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影响最大最早的书不是三国演义,而是它。

《三国演义》在日本几乎家喻户晓,甚至比中国人还熟悉。看看他们的三国游戏,不知道他们在中国赚了多少个亿。

但是,日本影响最大、最早的书不是《三国演义》,而是另一本短篇。这本书只有一万多字,充其量是一本小册子。其实在中国已经失传了,只有目录存在。直到清末,学者杨守敬将这本书从《经访古录》中抄回国内。

这本书是《游仙洞》,属于唐传奇,也就是古代文言小说。「游仙洞」的故事是怎样的?讲的是旅行中“我”待在仙女洞时发生的一段风流韵事。

在书中,五嫂和师娘都是非常美丽体贴的女性。他们热情款待下官,三人以诗传情。在五嫂的不断鼓励和牵线搭桥下,故事的主角下关渐渐与十娘有了亲密接触。最后是“满脸花,香风裂鼻。”当我的心失控的时候,我控制不住自己。卷入红色盘腿被两唇相对,一臂撑地。拍拍奶室,在小胡子上蹭蹭。咬一口是一种享受,痛一口是一种悲伤。.....年轻的时候,眼明耳热,脉搏膨胀,肌肉放松。一开始很难看到,但是很有价值。中间那一瞬间,好几次都是连着的。"

与后来的《金瓶梅》和《登草僧》相比,《游仙洞》对色情的描写含蓄得多。比如“素手曾被捉,纤腰亦被捉,即今日之失口,余可了结。”也就是说主角已经吻了杜十娘。从这点来看,明清的规模比风气大开的唐朝要大得多。

《游仙洞》的目的不是写色情,它的重要意义是把奇书引向日常生活,描写人间悲欢,可以算是《金瓶梅》的先声。

《游仙洞》的作者(童)在当时很有名。在唐高宗的时候,张坤考上了秀才,著名的学者齐威读了他的卷子。他对自己的文采惊叹不已,感叹为“大话西游”,后被任命为齐王府参军。他在当时的文坛上被戏称为“绿钱学士”,意思是他才华出众,屡试不爽。

有才华的人一般都有个性,放荡不羁。写完《游仙洞》后,张坤直言主角是他,但他不能全信。毕竟是有虚构成分的小说。

这样的人才在正史中没有独立的传记,他的事迹只附在他的儿子《唐简传》中。“新罗的日本特使肯定会买他的文章。”说明张坤在国际上还是很有影响力的,可以和今天的莫言相提并论。正是因为日本人把张坤的书抄了回来,我们今天才能看到这本书。

从游仙洞的曲折历程可以看出一些道理。你看,元稹的《莺莺传》、白行健的《李娃传》等当代作品都已经直接流传下来了,但是张坤为什么没有留下来?而且武则天时期,张坤也做过御史,很有名,但是最后没有单独通过,他的作品实际上都流失海外了。原因在于张坤本人,他性情急躁,自以为是,放荡不羁。当时姚崇特别看不起他,后来被弹劾,贬到岭南。

显然,张坤得罪了人,但金子总会发光,最终在历史的长河中闪耀出他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