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王菩萨手上没拿锡杖为什么

地藏王菩萨应该有一把九环锡杖,如果雕塑上的九环锡杖没有了的话应该在打造一把,有关锡杖的解释如下:

一、简介:

锡杖(梵khakkara),为比丘行路时所应携带的道具,属比丘十八物之一。比丘乞食时,只能用此杖击地出声,请人出来,故又名声杖。

二、锡杖的意义:

1、

除了生活中所需,锡杖也有深刻有意义。在《佛说得道梯磴锡杖经》中说:“佛告比丘:‘汝等应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之表帜,贤士之明记,道法之正幢。’迦叶白佛:‘何名锡杖?’佛言:‘锡者轻也,倚依是杖,除烦恼,出三界故。锡,明也,得智明故。锡,醒也,醒悟苦空、三界结使故。锡,疏也,谓持者与五欲疏断故。’”

而依锡杖的不同形状,也象征不同的意义。同经中说:锡杖有三錞,代表忆念三涂苦恼,则修戒、定、慧;念老、病、死三灾,则除贪、嗔、痴三毒等等。而四股者,则是断除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之轮回,或表苦、集、灭道四谛。

锡杖之王

十二环者,表十二因缘,通达无碍,三重四股,以念如来七觉意法,通錞钻八,用念八正道,二股是迦叶如来所制立也,令诸众生记念二谛:世谛、第一义谛,以立其义。

锡杖有二十五事威仪。持锡杖有二十五事者。一者为蛇虫故。二者为年老故。三者 为分卫故。四者为出入见佛像不得使头 有声。五者不得持杖入众。六者中后不得 复杖出。七者不得担着肩上以手悬两头。八者不得横着膝上以悬两头。九者不得 手掉前后。十者不得持至舍后。十一者不 得复持在三师前后。已杖出不得复杖随。十二者若四人俱行。一人已持。不得复持 随。十三者若至檀越家。不得舍杖离身。十四者至人门户时。当三抖擞不出应当 更至余家。十五者主人出应当杖着左肘 挟之。十六者若至室中。不得使着地。十七者当持自近卧牀。十八者当数取拭之。十九者不使头有生。二十者欲行当从沙 弥若白衣受。二十一者至病人家宿应得 暮杖。二十二者欲远送过去者应得暮杖。二十三者远请行宿应得暮杖。二十四者远迎来者应得暮杖。二十五者常当自近不得指人若画地作字。

2、编辑本段6锡杖功用

锡杖的功用,按其主次先后,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比丘托钵行乞时,用摇动锡杖来提醒檀越,供养比丘饮食。例如《有部毗奈耶杂事》卷三十四中说:“苾刍到他人之舍乞食,不可打门,应摇动锡杖作声,以为警觉。”比丘乞食时,可于信者门前摇动,但不应摇动多时,三次即可,若无人应门,应即刻离去。

第二,用振锡发出声音,来驱逐野兽害虫,避免比丘对虫兽的恐惧与伤害。例如《四分律》卷五十二中说:“诸比丘道行,见蛇、蝎、蜈蚣、百足,未离欲之比丘见之皆怖,白佛。佛言:‘听捉锡杖摇动,若筒盛碎石摇令作声,若摇破竹作声。’”

第三,比丘野外游学,以作防身之用。

第四,年老比丘或病比丘用来支撑身体。

第五,受持锡杖可“彰显圣智”、“行功德本”。故锡杖又名智杖、德杖。例如《佛说得道梯磴锡杖经》中说:“佛告比丘:‘汝等应受持锡杖。所以者何?过去、未来、现在诸佛皆执故。又名智杖,彰显圣智故。亦名德杖,行功德本故。圣人之表帜,贤士之明记,道法之正幢。’”,因此现在佛教传戒时,仍以锡杖为圣物,新戒们轮流扶持锡杖,成为传戒法会中不可或缺的仪式之一。

除上述之外,在日本,天台、真言等宗于法会时皆振短柄锡杖,唱梵呗,其认为振锡杖所发之音具有特殊咒力。而所唱梵呗亦称锡杖,为四法要之一,有九条、三条之分。九条有赞颂九节,又称长锡杖;三条则是诵赞颂九条中之最初二条及最后一条,亦单称锡杖。又,法会时,唱锡杖之头句,振锡杖之职众称为锡杖众。 在密教,《大日经疏》卷六所载阿闇梨所传漫荼罗图位中,在释迦院列有如来锡杖菩萨,此系锡杖之拟人化。又,千手观音四十手中,有一手持锡杖,称为锡杖手。另外,八臂不空罥索菩萨、地藏菩萨等亦持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