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中学生的早恋
早恋是部分中学生青春期特有的情感体验。中学生已经进入人生的青春期阶段,情感开始一起成长,对爱情有一种模糊的感觉。但中学阶段是人生的黄金时期,是学习的好阶段。如果我们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关系,最终会自食苦果。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正确对待和处理青春期学生早恋的问题。
一、中学生早恋行为的原因:
1,发展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随着性生理的变化,性心理必然会发生复杂的变化。中学时期,十三四岁到十七八岁,人生经历了一次“重生”,思想接受了一次“断奶”。中学生性生理的萌芽和逐渐成熟,使他们的性心理发生了变化,不仅在青春期产生了新鲜感,还产生了生理冲动和对体验的渴望。他们开始关注异性,亲近异性,容易产生好感和追求,产生早恋。
2.转变观念的作用。
现在一些中学生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影响的攻击,所以很容易受到不健康意识的诱惑。面对酒色的诱惑,影视的刺激,小说的渲染,成人无序行为的负面影响,这就形成了新时期中学生“身体早熟,心理不成熟”的特点。男生和女生因为座位相邻,性格相似,或者兴趣爱好相似,容易发生“早恋”,有的是因为外貌吸引,彼此接近。
3.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
现在,许多父母整天忙于谋生,很少有时间关心他们的孩子看什么,听什么。没有太多时间和他们交流思想感情,说心里话,给予正面引导。很多家长经常看看成绩单,留些人民币,就匆匆出门。明辨是非能力没有那么强的中学生,免疫力毕竟有限,很多时候得不到父母的有效保护和引导。?对爱情投入过多的学生,往往有一定的家庭原因——父母感情不好,家庭气氛紧张,在家庭中得不到应有的温暖;或者父母与孩子沟通不畅,孩子得不到足够的理解和支持。一些中学生过早地恋爱,本质上是寻求一种情感补偿。
4,虚荣心,炫耀心理驱使。
中学生向往美好的爱情生活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同学过早或不恰当地把谁先找到对象,谁的朋友漂亮作为炫耀的资本。在校园里,有些同学希望有很多男生或女生来追,以显示自己漂亮别致的虚荣心和炫耀心理。
二、中学生早恋的特点和类型
中学生的早恋行为有以下特点:
1,年龄下降,年级进阶,意志模糊;
2.我不知道爱情和友谊的区别;
3.失明;
4.隐蔽的;
5.兴奋和冲动;
6.过于美化和迷恋对方;
7.情绪多变,分不开,喜怒无常。
……
早恋有八种类型:崇拜型、好奇型、模仿型、从众型、愉悦型、补偿型、反转型和病态型。
第三,中学生早恋的危害
中学生早恋是学生心理与家庭、学校生活和社会氛围相互作用的结果。早恋是一颗裹着糖的苦果,那么早恋有哪些危害呢?
1,影响学习生活
中学生在早恋过程中,往往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学业被忽视,影响学业,不利于青少年成长。
比如某校一位16岁的女生,刚入学时成绩优异。因为对同班的一个男同学有好感,很快恋爱,缺课,放学后约会。结果不到一个学期学习成绩急剧下降,最后没有进入高中。
2.影响身体健康。
恋人们常常会有“一日不见如三秋”的感觉,总是想着对方,甚至“为你憔悴”。失恋的人更惨。他们经常不吃不喝,也不想睡觉。他们看起来无精打采,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黄金时期,这会损害身体的正常发育。有的甚至发展性关系,这对身体发育不完全的中学生来说更是毁灭性的打击。如果出了事,会影响他们以后的正常生活。
3.影响心理健康。
在早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矛盾和冲突,使得早恋者无时无刻不在情感和道德的双重选择中挣扎。他们不敢正视现实,或者逃避思考,或者假装自己很快乐,甚至向别人炫耀自己,这些都会对双重人格造成障碍。
早恋大多会不了了之,会对恋爱失败的双方造成挫败感,也会为以后真正甜蜜的爱情生活埋下很多隐患。
康奈尔大学和北卡罗来纳大学专家的联合研究指出,无论这些青少年是否真的有特定的恋爱对象,或者是否迷恋某个人,他们将来都可能因为不知道如何处理这段关系而患上抑郁症、酗酒等精神疾病。
4.影响思想和人生观。
早恋者往往把自己的行为定义为爱情,却不知道爱情是一种剥夺和剥夺。一旦选择了这个,就失去了选择另一个的权利。中学生的思想和人生观没有定型,容易改变。女生对自己的感情往往是大而懂事的。一旦坠入爱河,他们很容易被甜言蜜语诱惑而依赖于彼此的信任,失去了纯真。男孩的心理形象处于成熟期,很不稳定。心理形象的改变会产生新的、永远得不到满足的需求,必然产生心理上的不适。此外,随着交往的深入,彼此笼罩的光环也会暗淡苍白;很多人只是想在早恋中找点乐子,但一旦想从中逃离,又会有背叛般的罪恶感,让学生再次焦虑。
5.影响班级集体
恋人不关心班级活动,影响其他同学。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需要时间和精力来维持,需要以荒废学业、失去友谊、减少与团队成员的合作、付出个人心理健康为代价来交换。
6、危害社会和家庭
为了讨好恋人,又苦于没有经济实力支撑自己的霸气,满足自己的虚荣心,铤而走险去偷、去杀、去抢;嫉妒,打架;或者因为失恋而疯狂报复社会和他人...
