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的作者和内容简介
《茶花女》的作者是戏剧家亚历山大·小仲马,是大仲马的私生子。大仲马7岁时才认他为儿子,但他还是不肯认母亲为妻子。私生子的人生经历,让大仲马在童年和青少年时期备受世人嘲讽。成年后,我深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放荡造成了很多像他们母子一样被侮辱和伤害的人,决定通过文学来改变社会道德。他曾说:“任何文学如果不以道德、理想、利益的完善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对资产阶级社会道德的探讨是他文学创作的中心内容。
简要内容
玛格丽特原来是一个贫穷的乡下姑娘,来到巴黎后,她开始了喜剧演员的生涯。因为他的美貌,巴黎的贵族子弟争相追逐,成为一时的“社交明星”。她总是带着一束茶花,被称为“茶花女”。
茶花女患了肺病。在接受水疗时,疗养院里有一位高贵的女士。她的身材和外貌与玛格丽特相似,但是肺病已经到了第三期,她很快就去世了。这位年轻女士的父亲朱拉迪公爵(Duke Juradi)碰巧发现玛格丽特非常像他的女儿,于是就把她当成了养女。玛格丽特讲述了她的故事,公爵答应只要能改变她过去的生活,就支付她所有的日常开销。但是玛格丽特完全做不到,公爵就把钱减半。玛格丽特入不敷出,现在已经欠了几万法郎。
一天晚上10分,玛格丽特回来后,一群客人来参观。邻居普律当丝带来了两个年轻人,其中一个是阿尔芒,是税务局局长迪瓦尔先生的儿子,他疯狂地爱着茶花女。甚至早在一年前,玛格丽特生病期间,阿尔芒每天都来打听她的病情,但不肯留下姓名。普律当丝把阿尔芒的痴情告诉了玛格丽特,玛格丽特非常感动。当玛格丽特和朋友们跳舞时,她的病突然发作了。阿尔芒非常关心地劝她不要这样对待自己,他向玛格丽特表白了自己的爱情。
他告诉茶花女,他仍然珍藏着她半年前丢失的纽扣。玛格丽特本已脆弱的心灵又被她的真情感动了。她给了阿尔芒一朵山茶花,并承诺了她的心。
阿曼德真挚的爱激发了玛格丽特对生活的渴望。她决定摆脱巴黎枯燥的生活,和阿尔芒一起去乡下住一段时间。她打算一个人计划一笔钱,所以她请求阿尔芒离开她一个晚上。阿曼德出去找玛格丽特时,正巧遇到玛格丽特的前情人,顿时吃醋了。他给玛格丽特写了一封措辞强硬的信,说他不想成为嘲笑的对象,他将离开巴黎。
但他没有离开。玛格丽特是他的全部希望和生命。他跪下来请求玛格丽特原谅他。玛格丽特告诉阿尔芒:“你是我在烦恼孤独的生活中呼唤的人。”
经过努力,玛格丽特和阿曼德在巴黎郊外租了一所房子。公爵知道后,切断了玛格丽特的经济来源。她背着阿尔芒典当了自己的金银珠宝和马车来支付生活费用。阿曼德得知此事后,决定将母亲留下的一笔遗产转移,用来偿还玛格丽特的债务。代理人要他签字,于是他离开玛格丽特去了巴黎。
这封信最初是阿尔芒的父亲迪瓦尔先生写的。他试图哄骗阿曼德离开,然后去找玛格丽特。告诉玛格丽特,他的女儿爱上了一个正派的少年。家里人听说阿曼德和玛格丽特的关系后说:阿曼德不跟玛格丽特分手,就断绝婚姻关系。玛格丽特痛苦地恳求迪瓦尔先生,如果她想和阿尔芒断绝关系,就意味着要杀死她,但是迪瓦尔先生从不让步。为了阿曼德和他的家人,她不得不做出牺牲,发誓和阿曼德分手。
玛格丽特非常悲伤地给阿尔芒写了一封绝交信,然后回到巴黎,重新开始她荒唐的生活。她接受了瓦维尔男爵的追求,瓦维尔男爵帮她还清了所有债务,赎回了她的珠宝和马车。阿曼德也带着痛苦的父亲回到了家乡。
阿曼德·金仍然深深地思念着玛格丽特,于是他又来到了巴黎。他决心报复玛格丽特的背叛。他找到了玛格丽特,处处为难她。说她是把爱情当商品卖的没心没肺的婊子。面对阿曼德的误解,玛格丽特伤心地劝他忘掉自己,永远不要再见面。阿尔芒想让她和自己一起逃离巴黎,到一个没有人认识他们的地方,守住他们的爱情。
玛格丽特说她不能那样做,因为她发过誓。阿尔芒误以为她和男爵立下了山盟海誓,于是愤怒地写信给玛格丽特侮辱她,并给她寄了一叠钱。玛格丽特受此刺激,病不起。随着新年的到来,玛格丽特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她看起来脸色苍白。没有人来看望她,她感到特别孤独。迪瓦尔先生写信告诉她,他感谢玛格丽特信守诺言,并写信告诉阿尔芒真相。现在玛格丽特唯一的希望就是再次见到阿尔芒。
在她死前,债主来了,带着借条,逼她还债。执行员奉命执行判决,查封了她的全部财产,在她死后才拍卖。她在弥留之际,一直呼喊着阿尔芒的名字,“无声的泪水从她的眼中流出”。她再也没有见过她心爱的人。
