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简介多尔衮简介

多尔衮简介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11.17-1650.12.5438+0),努尔哈赤第十四子。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完成大清统一大业的关键人物,清初实际统治者。贝勒被封在1626;1636年,因立功被授予硕睿太子称号;1643辅政,称摄政;1644年,指挥清军入关,清朝夺得中原,先后任命摄政王叔、摄政王叔、摄政王父;1650年去世后,先被尊为成宗义皇帝,后被顺治皇帝以叛国罪罢免。1778年,乾隆皇帝为他平反,恢复了瑞亲王的爵位,并评价他是“把国家立在基业上,成为统一行业的最杰出的人”。

参考资料:

://baike.baidu/view/6555。# 298026

多尔衮及其生平功过简介: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1650),努尔哈赤第十四子,顺治年间摄政王、太子何硕瑞,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拥皇太极第九子,年仅六岁的福临为皇位。多尔衮被立为摄政王,后来又升为皇帝和叔父的摄政王。当所有的礼物如打猎,开办学校等。,王公贵族要聚在一个地方伺候,也要给多尔衮“下跪”。

如遇元旦、庆典仪式,文武大臣在向顺治皇帝进贡后,要去朝见多尔衮。多尔衮一人以下,万人以上。顺治三年,多尔衮认为顺治皇帝的符号存放在宫中,每次出兵都要召封,非常不方便。于是,我派人把皇帝的印章搬到自己家里收藏。

今年以来,多尔衮所用的仪仗种类与皇帝相同,都是20种,而辅王的仪仗只有15,多尔衮与皇帝的差距越来越小。

多尔衮升任摄政王皇帝之父后,他的“仪仗、礼乐、臣服之人皆僭为至尊”,就像皇帝一样。在一切政务上,多尔衮不再有请示的谦卑,不服从皇帝的旨意,而总是称之为圣旨,就像皇帝一样。

顺治七年,多尔衮去古北口外打猎,打猎时从马上摔下来,死了。当顺治皇帝听说地震时,他带领王到东直门外五十里去迎接多尔衮的遗体。在接下来的上谕中,多尔衮被尊为“茂德皇帝修德、宽业、立功于民、诚尊义”,殿号为宗,丧事依帝礼。

扩展数据

轶事典故-给豪格的死亡

顺治元年(1644)四月一日,多尔衮即将远征大明的前夕,豪格的一位亲信报告豪格“谋反”。结果,几个忠于豪格的人被杀,豪格本人被废除了庶人的称号。这是一个奇怪的完全没有意义的句子。

三年后,顺治三年(1646)正月,已经牢牢控制了大权的多尔衮再次起用豪格,命他率军对付张。顺治五年二月初三,豪格在杀了让四川人闻之色变的“大西帝”后,凯旋回京。一个月后,他庆祝的热情还没有完全结束,霍格再次被定罪入狱。

