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郑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中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
(一)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全面实施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着力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互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制定出台并加快实施汽车、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纺织服装、新材料、铝及铝加工等现代产业体系规划和专项规划,大力发展优势产业集群,全力打造一批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以百万辆生产基地建设为目标,依托郑州日产、宇通客车、海马(郑州)、少林四大汽车企业,大力推进日产第二工厂一期、宇通客车新增2万辆客车产能提升等重大项目建设,积极引进和推动中重卡落户郑州;加快电动汽车产业配套设施体系建设,提高电动汽车R&D和产能,推进电动汽车示范运营,创建电动汽车运营示范城市。依托大方桥、宇通重工等一批龙头企业和恒天集团新型纺织机械、713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重大项目,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积极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巩固提升光伏和新型电池产业,扩大绿色照明产业规模,提升电子元器件、信息安全和软件服务产业,加快建设中科电子信息产业研发基地。以郑州纺织工业园服装生产基地、杉杉集团入驻、红叶纺织等项目为抓手,实施名牌战略,培育纺织服装创意产业。大力推进中粮(郑州)产业园、益海嘉里、双汇食品产业园、思念食品新产业园建设,做大做强食品产业。加快中富实业建设30万吨高档铝生产线、宇通全铝客车等项目。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面实施国际物流中心和商贸城建设规划,实施郑州出口加工区扩建工程,启动郑州国际物流园区和空港综合物流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向国家申报设立航空综合保税区和B型保税中心,加快国家干线公路物流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等物流园区建设。 重点推进冷链物流、粮食物流、邮政物流等物流业建设,争取郑州国际物流中心进入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继续完善商业网点和流通体系,培育本土大型商业流通企业集团,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百货商场,鼓励和争取更多国际知名品牌落户郑州。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组织实施《郑州区域金融中心建设规划纲要》,大力发展金融机构,形成完善的金融体系,促进金融业快速发展;吸引国内外金融、期货、保险机构在郑州设立总部,争取外资银行落户郑州;支持郑州商品交易所创新期货衍生品,推动化肥、甲醇等品种早日上市交易。加快发展地方金融机构,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以县为单位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银行,支持郑州银行跨区域经营,积极发展村镇银行、贷款公司、资金互助组织和小额贷款公司;大力发展金融中介,特别是建立农村产权转让交易机构和农村产权转让担保机构,激活农村经济发展活力。大力发展会展业,认真办好第十六届郑州全国商品交易会、第二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第八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中国农机产品订货会等重大展会。
(2)抓紧重大项目建设,拉动投资增长。以今年为项目建设年,以十大重点项目跨越式发展为抓手,以投资项目落地为重点,主动开展工作,优化建设环境,推进项目建设,力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继续配合石武、徐峥铁路客运专线和连霍高速郑州至洛阳段扩能改造,加快推进郑州至机场城际轨道交通和郑州至焦作物流通道工程,确保西环改扩建、京珠高速郑州至漯河段改扩建和中心区铁路跨线桥工程建成通车,确保四环快速路运营开通,加快轨道交通1线建设。开工建设轨道交通2号线、郑新高速公路、国道107郑州段改造、机场二期工程、综合交通枢纽公路客运站、南水北调工程、城市供水设施扩容提质、管网改造工程,加快城市热力、天然气管网及设施建设和改造。大力推进重大产业发展项目,力争河南中烟65438+50万辆干线生产基地、恒天集团河南卡车基地、海马郑州零部件生产基地等13签约重大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梅铮煤机高端液压支架、CSIC智能屏蔽门、电梯等一批在建重点产业项目 力争建成国电荥阳2× 60万千瓦发电机组7600万千瓦、徐飞液晶玻璃一期等项目。积极做好争取列入国家和省重点项目的工作,重点抓好宇通等47个省的“8511”招商引资计划项目、郑州等19个省的“双百计划”项目、年产4万辆多功能商用车、65433 继续扩大民间投资,力争投资2000亿元。将“十二五”规划与现代产业体系、自主创新体系、产业集聚区等一系列重大规划结合起来,再规划储备一批重大项目。实施产业集群投资倍增计划,力争完成投资700亿元,力争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12个。优化项目建设环境,实行联合审批、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和社会投资项目代建制,坚决打击影响项目建设的违法行为。
(3)保持政策连续性,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实施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增强消费预期,优化消费环境,培育消费热点,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加快建设一批重点商圈、特色商业街和社区便利店,支持大型百货商店和专业批发市场向二级城市布局。促进文化、旅游、信息、健身、家政、餐饮等服务消费。培育夜间消费,全市各区规划建设至少1条夜市步行街。全面实施安全早餐工程,方便市民生活。认真落实家电、汽车、摩托车以旧换新政策,加大农机具购置补贴力度,对农民购买国家规定品牌和型号的家电,按销售价格给予13%的直接补贴;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标准由3000~6000元提高到5000~18000元。继续实施新型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工程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农村连锁超市100家,覆盖全市90%的行政村。加强和改善房地产市场调控,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鼓励农民建设新居。
