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其矫·祈求》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文学名作《蔡其矫·祈求》原文|主题|赏析|概要

作者简介 蔡其矫,当代诗人,1918年12月12日生,福建省晋江县园坂村人。幼年随家庭侨居印尼泗水。1936年在上海暨南大学附中读书时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开始写反映抗日斗争的作品。1938年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1939年随该校部分师生到达晋察冀边区,在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文学系任教。1941年写《乡土》和《哀葬》两诗分别获晋察冀边区诗歌第一奖和第二奖。1942年写歌词《子弟兵歌》,被选为广泛传唱的军歌。在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写剧本写歌词,如《月雪之夜》等。1945年当随军记者,写报导之外,也写诗。1948年后从事国内外政治和社会的研究工作。1953年到北京中央文学讲习所任教,后任该所教学研究室主任,参加中国作家协会。1956年至1957年发表了许多诗作,这些诗分别搜集在《回声集》、《回声续集》(均于1956年由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涛声集》(1957年,上海新文艺出版社)三个诗集里。1958年至1959年先后发表的诗有:《把心交他带去》、《农村水利建设山歌》、《长江水利工作者的愿望》、《长汀》、《宁化》、《九鲤湖瀑布》等。1962年后,从事自由诗、民歌体和古典诗词研究。诗人受过惠特曼、聂鲁达的影响,也从祖国传统的诗歌以及民歌中吸取营养,接受中外诗歌的多种表现方法,注意题材和形式的多样化。现为福建省文联专业作家,已将20年来所写的诗作收编为《迎风集》、《双虹集》、《福建集》三个诗集。香港文学研究社出版了《蔡其矫选集》。

内容概要

祈求

我祈求炎夏有风,冬日少雨;/我祈求花开有红有紫;/我祈求爱情不受讥笑,/跌倒有人扶持;/我祈求同情心——/当人悲伤/至少给予安慰/而不是冷眼竖眉; /我祈求知识有如源泉/每一天都涌流不息,/而不是这也禁止,那也禁止;/我祈求歌声发自各人胸中/没有谁要制造模式/为所有的音调规定高低; /我祈求/总有一天,再没有人/像我这样的祈求。

波浪

永无止息地运动,/应是大自然有形的呼吸,/一切都因你而生动,/波浪啊!没有你,天空和大海多么单调,/没有你,海上的道路就可怕地寂寞; /你是航海者最亲密的伙伴,/波浪啊!你抚爱船只,照耀白帆,/飞溅的水花是你露出雪白的牙齿/微笑着,伴随船上的水手/走遍天涯海角。今天,我以欢乐的心回忆/当你镜子般发着柔光,/让天空的彩霞舞衣飘动,/那时你的呼吸比玫瑰还要温柔迷人。可是,为什么,当风暴来到,/你的心是多么不平静,/你掀起严峻的山峰/却比暴风还要凶猛? 是因为你厌恶灾难吗?/是因为你憎恨强权吗?/我英勇的、自由的心啊/谁敢在你上面建立他的统治? 我也不能忍受 *** 的呼喝,/更不能服从邪道的压制; /我多么羡慕你的性子/波浪啊!对水藻是细语,/对巨风是抗争,/生活正应像你这样爱憎分明/波——浪——啊!

双桅船

落下两片白帆/在下午金色的海面上/像落下两片饥渴的嘴唇/紧贴着大海波动的胸膛。在它下面/是随着微波欢笑的阳光/在它上面/是含情不语的风。我想/这就是船对海的爱/和周围对这爱的颂扬。

珍珠

贝的创伤!/外来的妨碍物/侵入柔软的体内/一月又一月,一年又一年/裹上一层又一层的粘液/使它圆润光滑/这是痛苦的结晶/海的泪/却为人世所珍惜!/我仿佛觉得它犹带着海的咸味/带着日月星辰和云的悲泣。

悲伤

它来时有如滚滚的乌云/铺天盖地,气势凶猛; /一霎时把光明都吞没了/还带来吓人的闪电和雷鸣。于是临到一场倾盆大雨/好像白帐子笼罩四境;/高山大河全消失了/只见草木倒伏,路面沸腾。但是它终于被自己带来的风吹掉/转眼之间它已无踪无影; /天空显得比以前更加蔚蓝,/大气有如透明发亮的水晶。它不但不能压碎我的心,/反而洗亮了我的眼睛; /它没有一次能逃脱我的微笑,/也没有一次赢得我的尊敬。

灯塔

高举彻夜不熄的光明,/照临四周深不可测的阴影,/使荒漠的海域不再死寂,/在黑暗中心激起海之恋情。/那幽光从波浪与巉岩远射出去,/无视于大海汹涌咆哮的警告,/像飞流一般倾泻出狂喜的爱,/感染每一个夜航中海员的心。/仿佛是作为自由的报信者/闯进这萧索的时代,/为了播送欢乐/忍受暴风骤雨的袭击/挺身和苦难斗争/生活是由愤怒和对人的热情构成。

