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部震动的小说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四个男孩和两个女孩,为了在一座孤山中了结这段恩怨,将用最古老也最有说服力的方式——决斗,让他们以后可以安静的生活。这时,“周围的山像是接到了什么命令似的咆哮起来。轰鸣中,山石滚滚而下,山体像无形的巨斧劈开,绿植像无形的大手撕裂,碎片像雪崩一样咆哮着冲向山涧……”地震!六个少年的生活怎么样?他们将如何面对这场灾难?他们之间的恩怨会以怎样的方式呈现?亲人如何找到失踪的少年?

这样的情节让我们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英国作家戈尔丁的《蝇王》。在一次未来的核战争中,一群英国男孩乘飞机离开英国,飞机在途中被击落,他们滞留在一个荒岛上。孩子们分成两组互相厮杀,伤亡惨重。最后,孩子们被大人救了出来,回到了人类社会,但是荒岛被一场大火烧成了灰烬。1983年,瑞典学院文学奖授予戈尔丁,形容《蝇王》“以清晰的现实主义叙事手法和多样而普遍的神话方式,阐明了当今世界的人类处境。”其实,人的处境往往是复杂的,王的《振动》给出了另一个答案。

起初,少年们疯狂地逃跑,石块不停地滚下来,挡住了孩子们的去路。六个男孩女孩不知道跑了多久,却跑不出山。想和钟雷决斗的少年黄春荣跑在最前面。突然,他的下半身被石块掩埋。随着“救救我”的尖叫声,五个人同时奔向黄春荣,救出了巨石下血淋淋的黄春荣。岩石再次滚落时,女学生顾芳芳腰部也受了伤。学习很好却因为在家卖菜被黄春荣欺负的钟雷,被同学称为“拿了别人手机的男孩”的于前进,在家里被视为社会流氓的元帅,引发男孩间决斗的美少女宋佳玲,都在小说中写出了他们激烈的矛盾和斗争。元帅想到了和他相依为命的奶奶,想一个人逃走。但是在被宋佳玲信任的话语所感动后,他决定留下来。他们心照不宣地想生,想死。唯一的一瓶矿泉水大家一起分享,一块口香糖给了身体最虚弱的顾芳芳。晚上睡觉的时候,受伤的黄春荣和顾芳芳被围在中间取暖,睡在一起。钟雷既往不咎,一次次带领黄春荣脱离险境。最后,在同伴的鼓励下,于前进自己爬出了大山,途中遇到了一条毒蛇。为了保命,完成通报任务,他毅然咬掉了自己的中指,顶着巨大的痛苦回到镇上通报,才使同伴获救。

寻找是这部作品的另一个重要主题。学校、家长、社会、同学都在不断寻找失踪的孩子,亲人的呼唤是青少年坚持下去、活下去的强大支撑。淘气的元帅从昏迷中醒来,想到他的祖母正等着他回家,他微笑着面对死亡。

作品除了这六个少年的叙事线索外,还运用了分散视角的结构,同时展现了人们在地震中坚强的毅力和大爱无疆的美好品质。元帅的奶奶在地震中被压在地上,动弹不得。她认为她的孙子需要她自己。从吃土豆到吃土,她硬是挺到了救援队自救,创造了生命奇迹。何平老师和吉杰老师都为了救人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救援现场出现了李泉幽、于飞跃、顾长勇、曹佳音等一串名字,还有很多没有名字的人用他们的身体去拯救别人的生命,用歌声去支持别人活得自信,去点亮别人的生命之光。惊天动地的场面让人落泪。难怪编辑在小说封面上有这样的警告:“一本需要用手帕阅读的书。”

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从来不缺少苦难题材的小说。苦难是社会性的、漫长的、悲惨的,它逐渐渗透到人的精神和品质中,往往为小说家所喜爱。但是很少有关于灾难的儿童小说。一方面,这与中国文学中天人合一的传统有关。说到自然,就是田园如画。在儿童文学的谱系里,有一种盲目乐观理想化的生命,甚至不敢说“死”,自然灾害更是乏善可陈。海德格尔说,“人是为死而生的”,因为知道有死,人类才能更加珍惜生命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看,《振动》在震撼了人们的情感、心灵、生活、人性之后,也为儿童文学创作提出了一个震撼性的课题。灾难的突发性、毁灭性和不可抗拒性,可能会让人们更多地思考人生的大问题。“生存还是毁灭”,哈姆雷特经常问的一个话题,有时候真的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还有其他力量控制着生命,不仅是人类的生命,还有所有动植物的生命。那些生命权是需要人来保护的,因为他们的生命与人类息息相关,就像支撑元帅奶奶活下去的小老鼠。希望人在震惊之后好好活着。这是震撼中的人性之光,不同于寓言《蝇王》,可能是中国儿童文学的一股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