(4)加强“三农”工作,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和现代农业。继续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实施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和农机具购置补贴,对小麦、玉米、水稻等良种实行现金直补,认真落实国家小麦、水稻等粮油收购政策,进一步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加快实施新一轮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重点支持蔬菜、水果、花卉等作物设施生产,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实施郑州现代畜牧业发展规划促进畜牧业发展。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外向型农业,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为重点,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水利特别是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全面完成大中型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完成杨桥灌区5万亩现代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实施村村通自来水工程,40万农民用上了自来水。统筹安排县乡道路和村镇交通设施,新建改造农村公路500公里。新增农村户用沼气3万个,大中型沼气工程60个。新建农村垃圾转运站132座,形成“团清扫、村收集、乡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机制。加快新农村建设。今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建设。以城镇规划为契机,合理布局现有村镇,引导农民向新型农村社区和中心村集中,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建设新型农村示范区,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基础上创新承包土地流转方式,培育土地银行、土地专业合作社、土地交易市场等中介组织,开展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改革试点;整合各类涉农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主体改革任务。继续做好南水北调郑州段移民安置和征地拆迁工作。
(五)扎实推进郑州新区建设,努力打造复合型新城。作为全省全市的“一号工程”,郑州新区今年将全面掀起开发建设高潮,全年投资超过41亿元,开发建设面积20平方公里。完善规划体系,争取郑汴新区总体规划尽快提交省人大审议通过,完成公共交通、文化旅游、市政基础设施、地下空间概念规划、住房建设等5个专项规划的编制。全力推进龙湖片区、高校、职教园区、航空港区等重点区域的开发建设,带动新区整体发展。加强交通、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建设,全年完成投资205.3亿元。以项目建设为重点,开工建设,取得进展,实现投产。全年新开工项目39个,投资6543.8+032.2亿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争取中兴郑州工业园、R&D中心、深圳华强科技文化产业基地、香港招商局集团发展与物流配送中心等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加快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创新,实施投融资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新区投融资平台作用,实行土地一级垄断开发;加快发行新区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债券,继续探索BT、BOT等开发建设模式;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大部门管理体制,探索公共管理新模式。
(六)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积极建设现代化大都市。把卫星城建设作为今年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点,统筹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加快卫星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卫星城与中心城一体化进程。积极推进县域户籍制度改革,支持在城镇有稳定就业和住所的农民有序转为城镇居民,探索实行宅基地换住房、承包地换社保,加快农民市民化,逐步将卫星城发展成为30万人口以上、城区面积30平方公里以上的中等城市,建设大郑州都市圈。实施畅通工程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强化规划的引导控制作用,按照“中心东移、功能外移、密度降低、组团发展”的思路,调整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快位于中心城区交通拥堵地段的机关事业单位、长途汽车站、物流市场的外迁,合理疏散人车。投资118亿元,大力开展以交通综合改善为重点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力争交通条件显著改善。建设北三环-中州大道、经三路立交等9个立交工程,实现三环快速畅通;启动京广路-沙口路快速路建设,做好陇海路高架快速路前期工作,构建城市交通“大十字”格局;一批地下通道工程开工建设。完善静态停车系统,建设23个公共停车场,在三环路内设置5360个停车位。坚持建管并重,加强交通综合整治,提高规范化、智能化管理水平;加强公民文明出行教育,综合整治违法占道、违法驾驶、乱停乱放、随意横穿马路等不良行为,增强全社会文明交通意识;倡导绿色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重点治理拥堵严重的路口和路段。加强火车站和二七广场管理,进一步优化窗口形象。改造城区背街小巷100条,为30条未照明道路安装路灯;新建公厕50座,新建公厕2000座;南郊新建热源厂1,铺设供热管道1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50万平方米;新建和改建天然气管道50公里,发展新用户8万户;新增城市绿地500万平方米,新植树50万株;扩建西流湖公园。加大城中村、旧城和棚户区改造力度。通过改造,控制城市建筑密度,增加开放空间,利用地下空间,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加快数字城管系统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进一步加大对城市违法占地和违法建设的整治力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增强人们的环境卫生意识。
