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有哪些?

* * *四篇文章:

贾平凹的秦腔

早在公布获奖结果之前,就有媒体爆料《秦腔》获得茅盾文学奖第一名。56岁的贾平凹对此并不感到意外。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很惊讶,也不惊讶。”贾平凹一直是历届茅盾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他这样评价自己的作品,“秦腔是我这么多年写的最满意的作品之一。当然是文学作品。这是我对一些社会情况的记录。我表达我的感受和经历,在时代上留下一些印记。”

正是对当下社会形势的记录,才使得贾平凹的创作历久弥新。“他应该得奖了!他是对中国当代农村描写功力最深的作家。”影评人杨洋形容贾平凹获奖“实至名归”。“秦腔可能不是他最好的作品,但有足够的实力拿茅盾文学奖。”评论员张颐武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传统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以及特定地区人民生活的变化,是贾平凹创作的一贯风格。他作品的力量也来源于此。”

几年前,贾平凹的《怀念狼》以几票之差落选。杨洋告诉记者,莫言的作品在初评时获得一致通过后,就遭遇了被“刷掉”的命运。“贾平凹、莫言这样的作家,不应该长期与茅盾文学奖失之交臂。”

迟子建《埃尔贡河右岸》

《埃尔贡右岸》是第一部描写东北鄂温克族生存状态和变迁的小说。小说中,迟子建“化身”了鄂温克族最后一位女酋长,讲述了一个弱小部落的生存故事。该小说自发表在《收获》杂志上以来,一直受到读者和评论家的密切关注,被媒体称为“最值得期待的书籍之一”。

小说以小见大,用一曲弱小民族的挽歌写出了人类历史进程中的悲凉。其文学主题具有史诗性和世界意义。张颐武说,迟子建是一位多年来一直保持创作水平的女作家。“虽然《埃尔贡河右岸》在几部获奖作品中可能较弱,但文笔扎实,可读性强,给人的感觉可能不是眼前一亮,但也有自己的特色。”

但也有评论家认为迟子建的作品缺乏变化。女作家和东北作家是目前评论界喜欢追求的两个特征。杨洋坦言:“看看东北作家的现状,不妨和萧红比一比,看看他们是好是坏。”

周大新的《湖光山色》

《湖光山色》以亚洲最大的水库丹江口水库为外景,描写了一个曾经在北京打工的农村妇女与命运抗争、追求美好生活的不屈经历。

“湖光山色的美景,还有舒适的度假村,都难以掩盖城乡冲突,让小说中那些人的价值观受到了冲击和冲击。”张颐武评论道。同样,在评论家陈晓明看来,《湖光山色》对乡村的艰难发展进行了深刻的探讨。“致富后,家庭伦理也面临考验。夫妻可以* * *但是不能分享财富。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社会面临着社会人文素质和个人精神品格的危机。”

《秦腔》和《湖光山色》这两部描写当下农村的小说,双双获得茅盾文学奖,也向评论界显示了一个信号。“乡村叙事是当代小说的亮点。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背景下,乡村不再是过去的田园乡村,它为当代文学提供了新的写作资源。”批评家何评论说,“当物质与精神的矛盾引入‘田园’这个曾经的乌托邦,乌托邦就有了意识。”

麦家的阴谋

早在刘云龙的电视剧《刺杀》热播荧屏之前,麦家就凭借小说《刺杀》受到文坛青睐。他的小说语言流畅奇特,却又与独特的内容完美结合。除了被形容为“苗条”之外,他还被称为“中国的丹·布朗”。

《暗算》是一部反映无线电截获和密码解码的作品。“这种内容很无聊,也很专业。在很多人眼里,它貌不惊人,写不出什么东西,但他却能写得非常雄辩。”杨洋说,麦家的小说体现了南方写作的独特风格。“他的写作很顽强。虽然《暗算》、《听风》一度在市场上冷门,但在中国小说学会的年度排名中,麦家的作品数次名列前茅。生活经历给了他创作的质感。虽然故事的背景和主题都是虚构的,但不得不说他的虚构比现实更真实。”

而则重视麦小说侦探惊险的外壳下更深层的内容:“人际关系的问题,人性的深度,都是这类小说里能让人久久记忆的东西。”但也有评论家认为麦家的小说其实“很有市场”。评论家罗刚坦言:“卖得好不一定好。”对于文学界“纯文学”与“青春文学”裂痕的逐渐加深,评论认为茅盾文学奖对此影响不大。“文学创作的格局很稳定。作家保持自己的写作状态。获奖是繁荣文学的一部分,应该算是对作家的一种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