她死后,只有一个善良的邻居米莉为她下葬。当阿尔芒回到巴黎时,她给了她一本玛格丽特的日记。从日记中,阿尔芒知道了她高贵的心。“除了你的侮辱是你一直爱我的证据之外,我似乎觉得,你越是折磨我,当你知道真相的时候,我在你眼里就越高贵。”
阿尔芒带着无限的遗憾和惆怅为玛格丽特移动了坟墓,用白色的山茶花填满了她的坟墓。
扩展数据:
作品介绍
《茶花女》是法国作家亚历山大·小仲马的一部小说,也是他的代表作。故事讲述了一个年轻人与巴黎名媛之间悲伤曲折的爱情故事。
作品通过一个妓女的爱情悲剧,揭示了法国七月王朝上层社会的腐朽生活。用血泪控诉了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在法国文学史上,这是第一次以妓女为主角。
作者影响力
大仲马的作品远不如他父亲的作品多。但他的思想境界远比父亲高尚,扛着问题剧的大旗,独树一帜。最后,他写了一部小说《茶花女》搬上舞台,赢得了法国乃至全世界无数读者和观众的同情眼泪,成为另一种类型的不朽作品。从这一点来看,大仲马的文学成就并不逊色于大仲马。
创作背景
《茶花女》是根据大仲马个人经历改编的代表作,是发生在他身边的故事。大仲马出生于法国巴黎。他的母亲卡特琳娜·拉贝是一个贫穷的女裁缝。他的父亲大仲马当时只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抄写员。后来,他在戏剧创作和小说创作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成为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重要代表。随着社会地位和经济条件的不断变化,他的父亲仲马越来越看不起缝纫工人卡特琳娜·拉贝。
他混迹于巴黎的上流社会,整天与贵妇和女演员混在一起,完全忘记了大仲马和他的母亲。可怜的女裁缝不得不早起,努力工作以维持生计。大仲马七岁时,父亲大仲马通过诉讼从卡特琳娜·拉贝手中夺走了儿子的抚养权,勤劳善良的缝纫女工失去了自己抚养的儿子,再次成为一个孤独的人。这让大仲马从小就体验到了世间的残酷和不公。
大仲马热切期望自己能像父亲一样在文学界享有盛名。于是,他也开始从现实中取材,从女性、婚姻等问题中寻求创作素材。《茶花女》是根据他个人经历写成的杰作。这是一个发生在大仲马身边的故事。1844年9月,大仲马爱上了巴黎著名妓女玛丽·杜普莱西。玛丽出身贫寒,住在巴黎,被迫卖淫。她珍视大仲马真挚的爱情,但为了生计,她仍不得不与有钱人保持联系。仲马一气之下写了一封绝交信去国外旅行。
大仲马1847年回到法国,得知年仅23岁的玛丽已经不在人世。在她病重的时候,她以前的追求者都抛弃了她,她死后送葬的只有两个人!她的遗物拍卖后,她还清了债务,剩下的给了一个穷侄女,但条件是继承人永远不要来巴黎!大仲马被现实生活的悲剧深深震撼了。他满怀遗憾和思考,把自己囚禁在郊区,关上门,开始了创作之旅。一年后,大仲马24岁时,用永恒的爱写下了这部《茶花女》。
名妓玛丽·杜普莱西向往上流社会生活,大仲马的母亲亚历山德拉·拉贝被大仲马抛弃,反映了当时资本主义制度下的拜金主义现象,批判了当时资本主义的黑暗。
作品思想
传统的道德观念,包括对戏剧和小说创作的要求,认为通奸的已婚妇女或在妓院卖身的年轻妇女都是有罪的灵魂,他们应该得到改造和重生,或者以自杀或谋杀的方式被处决。大仲马显然要背离这一传统。在小说《茶花女》中,大仲马决定以玛丽·杜普莱西的诗人“高蒂”作为女主角的姓氏,并毫无顾忌地取了她的原名阿尔冯西娜。
后来,他认为这还不足以表现他所爱的女人,就以圣母玛利亚的名字给她命名,视她为处女和天使,称她为“玛格丽特·戈蒂埃”。同时,他保留了大家在她生前给她的亲切昵称“茶花女”,把她写成一个有着高尚灵魂的人,而不是普通人心中卑微的妓女。从这个角度,读者可以看到茶花女的高贵之美。
小说通过“我”充分体现了作者所倡导的人道主义思想,注重人与人之间真诚的沟通、宽容、理解和尊重。阿曼德和玛格丽特的爱情体现了人间真情,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包容和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
百度百科-茶花女
百度百科-亚历山大·小仲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