(七)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建设文化强市。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商城遗址公园一期和新城图书馆主体工程竣工,商城遗址公园二期、黄帝故里二期开工,郑州历史文化名城展示和西山古城保护工程,大河村遗址博物馆二期开工建设。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新建改建100个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和500个农村文化综合体,培养1000名基层文化骨干。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创意动漫、数字影视、网络服务、服务外包等新兴文化产业发展,引导和支持小樱桃动漫、华宇兄弟等文化企业扩大经营规模,着力打造国家动漫产业发展基地(河南基地)、中国郑州信息创意产业园等一批创意产业集群。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文学艺术,大力扶持《短篇小说选》、《百花园》等文化品牌。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和管理,培育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加强重点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推进嵩山历史建筑申遗。加快旅游业发展,推进景区资源整合,进一步推进与知名旅游企业的战略合作,将嵩山景区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精品景区;按照国内一流的标准,开发建设杜甫故里、北宋皇陵、新密古县山药、雁鸣湖等景区,使之成为推动旅游发展的新动力;加快旅游道路、旅游集散中心、旅游标志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全民健身工程,启动市级奥体中心和体育馆建设,为500个行政村建设“一个篮球场(标准篮球场)和两个室外乒乓球台”。全市行政村“一局两表”建设任务全面完成。积极申办全国城市运动会,高标准举办第八届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和第十八届中日韩青少年运动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加强未成年人信用体系和思想道德建设,推动文明城市、文明单位、文明村镇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蓬勃开展,不断提高公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水平。
(8)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以发展促变革,以变革求发展,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新突破。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建设高技术产业基地,完善超硬材料、新能源汽车、盾牌、生物医药、花卉等领域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建设一批绿色新材料、环保产业和循环经济集群。大力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和节能减排,严格控制水泥、电解铝、焦炭等高能耗行业新增产能,加强耐火材料行业资源整合。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加快推进“十城万灯”半导体照明应用试点,努力打造中西部重要的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加强环境保护综合整治,市区、县(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0%和80%;加强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噪声污染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达标率和噪声污染查处率达到80%;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超过315天。加强林业生态城建设,新增造林654.38+0.8万亩,建设654.38+0.2个林业生态镇和654.38+0.000个林业生态村。加快生态水系建设,启动金水河上游、东风渠上游、潮河整治等工程建设,启动贾鲁河生态水系整治和河流复合湿地建设项目,继续实施黄河湿地保护工程。
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综合整治,全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98%。完成各级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大力开展土地综合整治,将农村土地整治与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设定目标任务,优先保障重点项目和产业集聚区需求。
(九)深化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积极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省委、省政府批准的我市政府机构改革方案,3月底前全面完成市政府各部门“三定”工作。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强银企合作,加快中小企业投融资平台和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快企业直接融资步伐,努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建立投融资平台运营监管机制,创新融资产品,拓宽融资渠道,防范融资风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面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在全市乡镇卫生院和公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探索异地就医结算机制试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启动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年底前完成市县两级国有院团转企改制任务;加快经营性报纸、期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推进广播电视台制播分离。