海潮,永恒的呼号。/星辰,永恒的沉默。/呐喊和无声/都不由人选择。不为真实写诗很容易。/谎言只为掩饰空虚。/光荣的花瓣/并不就是真理。探索人心已成为诗的生命/也许曾经找到可又失落。/青烟和灰烬,/都是火的兄弟。

时间的脚步

我听见它/当往日的呼喊变成低语/当长期的缄默化为悲愤 当颂扬之场不再感人/当眼睛寻找生动事物/我听见它 在面前的舞台上展开/当历史被召唤回来/在冰冷的记忆中/颠来倒去地浮现 当最好的经验/在现实的幕布上退色/当年代久远的梦想/在幽暗中絮语/我听见它,我听见它。

作品鉴赏 蔡其矫的诗向来的特点是,歌唱我们生活中的光明,但也严肃地正视生活中的落后、痛苦的现象。在50年代,他屡遭批评,原因是他对现实的这种清醒态度,是他在诗中表现的所谓“不健康”情调,是他大量采用的自由体形式。这种批评并不公正,诗的世界不应该是狭窄的,花园里不应该只是单调的热闹。60年代,蔡其矫的诗很少。打倒“四人帮”之后,他又重新焕发了创作的活力。诗集《祈求》是他写于70年代和80年代初的作品。在这里看到的依然是积极的生活态度,对现实的关注和对于艺术的不懈追求。《祈求》一诗写他对于社会发展变革的种种希望,希望以致于祈求,所表明的是诗人急切虔诚的心态。诗人祈求消除禁区,祈求丰富,祈求人间正义,最后三行使得诗的意蕴往上跳了一个层次:祈求不再祈求。这不只是艺术技巧问题,由此可以想象多年来诗人祈求得多么苦。与此题目相仿佛的另一首诗《请求》,写得更有意思。诗人请求爱情给他勇气、果敢和明断,请求自由给他信心、审美和尊严,最后,在获得勇气和信心之后,诗人“把燃烧的挑衅掷给太阳”。这诗写于1976年,诗人以这样哲理性诗句表达了对于爱情和自由的渴望,这在当时是有启蒙作用的,而对于作者,我想正好表达了他的体验。《波浪》表明诗人很会体验,他说波浪是大自然有形的呼吸,还说如果没有波浪,就会感到单调和寂寞,甚至于说波浪“照耀白帆”,这是一个很好的描写和感觉。这首诗的技巧还表现在:从第二人称转到第一人称,读者于是发现,波浪原来就是诗人的心,原来诗人羡慕波浪的性子。在这一本诗集中,就这一首写于60年代,写于1962年,因而就能从中了解诗人60年代的心态。《珍珠》的构思是新颖的,独创的。通常是赞扬珍珠的美丽和纯洁,而在这里诗人说珍珠的孕育是渊源自见的创伤,是痛苦的结晶,是海之泪。这是很可以给人启示的,大凡美好的东西,都是痛苦的结晶。我们设想,蔡其矫的诗读起来很美,恐怕也可以说是痛苦的结晶吧?《悲伤》这样的诗里,有诗人很深的体验,也有很深的思考。诗人说悲伤它来势凶猛,但终于会被自己克服,尤其是诗人说不能被悲伤压倒,而要让悲伤洗亮眼睛,要用微笑来面对悲伤,甚至要鄙视悲伤,这些诗句是很能振奋人的。可以想见,诗人恐怕曾经经历过太多的悲伤,但终于以悲伤中走出来,获得了理性。这样的诗里所包含的人生经验和人生哲理是有分量有深度的。《双桅船》一首是以想象和比喻取胜。做诗很要紧的一条是独创,是有独特的想象,有人甚至把诗创作归结为运用与更新比喻。在传统的比喻里,落帆大都带有一些落潮、惆怅、消沉的意味,而在蔡其矫这首咏落帆的诗里,“像落下两片饥渴的嘴唇/紧贴着大海波动的胸膛”,完全是一派陶醉的爱的氛围。用这样的描写来比喻“船对海的爱”,是既大胆又新鲜的。从这本诗集里几首吟咏大海的诗,可以看到蔡其矫诗创作的嬗变。蔡其矫在50年代的诗,有不少是写海的。东海,南海,海的涛声,海岛上的悬崖,海上的飓风。写在大海上巡行,在海边瞭望的保卫海的水兵,写渔家女儿,写灯塔管理员,诗人“用热情的诗句歌颂海上卫士和海上建设者”。到了七八十年代,从这本诗集的几首诗如 《双桅船》、《珍珠》、《夜行》等看,社会层面的明显描绘减少了,诗人自己内心的体验加深了。这种情况,正如诗人在《诗》里所写:“探索人心已成为诗的生命/也许曾经找到可又失落。/青烟和灰烬,/都是火的兄弟”。蔡其矫的诗在新时期之所以焕发活力,探索精神是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