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之旅》序言

在中国载人飞船首次进入太空的时候,我非常激动地写下这篇文章。今年对于火星来说又是一个大事件,火星和地球的距离几百年来又这么近了。

太空旅行是科幻小说最重要的主题。希望未来中国带领人类登上火星,飞向更遥远的星球。

这部小说的初衷在某种程度上是出于讽刺的目的,也是基于对人类太空旅行这一伟大梦想的崇敬。

在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我感到有点失望和沮丧。因为那些曾经带领人类进入太空、登上月球的前苏联人和美国人,似乎已经忘记了当时的太空梦。飞向土星的巨大火箭在阿拉比亚的雨中生锈了。航天飞机失事的真正悲剧是宇航员因为琐碎的原因死在了浅太空。

一开始我只是一个普通的科幻小说读者。我的家在美国中部肯塔基州的一个小镇上。在20世纪50年代,我和我的朋友经常搭便车到大城市寻找科幻小说。我们阅读罗伯特·海因莱因、艾萨克·阿西莫夫、弗雷德·保罗和克利福德·西马克的作品,他们的书让我梦想成为一名作家。

科幻小说可以让我们学到很多东西,拓宽我们对宇宙和地球的视野,向我们展示生命的奇迹和宇宙的奥秘,让我们学会接受和探索不寻常的东西,比如外星人和奇怪的东西。20世纪60年代席卷美国、波及全球的动荡,就像一场风暴,净化了这个世界(此处,无以言表)。科幻小说是一种批判性和探索性的文学,它展望未来,质疑现有的价值,为我们打开新的思路。我和许多其他人一起参加了20世纪60年代的全球抵抗运动。我们反对资本主义,为* * *资本主义而战。我们最喜欢的书是沙丘和一些关于中国的书。这些经历反映在《火星之旅》一书中。小说中的偷渡者乘客戈林(Goriting)是根据我的女儿改编的,她出生在多拉多山脚下的一个嬉皮士村庄。

科幻小说启发我们想象未来。这是美国对世界文化的贡献之一,我很自豪能成为其中的一员。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一些过去看科幻小说的人现在对历史更感兴趣,沉迷于剑客、巫师和虚构的“美好旧时光”的神奇故事。我很高兴我的短篇小说能在中国被翻译出版。它的读者心中有未来,眼睛盯着遥远的星空。

期待有一天能读到中国作家的科幻小说。相信中国科幻会像中国已经开始的载人航天大业一样,给我们展现一个前所未见的新领域,一定会再创佳绩!

最后,我想说,我们不仅仅是“中国人”或者“美国人”,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人民!一个聪明的,奋斗的,充满理想的。我们的远祖从浅海来到太阳。我们敢于奋斗,敢于梦想。文学是人类梦想的集合。

最诚挚的问候。

让我们在火星上再见吧!

特里·比森(Terry Bisson)写于2003年10月29日(王林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