校长杨大全在追悼会上含泪说:毛慧云学习努力,品质敏感,做事干练。他在衣服和衣着方面一直很节俭,不在乎粉。今天,正值壮年的他注定要受伤。

想起往事,大家决定筹钱纪念这位不幸的女老师。这一提议也得到了朱深福老师和吴俊坤老师的一致赞同。

北仙景桥到星秀桥

金松岑、费、武媚等士绅与政府官员一起,认为毛慧云之死与“天津官员失职,不出钱修路”有关。他们没有追究司机的责任,认为责任在政府一方,于是拨款改变了高桥的坡度,修建了石塘和河堤,并决定将以前的北仙景桥改名为星秀桥,以纪念在此牺牲的女教师。

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自发组织募捐,所得款项用于在桥旁建会云亭,种杏树悼念。三年后,1924年,北仙景桥从苏州地图上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低矮的星秀桥。桥南建有独特的会云亭,亭内立有两碑。一面刻着画家毛纯画的毛星秀画像,一面是金松岑写的星秀桥碑题词,一面是路萌。杏花开,桥上谢。“吴军是一个穿着优雅的裙子,开着漂亮的花的女人。她来了,就在桥下吊唁。”毛慧云知道自己并不孤独。

金日星秀桥

有一篇关于苏州桥名字的文章,期待文学的意义,把星宿桥归为“以植物命名的桥”。可见,星秀桥的由来,在很多苏州人的心目中已经失传了。虽然当时一个年轻女教师的经历感动了苏州,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那种拨动心弦的感觉逐渐减弱。50年代末,道路拓宽,会云亭、碑碣拆除。1976年9月,星秀桥改建为双曲拱桥。2001年8月,苏州星秀大桥双曲拱桥改建加固,亭名“徽韵”消失,桥名“星秀”保留。星秀桥作为一个地名,慢慢的扩散开来,不再局限于一座桥,有以星秀桥命名的油库,有以星秀桥命名的公交车站。在金松岑心中,一个女人和一座桥,原本是想“警示后面的人,让他们不至于迷失”。但是,美好的愿望终究只是愿望,失去的痕迹已经失去。我们只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