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既罢归国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1)A治,太平.译文为:亲自带头贯彻执行,也只是实现了小的太平.(2)D“百姓认为他应该成为诸侯盟主”错误,文中“君子”非百姓,并且认为他没有成为诸侯盟主也是应该的.相关内容在文章最后一段.(3)①“阻”,凭借;“责”,要求;“罢”,疲惫;“怨望”,怨恨;凭借法律制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百姓,百姓疲惫到极点就会怨恨君主不仁不义(或译为“对君王的不仁不义心怀不满”).②“不听”前应补充主语“戎王”,“间”,暗中;“要”,邀请;“去”,离开;由余多次向戎王进谏,戎王都不听,缪公又屡次派人暗中邀请由余,由余于是离开戎王,投降了秦国.( 各1分)(4)根据文中相关段落概括.“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说明他工于心计;“孤闻邻国有圣人,敌国之忧也.今由余贤,寡人之害,将奈之何”说明他重视人才,“三十七年,秦用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说明他知人善任,第二段说明他虚心纳谏.答案:(1)A(2)D(3)①凭借法律制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百姓,百姓疲惫到极点就会怨恨君主不仁不义(或译为“对君王的不仁不义心怀不满”).②由余多次向戎王进谏,戎王都不听,缪公又屡次派人暗中邀请由余,由余于是离开戎王,投降了秦国.(4)工于心计,重视人才,知人善任,虚心纳谏.参考译文:戎王派由余(出使)到秦国.由余,他的祖先是晋国人,逃亡到戎地,(所以)他能说晋国方言.戎王听说缪公贤明,特意派由余去考察秦国.秦缪公向由余炫示了宫室和积聚的财宝.由余说:“(这些宫室财宝)如果是让鬼神经营,就会让鬼神劳累啊;如果是让百姓经营,也会让百姓受苦了.”缪公觉得他的话奇怪,问道:“中原各国借助诗书礼乐和法律处理政务,却还不时地出现祸乱,现在戎族没有这些,用什么来治理国家,不也很困难吗?”由余笑着说:“这些正是中原各国发生祸乱的原因所在.自上古圣人黄帝创造了礼乐法度,亲自带头贯彻执行,也只是实现了小的太平.到了后代,君主一天比一天骄奢淫逸.凭借法律制度的威严,来要求和监督百姓,百姓疲惫到极点就会怨恨君主不仁不义.上下互相怨恨,篡夺屠杀,甚至灭绝家族,都是由于礼乐法度这些东西啊.而戎族却不是这样.在上位者怀着淳厚的仁德来对待下面的臣民,臣民怀着忠信来侍奉君上,整个国家的政事就像一个人支配自己的身体一样,无须了解什么治理的方法,这才真正是圣人治理国家啊.” 缪公退朝之后,就问内史王廖说:“我听说邻国有圣人,这是敌对国家的忧患.现在由余有才能,这是我的祸害,我该怎么办呢?”内史王廖说:“戎王地处偏僻,不曾听过中原地区的乐曲.您不妨试试送他歌舞伎女,来改变他的心志;替由余向戎王求请,来使他们关系疏远;留住由余不让他回去,使他延误回国的日期.戎王感到奇怪,一定会怀疑由余.他们君臣之间有了隔阂,就可以俘获他了.再说戎王喜欢上音乐,一定会懈怠于政事.”缪公说:“好.”于是缪公与由余座席相连而坐,互递杯盏一块儿吃喝.缪公向由余询问戎地的地形和兵力,把情况了解得一清二楚,然后命令内史王廖送给戎王十六名歌舞伎女.戎王接受了,非常喜欢,整整一年不让她们回去.这时候,秦国才让由余回国.由余多次向戎王进谏,戎王都不听,缪公又屡次派人暗中邀请由余,由余于是离开戎王,投降了秦国.缪公以宾客之礼相待,向他询问伐戎的情势.三十七年,秦穆公用由余的计谋讨伐戎王,增加了十二个附属国,开拓了方圆千里的地界,于是称霸西戎.周天子派召公前来赐给缪公金鼓表示祝贺. 三十九年,缪公死,葬于雍.殉葬者***一百七十七人,秦的贤臣中有子舆氏三人,名叫奄息、仲行、针虎,也在殉葬者之列.秦人为之哀痛.君子说:“秦缪公开拓土地、增加附属国,东面降服强晋,西面称霸戎夷,然而不能做诸侯盟主,也是应该的.死后丢下人民,还要把自己的贤臣也带去殉葬.先王去世,尚且要留下好的道德和法度,何况是夺走百姓为之哀痛的好人和贤臣呢?因此知道秦不能再东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