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人比我更懂强化
替代强化(Vicariousreinforcement)是指人们不直接参与某一活动,也不需亲自体验直接的强化,而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受到奖励或惩罚,使自己在以后类似情况下也作出这种行为或抑制这种行为。替代强化论就为榜样作用、从众、模仿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
要控制人的行为,就可以通过树立榜样、同伴示范(如老兵给新兵示范)等等使人们受到替代强化,激起相应的行为动机,产生预期的行为。
自我强化(self-managed reinforcement)是指个人依据强化原理安排自己的活动或生活,每达到一个目标即给予自己一点物质的或精神的酬报,直到最终目标完成。自我强化是较高水平的激励方式。不可能要求人人都达到这种水平。
但通过教育、指导,也可以帮助人们逐步具备这种能力。在进行教育、指导时,主要应帮助人们确定长远目标和近期目标,让人们自己确定评价标准,使之自我检查、自我评价。只要某人不受外部因素影响能够独立地安排自己的活动并不断取得进步,就说明他具备了自我强化能力。
直接强化是指学习者作出反应并体验自己反应后果而受到的强化。例如一个有弄不懂的数学问题而不敢向老师请教的学生,在辅导老师的鼓励下,大胆地向数学老师求教,得到老师的耐心帮助和肯定,以后向老师求助的行为就会增加。
扩展资料:
关于强化的实验和解释
班杜拉认为强化是通过认知过程的中介发生作用的。强化对于新行为的形成只是一个促进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例如,人们在欣赏悦耳的歌声、观看迷人的表演时,即使没有强化也会引起模仿。再次,提出了几种重要的强化方式: 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情绪ABC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就是认为激发事件A(activating event 的第一个英文字母)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后果C(consequence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belief的第一个英文字母)。
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所产生的错误信念(B)所直接引起。错误信念也称为非理性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