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肥皂主要说什么?

《肥皂》是现代作家鲁迅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通过孝顺和买肥皂的事件,以及肥皂引起的家庭骚动,揭露了封建复古派极端的政治反应和道德堕落,揭穿了他们关心天下百姓和国家命运的画皮,把封建复古派的反动本质和肮脏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小说通过场景的呈现,解构了传统儒家父子伦理、夫妻两性伦理,揭穿了守护者的虚伪,揭示了传统伦理的内在腐朽和传统家庭伦理的崩塌与颠覆。在《肥皂》中,性别伦理可以概括为“看与被看”的模式,从两个层面来体现。

扩展数据

在小说中,“肥皂”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形象。以此为线索,串联起全文,小说围绕这个家庭发生的事件展开。但这可以从文本最表面的形式看出来,也可以结合我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围绕“肥皂”这个意象,梳理出几个矛盾冲突的结构。

肥皂在当时的社会中代表着西方现代文化,它进入这个家庭实际上象征着西方现代文明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突。同时,在小说中,四明无疑是反对西化的(虽然这种态度从早期的支持转变为现在的批判),但与这种对西方的精神排斥相冲突的是,他买了这块带有西方现代文明印记的肥皂,这也造成了精神与物质走向的冲突。

他们一方面在思想上强烈批判和排斥西方化,但在实际物质生活中却不知不觉地逐渐渗透到西方物质文明中。这种冲突极其紧张,对于当时处于西方文明冲击下的中国社会来说,尤其具有讽刺意味。

百度百科-肥皂(鲁迅写的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