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平凡的世界》的人物评价和介绍?

小说以陕北黄土高原双水村孙、田、金的命运为中心,反映了从文革后期到改革初期广阔的社会面貌。在第一部分中,孙少平,一个农民的儿子,在1975年初去了原西县高中。他家境贫寒,自尊自爱,善于学习和工作。他爱上了出身地主家庭的郝红梅。后来,郝红梅爱上了家境优越的顾。邵平高考失利,回到家乡生孩子。然而,他并不沮丧。他与县革委会副主任田福军的女儿惠建立了友谊,并在的帮助下关心外界。邵平的哥哥邵安一直在家工作。他与村支书田的女儿和县教师润叶是青梅竹马,但田反对他。经过痛苦的磨难,邵安去山西找勤劳善良的秀莲,润叶只好含泪结婚。此时农村生活混乱,干旱更是火上浇油。为了加强自己的威望,田组织窃取河流大坝和上游的水,只有失去他的生命。为了“学大寨”,他喜出望外,让人动容,让人愤怒。人生的频道已经到了必须改变的地步。第二部分,1979年春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一切都是一片废墟,矛盾重重。田连夜召开支部大会抵制责任制,但带领生产队率先实行,然后在全村推广责任制。邵安进城拉砖,用赚来的钱建窑烧砖,成了公社的“先锋”。邵平对青春的梦想和追求也激励着他去外面“环游世界”。他从一个流浪的杂工变成了正式的建筑工人,最后得到了一个当煤矿工人的好机会。他的女朋友小霞从师范学院毕业后去了省报社当记者,两年后他们再次相遇。润叶远离不爱的老公去团委工作,导致痴情老公酒后驾车致残。润叶感到愧疚,回到了丈夫身边,开始过着幸福的生活。她的弟弟润生已经长大了。他在异乡遇到了命运坎坷的郝红梅,最后他们结婚了。曾经主宰村子命运的强人田,不仅反抗新时代的变革,还为女儿儿子的婚事发愁,被疾病困扰。第三部分写在1982。邵平在秋天去了煤矿,努力工作,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工人。一天,小霞在井口愉快地迎接他。邵安的砖窑也有很大进步。他决定借钱扩大机器来制砖。没想到,砖窑因为技术人员根本不懂技术,损失很大。后来在朋友和县令的帮助下,他又崛起了。润叶也过得很幸福,生了个胖儿子。润生和郝红梅的婚姻终于得到了父母的认可,添了一个可爱的女儿。但是祸不单行。邵安的妻子秀莲在庆祝他家出资2万元扩建的小学时,吐血被查出肺癌。在抗洪采访中,小霞为抢救灾民做出了光荣的牺牲。邵平在一次事故中也受了重伤,去救他的徒弟。但他们没有被不幸击垮。邵平从医院出来,满怀信心地回到了矿井。

孙少平——平凡世界的精神斗士

路遥的小说通常有两个主题:一是苦难体验,二是道德善良。正是由于对苦难和道德的探讨,路遥的小说显示出独特的精神风貌和内在价值,《平凡的世界》也是如此。因此,主人公孙少平肩负着实现这两个主题的重任。

田晓霞——男性精神导师

田晓霞出生在一个干部家庭,富裕的家庭使她不必像主人公孙少平那样为温饱所困。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家庭的熏陶下,她的思想境界和内在品质远超同龄人。

如果仔细研究孙甜初次见面的镜头,我们会得到这样的印象:此时的田晓霞自信、热情、活跃,而孙少平在这样一个“帅气、花枝招展的女同学”面前却变得像个农民一样笨拙。此时孙少平的智力和眼光还没有完全开发出来,是田晓霞让这块璞玉熠熠生辉。

田晓霞在高中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看问题往往和社会普遍看法不一样,甚至相反。”此时的孙少平“每次和她说话都能为他的心灵打开一扇窗”孙少平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接受田晓霞的建议,而田晓霞对孙少平与众不同的“气质”很有眼光,并有意识地加以引导。

孙少安——一个负重跋涉的人

在这本书里,孙少安是负担最重的人。他6岁开始干农活,65岁辍学,438+03帮父亲撑起摇摇欲坠的家。18岁的他,凭着“聪明、坚韧、可怕的吃苦耐劳精神”被选为生产队长,成为双水村的“能人”。正是在他的保护下,弟弟妹妹才得以完成学业,妹妹一家才得以入不敷出。弟弟孙少平之所以敢到外面“闯世界”,是因为有哥哥在,他的“后方”很安全。

孙少安不仅要和他出生时的贫困作斗争,还要提防村书记田的算计。出于对的才能和声望的嫉妒以及对其女儿田润叶的不满,田多次利用“阶级斗争”给带来麻烦。正是在这种来自家庭和政治的“双重压力”下,孙少安顽强拼搏,负重前行,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

除了不向命运屈服,孙少安的“仁”和“恕”也是书中的重点。无论家境多差,他从不表现出对家庭的厌恶和反感。他对全家老少的责任感使人们尊敬他。难能可贵的是,他能把对家庭的爱延伸到对村里村民的爱,这已经超出了农民狭隘的观念。这一点从当一个队的队长到招募村民到自己的砖厂工作,到慷慨解囊资助学生都可以看出来。然而,他对第一次创业失败的村民的“背叛”表现出了令人钦佩的胸怀,甚至在第二次创业成功后还帮助他们。孙少安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典型的“仁者”。

尽管孙少安只有高中学历,但他凭借自己的生活经历和聪明才智,对社会有着超越普通农民的独特理解。比如,他在第一次见到田福军时,就发表了“农民要放弃自己想做的事,不要老是指手画脚”的言论,其实质就是解放农村生产力;还有他在文革结束时成立的“生产承包责任制”,内容和改革开放后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几乎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