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兔栏的相关信息越详细越好。

防兔栅栏

20世纪初,澳大利亚政府开始实施一项针对原住民的计划,将那些部落中白人留下的混血儿从土著母亲身边强行带走,送到摩尔河营地,改造成英属澳大利亚人。表面上看起来只是为了培养更多的廉价劳动力,但实际上这个残酷的计划背后还有更阴险的目的。澳大利亚政府视原住民为劣等种族,在物竞天择的自然生存法则下,必然被淘汰、灭绝。为了“保护”他们,政府决定逐步“改良”他们的血统:这些拥有白人血统的原住民除了接受一系列“教育”外,还将被迫与白人通婚。

在营地里,他们被严格控制,禁止使用土著语言和习俗,甚至被告知他们是没有父母的孩子。恶劣的生活条件摧残了他们的身心。

14岁的莫莉无法忍受这种非人的折磨,对母亲的思念更坚定了她逃跑的决心。她带着8岁的妹妹黛西和10岁的表妹格雷西冒险走出营地,开始了1500英里的漫长回家之旅。

莫莉只能靠着西边对面的防兔栅栏寻找自己的家乡。三个女孩沿着栅栏一步一步走向她们遥远的家乡。在这三个月的旅途中,他们以乞讨为生,得到了一些好心人的帮助,还要躲避奉命追捕他们的木渎。讽刺的是,他也是土著。内维尔是这一计划的热心支持者,也是一名自称土著人保护者的政府官员,他更是怒不可遏,出动警察搜捕。最终格雷西被带走,莫莉和黛西历经千辛万苦回家,受到部落的保护。今天,两位80岁的老人仍然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

影片结尾的字幕告诉观众,莫莉回国后仍然受到政府“改造”计划的威胁。1940年,她和两个女儿在摩尔河营地再次被捕。这一次,莫莉带着她18个月大的女儿安娜贝尔沿着兔子围栏成功逃出了家,而她4岁的女儿多丽丝却不得不留在营地里。一年后,安娜贝尔也被政府带走。直到30年后,莫莉才与多丽丝重聚。多丽丝根据她母亲的悲惨经历写了小说《追防兔栏》,本片改编自这部小说。安娜贝尔仍然拒绝承认她的土著血统。这多少反映了澳大利亚当前的社会现实。

影片海报上的标语:“如果政府绑架了你的女儿会怎么样?在澳洲1905到1971,这种情况每周都会发生。”如此煽动性的言论引起了政府的极大不满,一些官员甚至认为电影制作人应该为此向政府道歉。有更多的新闻媒体对这部电影提出了批评,他们愤怒地声称这部电影完全歪曲了事实。历史真相是,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来自欧洲的白人殖民者几乎从未停止过对澳大利亚土著的围剿。除了无数无可辩驳的大屠杀留下的血迹,这种以“保护”为名实质上是种族灭绝的行径,更是掩盖了黑暗的一页。据估计,超过3万名土著混血儿童被“绑架”,被称为“被偷走的一代”。尽管澳大利亚政府已经在1997承认这一行动确实是“种族灭绝”,但社会上仍有很多人拒绝面对这一惊心动魄的历史事实,种族歧视的心态根深蒂固。

菲利普·诺伊斯导演离开祖国已经10年了。他把拍这部电影视为自己拍戏以来“最大的挑战”,因为他希望这部电影能“让澳大利亚人直面种族关系的历史”,这的确是一部有勇气的作品。但另一方面,他也表示没有太多的政治目的。这种态度有点骑墙派。为了取得平衡,他和编剧只把重点放在了内维尔的塑造上,把这个政府代表和行动的主要策划者刻画成一个被盲目热情冲昏头脑的人。虽然很恶心,但还是不乏对其本质和初衷的同情。历史上的这个人绝对是个彻头彻尾的种族主义者。这种变化似乎把不幸和灾难归因于某些个人犯下的“方法论错误”,削弱了这一问题的社会根源。

电影的片名“防兔围栏”指的是上世纪初,澳大利亚政府修建了一道横跨西部的围栏,以抵御兔子的泛滥。

兔子围栏:电影的意义

一个横跨澳洲大陆的兔子栅栏和回家的坚定信念,三个土著混血女孩一步一步踏上了回家的路。白统治者为防兔子而建的围栏,为它们指明了回家的方向。1500里路的风餐露宿,白警的追击拦截都没有阻止他们。扮演救世主角色的白人统治者,不得不承认他们(土著)很野蛮,但头脑还是很聪明的。以文明的成就征服这片土地的他们,并不明白,他们的力量来自于他们出生的土地,他们与这片土地血脉相连。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因为它很感人。不为别的,在影像泛滥的时代,感动就是最高的褒奖。《防兔篱笆》(2002,澳大利亚,菲利普·诺伊斯导演)是电影女主角莫莉的女儿根据她母亲的真实故事写的。菲利普·诺伊斯导演(1950)是澳洲著名导演。90年代在美国搞清楚了《现在的危险》(1994)和《爱国者游戏》(1992)。两部电影都很成功。《兔子篱笆》没有多重叙事线索,也没有时空交错。它的故事直接而简单。影像的大气,澳洲大陆的辽阔,以及不屈不挠的逃亡融为一体,蕴含着美好而执着的情怀,悲悯的情怀,以及冰冷而犀利的回眸。20世纪30年代,澳大利亚白人政府通过立法将白人血统的孩子从父母身边带走,进行隔离教育,声称这样可以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更多的机会,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白人社会。美丽的谎言下是丑陋的种族歧视和隔离,残酷和暴虐。三个莫莉姐妹被白人救世主合法地从她们的母亲身边带走。在飞驰的汽车的滚滚尘土中,只剩下无助的母亲们的哭喊声。儿童住宅更像是纳粹集中营,但它摧毁的不是生命,而是人的尊严和民族感情与身份。他们禁止孩子说母语,只说英语,像动物一样检查他们的肤色。在他们眼里,这些混血儿不过是种族改造的实验品。从这个“实验学校”毕业后,你可以有效地为白人服务。在逃亡的路上,莫莉姐妹遇到了一个“毕业生”,她不仅要做家政服务,还要给白人主人提供性服务。她很佩服他们的勇气,因为她一开始就有逃跑的想法,但最后还是害怕了。白人教师受到的惩罚和恐吓是幼小心灵无法承受的。坚强而聪明的莫莉和她的姐姐一起逃走了。感谢大自然的恩赐,在沿途遇到的善良的土著人和白人的帮助下,莫利姐妹回家了。不幸的是,另一个不是很坚决的妹子在路上被抓了回来。村里的女人们唱着只有她们懂的旋律,但这足以吓住前来逮捕莫利姐妹的警察。母亲用自己的方式赶走了入侵者,欢迎孩子们的归来。在影片的最后,纪录片的镜头是现在已经苍老而充满活力的莫莉姐妹。他们吃了很多苦,但他们从未离开过自己的家园。而失散的妹妹已经在另一个国家去世了。字幕告诉我们,澳大利亚“偷盗混血儿童”的法律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被废除。

屏幕变暗,灯突然亮了。此时此刻,电影的意义从未如此清晰地呈现出来:那道光芒或许不能指引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却能照亮人类文明史上的黑暗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