第四,正确防治中学生早恋
早恋的危害如此之大,那么应该如何预防这种行为的发生呢?如何帮助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顺利度过危险期?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要采用正向推理、启发归纳的方法指出早恋的危害。教育学生学会发泄和转移。所谓宣泄,就是把自己的苦恼告诉自己最信任的人,迅速一吐为快,或者在日记里拿出来,缓解心理压力。所谓转移,就是丰富自己的生活,多关注国家大事,多参加集体活动,把自己放在集体里多交朋友,让生活丰富多彩,专心学习。最好采用类比法,“缘起缘灭,命中注定”,让学生主动将自己的早恋心理转移升华到学习等健康活动中去。
2.对他们进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消除异性神秘感。
教师要对中学生进行青春期性健康教育,注意不夸大、不描写、不低俗,让学生了解青春期性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必要知识,帮助孩子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消除“神秘感”,了解“早恋”的危害。?3.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让他们明白不能单纯谈感情,还要有‘房子和面包’,明白爱情不仅仅是相互吸引,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对于谈恋爱比较深的同学,要用善意和善良,多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用支持疗法给他们适当的理解。同时,要告诫他们,校规校纪、道德、法律不允许,经济不能自立,特别指出,这样下去,往往会失身或失足,造成终身遗憾。
4.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有好感、想交往和早恋的区别,引导青春期孩子正常交往。告诉他们对异性同学态度要明确,言语行为要大方,防止过于亲密的接触。
5.我们应该引导中学生升华情感。既然中学生谈恋爱的动机基本来自于情感交流的需要,那么满足这种需要的途径就有很多。“谈恋爱”不是唯一的,也不是中学生的最佳选择。中学阶段有其特定的任务——学习文化,加强社会修养,学习更多的技能,从而走上宽广的人生道路。沉浸在爱情中并因此而荒废学业是不明智的。毕竟“爱可以载舟,也可以覆舟。”很多中学生只看到异性让自己心动的一面,往往看不到其中也埋藏着一个“美丽的陷阱”;所以,引导他们学会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的情绪也很重要。
6.努力建设认真、活泼、积极向上的校风和班集体。防控,就像人的健康一样,要增强抵抗力,首先需要有良好的身体基础,然后需要“接种”提高免疫力。对于学生来说,一个好的身体无非是一个好的校风和充满朝气、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生活在这样的集体里,他们会觉得处处都很充实、有意义、温暖。要努力形成团结友爱的局面,提倡发展纯洁的男女友谊,在生活中互相帮助,有利于学生良好性格和人格的形成。
7、要及时与父母取得联系,互相配合,劝父母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不要采取打骂等过激行为。谈话结束后,要注意观察,给学生时间思考判断,决定分手与否,准备下次谈什么,不要急于解决问题。老师和家长要让学生明白,他们之所以要教育早恋的学生,并不是因为他们把早恋当成一种罪恶,而是因为他们关心学生。我们应该和学生进行平等的推心置腹的交谈,让学生明白老师和家长理解、关心和爱护他们,为他们未来的生活和幸福着想,让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
总之,教育对策应以促进中学生心理和生理的相应成熟为基础,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使其摆脱早恋的干扰,促进其长期健康发展,专心学业,提高能力。相信只要方法得当,措施得力,一定能帮助青春期的学生度过迷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