深化企业改革,加快引进战略投资者,继续推进企业战略重组和兼并重组;积极推进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设,发挥国有资本的调节、调整和引导作用;稳步推进市属企业脱钩改制和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积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继续有效开展大型招商引资活动,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努力创建承接转移示范区。依托产业集群建设,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加强投资项目信息库建设,建立健全重大项目协调例会制度和进度监督通报制度。优化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和人文环境,努力营造一流的开放环境。抓住外需回升的有利时机,落实鼓励出口的政策措施,重点支持传统优势产品、大宗农产品、自主品牌产品、自主技术出口和服务外包发展,努力实现出口增长回升。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不断增强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加快东站航空口岸、货运口岸建设,实行“一站式”通关。
(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大民生投入,继续办好“十件实事”,认真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突出问题。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对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农民工的就业服务,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推广力度;继续实施“阳光工程”、“扶贫雨露”和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5438万人,职业技能培训5万人。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全市推进国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每月增加120元;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标准和住院支付比例;关注失地农民的生活问题,切实解决他们在就业、就学、社保、复员安置等方面的实际问题。加强社会救助,建设30个“留守儿童之家”和“流动儿童之家”;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对符合居家养老条件的残疾人,每人每年补贴1万元;对符合条件的残疾人护理服务机构,按护理人数每人每年补贴3000元;狠抓居家养老,建立健全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形成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源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保障性住房新开工654.38+0.5万平方米,竣工654.38+0万平方米;新开工廉租房654.38+50万平方米,竣工5万平方米;提高廉租住房补贴标准,符合条件并申请廉租住房保障的家庭实现“应保尽保”。继续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完成1800户6500人的扶贫搬迁。大力发展教育,新建、改扩建城区中小学15所,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步伐;改善农村办学条件,为全市50所农村寄宿制中小学配备学生用床、桌椅;实施职业教育攻关计划,加大职业教育支持力度,今秋起对郑州户籍学生免收学费,实现中职生免费教育,整合重组城市职业教育资源,全面加快职业教育园区建设。加强公共卫生和重大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完善县、乡、村三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实施新农合门诊统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大病住院报销封顶线提高到6万元;加快市九院养老病房楼、市儿童医院(东区)建设,改扩建市妇幼保健院,完成市七院迁建工程;建设796个标准化村卫生室,完成每个行政村有1个标准化卫生室的任务,为每个新建村卫生室配备2万元基本医疗卫生教育设备;建设全市统一的紧急医疗救援体系,实现120急救报警网络全覆盖,新建7个城市急救站和67个乡镇卫生院,为全市所有急救站配备3辆专用急救摩托车。实施优生优育工程,免费开展出生缺陷一级干预,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稳定低生育水平,引导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积极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切实保护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大力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深化平安建设,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安全生产源头管理,严格落实煤矿安全监察制度,加大行政问责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进一步加强非煤矿山、化工、烟花爆竹、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继续开展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不断完善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机制,认真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高度重视并有效防范群体性事件和突发公共事件。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继续做好国防动员和人民防空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民兵预备役建设,深入开展“双拥”活动。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工会、* *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扎实做好统计、审计、外事、侨务、对台事务、地方志、档案、气象、地震监测等工作。继续做好江油四镇对口援建工作。努力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编制“十二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