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是哪个?

中国历史到了明朝,因为战乱和内乱,国力大衰,但是瘦骆驼比马大。明朝还是当时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在很多方面还是世界第一。当然,这些第一名有些好,有些不好。

耕地面积居世界第一;

在古代,农业是国家的重中之重,耕地的多少直接关系到国力的强弱。万历年间,明朝耕地总面积为700万公顷,明末达到780多万公顷。这个水平即使在康乾盛世也没有被打破。当时欧洲传教士是这样描述明朝的。中国的耕地像花园一样整齐有序,没有荒地。中国产的糖比欧洲产的更白,布也比欧洲产的更漂亮。

人口居世界第一;

明朝的人口一直是有争议的。明末清初,因为战乱,大部分人背井离乡,但有户可查的人口仍达到5000万。所以保守估计明朝人口大概在7000万到8000万左右,而当时的世界人口也没有超过4亿,所以明朝绝对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矿产资源居世界第一;

明朝的铁产量是宋朝的两倍,万历年间达到9000多吨。冶金工业非常发达,《天工吴凯》对此有详细记载。在接下来的200年里,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打破这个记录。

白银占据世界第一;

在16和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征服了美洲,并在那里获得了大量的金银。当西班牙和葡萄牙贵族获得财富后,他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从中国购买丝绸、瓷器和茶叶。最终,大部分的金银都流入了中国。《白银之都》中的美国弗兰克据一本书记载,16、17世纪,世界上三分之一的白银通过贸易流向中国。

军队数量世界第一;

据记载,明朝初年,全国各地驻有200万官兵。到明朝末年,长江周边经济圈被皇帝和军阀把持,中央财政出现危机。明政府负担不起这么多军队,在山海关防守后金的官兵往往不到10万。但是根据传教士的笔记,明朝的军队数量还是很大的,就算把整个欧洲的军队加起来,也没有中国的多。

军工产值世界第一;

明朝的军事工业极其发达。一个由5000名士兵组成的营装备了1000支雷电枪、200支猎枪和20门大炮。此外,明军还有鬼头刀、弓、弩、手榴弹、火箭等。与宋朝不同的是,明朝每个皇帝在位期间,都有大规模的战争,所以明朝军事工业为应对战争而生产的武器数量非常可观。

间谍机构是世界上最大的;

明朝的锦衣卫和东西厂是当时世界上组织最严密、分工最明确的间谍组织,鼎盛时期有6万人口。武侠小说中,锦衣卫和东西厂往往被描述成一群武功高强的杀人机器。但实际上,明代间谍机构的主要职能是打击贪污叛国,维护国家稳定,但也不排除有人滥用职权,谋取私利。相对于专门颠覆敌国政权的中情局和克格勃,明朝的间谍组织其实并不算太可怕。

船舶总吨位世界第一;

明初郑和下西洋时,明朝最大的宝船长150米,宽30米,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船。除了宝船,郑和船队还有200多艘平均长度为70至80米的帆船。到了明朝中期,虽然朝廷再也没有郑和那样的帆船,但中国的海军仍然控制着南方和平,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国王都是在明朝的支持下建立的。对于明朝的海上实力,当时欧洲传教士是这样描述的。只要中国的皇帝愿意,他们可以在一夜之间从大陆收集这么多船到马六甲海峡。到了明朝末年,出于抗击倭寇和联合朝鲜抗日的需要,明政府对南方照顾无过,最后葡萄牙和荷兰乘虚而入,将势力延伸到南太平洋。即便如此,荷兰殖民者仍每年向盘踞在台湾省的郑政权进贡。

第三产业世界第一;

根据阿拉伯游客的记载,当时中国几乎每个城市都有第三产业,北京从事第三产业的工人保守估计有近两万人。与欧洲和穆斯林世界不同,第三产业在明朝是合法的。官员不以扫三产为政绩,明代文人好风流。再加上明朝人口基数庞大,第三产业天下第一也就不足为奇了。

陆地面积是世界上最大的;

明朝国土面积大部分时间保持在900万平方公里左右,比鼎盛时期的西班牙、葡萄牙和奥斯曼帝国还要大,明朝在东南亚的海外殖民地也绝不亚于当时的英国。

防御工事是世界上最多的:

明长城是中国和世界历史上第二长的防御工事。根据传教士的记录,中国的城市比其他任何国家都多。每个城市都被10米高的城墙保护着。上面有大炮,墙外有沟渠。战争期间这里被水填满了。中国人认为这是最好的防御工事。yhw 3900282 2009-09-05 15:00:51泉州,中国明代最大的城市,人口20多万QBN 481 2009-09-08 21:08:29丹东,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

丹东市,原名安东市,位于辽宁省东南部,黄海与鸭绿江交汇处。市区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市仅一河之隔。作为以电子、旅游、港口为特色的沿海开放城市,是中国最大的边境城市。全市总面积1491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3平方公里。下辖两市(县级市)、一县三区,即东港市、凤城市、宽甸满族自治县、振兴区、元宝区、镇安区。全市总人口240万,其中城镇居民69.7万。除汉族外,还有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等29个少数民族。其中满族人口占全市总人口的32%。历史丹东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丹东在唐尧时属堪州,虞舜属颍州,是战国时期燕国的东部边塞。秦朝时丹东属辽东郡,一直延续到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时期,丹东是前燕,前秦和后燕的势力范围都属于辽东郡,只是东部地区被高句丽割据。东晋艺兮五年(公元409年),丹东地区全部被高句丽割据。唐元年(公元608年)收复辽东,设置安东都护府。丹东属于安东都护府。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漠河人建立的渤海国曾将丹东城的一半作为鸭绿府。辽代,丹东才是真正的熟女管辖区。在今天丹东所辖的东港、凤城分别设鄞州、开州,远城设在今天丹东郊区的九连城风景名胜区。金代丹东属破苏府道。元代丹东属苏坡府,后改为巡检司,丹东西部也由盖州建安县所辖。明代丹东为辽东都督。明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建唐站堡,次年建黄城。明朝万历四十六年,经过著名的“萨尔浒”之战,后金征服了辽宁各地,丹东在后金的影响下。金后期为了加强边境管制,将沿河居民全部内迁,以今天东港市十字街以西为禁区。清同治十三年(公元1874年),清政府宣布“东部地区一律封禁”。清光绪二年(公元1876年),清政府设立凤凰堂和安东郡,次年又设立宽甸郡,以凤凰堂为都城,管辖全境。随着鸭绿江水运的发展,1876年安东设郡府后,在现城区的沙河地区首先形成了人口相对集中的城镇。安丰(单身)铁路建成后,由于通商口岸的开放,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形成带状格局。1937年,伪满洲国开始设立安东市。当时安东市与安东县(今东港市)并存,均属安东省管辖,安东省在东北沦陷时期是日伪在辽东的统治中心。抗日战争胜利后,丹东获得了两次解放。1945年9月丹东第一次解放,成立安东市民主政府,隶属安东省,丹东是省民主政府所在地。1946,10个月后,安东省大部分地区被国民党军队占领。1947年6月丹东第二次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