这次他的罪名真的是罪有应得,没完没了。不久,40岁的豪格在禁闭中死去。有人认为他是被大明锦衣卫经过特殊训练、技术高超的后备人员所杀。

死后查不出死因。这可能是福临小皇帝痛恨多尔衮的原因之一,他的死是注定的。

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多尔衮

清代多尔衮简介多尔衮是怎么死的?多尔衮为什么没有变成艾辛乔罗多尔衮(1612 11.07-1650 1.02)?明万历四十年(1612)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多尔衮被封为贝勒;天聪二年(1628),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服蒙古察哈尔部。因为服过兵役,被封为“摩根代青”,成为正白旗的旗主。天聪九年(1635),多尔衮等人率军活捉并降服了蒙古力丹汗之子鄂哲,获得了玉玺。崇德元年(1636),因战功被封为和硕瑞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命多尔衮追击韩王氏。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在晋松战争中战功卓著。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吉尔哈朗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辅佐王,人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任命摄政王叔、摄政王叔、摄政王父。顺治七年(1650),在塞北打猎时冬天病死,被追封为“清成宗皇帝”,委以修远广业为民建功立业、尊义为业。两个月后,顺治八年(1651),多尔衮被剥夺爵位,坟墓被挖。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皇帝为他平反,恢复了瑞亲王的爵位,评价他为“把国家立在基业上,成为统一行业的最杰出的人”。多尔衮生平事迹: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 165438+10月17-1650 65438+2月31),清太祖努尔哈赤。明万历四十年(1612)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贝勒被封;天聪二年(1628),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服蒙古察哈尔部。因为服过兵役,被封为“摩根代青”,成为正白旗的旗主。天聪九年(1635),多尔衮等人率军活捉并降服了蒙古力丹汗之子鄂哲,获得了玉玺。崇德元年(1636),因战功被封为和硕瑞亲王。次年正月,皇太极命多尔衮追击韩王氏。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在晋松战争中战功卓著。皇太极死后,多尔衮、吉尔哈朗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为辅佐王,人称摄政王。顺治元年(1644),清军入关,清朝入主中原,先后任命摄政王叔、摄政王叔、摄政王父。顺治七年(1650),在塞北打猎时冬天病死,被追封为“清成宗皇帝”,委以修远广业为民建功立业、尊义为业。两个月后,顺治八年(1651),多尔衮被剥夺爵位,坟墓被挖。乾隆四十三年(1778),乾隆皇帝为他平反,恢复了瑞亲王的爵位,评价他为“把国家立在基业上,成为统一行业的最杰出的人”。多尔衮的命?唐太宗努尔哈赤第十四子多尔衮,生于万历四十年十月二十五日(1612 1.1.07),是唐太宗同父异母的弟弟。据说多尔衮长得最像父亲,深受父亲喜爱。努尔哈赤一度有意以他为接班人。未来努尔哈赤将有两个“中公大夫金”;地位相当于汉族的“皇后”。一个是皇太极的生母,蒙古妹子,死的很早。努尔哈赤死后,重新立“中宫大辅金”为多尔衮的生母阿巴海。满清制度是“子贵于母”,母亲的地位越高,儿子的地位就越高。多尔衮和皇太极可以说是地位相当的嫡长子。多尔衮一直以为父亲单于是要把汗位传给他。努尔哈赤死前,阿巴海带回的唯一遗诏,唯一奉命到达现场的大富,也说了同样的话。但是,当时多尔衮还只是一个14岁的孩子,没有军权和政权。皇太极已经是晋军之后政治地位最高的“四贝勒”之一。所以皇太极掌握大局,让所有大小贝勒推他继位。而且在他登基之前,他们把多尔衮的生母逼死,命她殉道。多尔衮肯定对这件事情怀恨在心;他一直认为皇太极不仅抢了他的血汗,还因为心虚而逼死了他的母亲。到皇太极去世时,他已经成年,是一个拥有正白旗军权、政务经验丰富的“睿亲王”。他自己的兄弟,英国的阿齐格王子和同样拥有兵权的河南的多多王子当然支持他。所以当时除了死了的皇太极,没有人比他更厉害,他自然想夺回可汗。当时大多数重臣并不反对多尔衮继位。因为他真的很有才华,很有能力。如果没有反对,他就能顺利登基。对手是黄旗、黄旗,由皇太极亲自挂帅。他们是皇太极的亲军,一直高人一等。如果多尔衮继位,他们就会失势,所以坚持立太子,维护皇太极的正统教派。当时最有权势的太子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他比多尔衮大三岁,也是一个军事成就突出,政治经验丰富的人。所以清朝分为三派,支持多尔衮,支持豪格,中立。形势非常严峻。都说一个国家一天不能没有君主,但是清朝的皇帝皇太极已经死了二十多天了,继位人选还没有确定。朝鲜的紧张局势和皇兄与皇子之争引发了前所未有的政治危机。谁最终解除了这场危机?小庄!她知道如果让这两个势均力敌的人互相争斗,清朝就完了。这两个人都不会让任何人。所以她提出了第三个候选人,她六岁的儿子福临。这位候选人有几个优点。就两个黄旗来说,他不仅是太子,而且因为他母亲的地位比豪格高,所以在母亲的财富方面,他比豪格有优势。如果你想要一个王子,我会给你。你还有什么要说的?而且霍格本来只有两个黄旗撑着,当两个黄旗停了,他就没法一个人唱了。更重要的是,她必须说服多尔衮让位。她首先被情感所感动。她和多尔衮是青梅竹马。努尔哈赤误将她嫁给了皇太极。虽然成了叔嫂,但她知道多尔衮一直对她有感情。当然多尔衮不肯放豪格,却让他所爱的布木布泰的儿子一直被考虑。而且,她答应让多尔衮摄政;反正福临太小了,多尔衮实际上是掌权的,这让多尔衮很平静。其次,有道理。他告诉多尔衮,如果多尔衮不肯让位,从而引起清朝内乱,上层就没有祖先,下层就没有子孙。这个帽子太大了,多尔衮不能忽视。更让多尔衮不得不担心的是,她还在威胁;她出生在蒙古,满蒙关系非常密切。蒙古的态度很重要。她以福临为蒙古的孙子,赢得了蒙古对福临的支持,并说服中间派同意她的激进计划。于是,让原本的气势成为支持福临的绝对优势,从而迫使多尔衮让位,解决了满清迫在眉睫的危机。虽然当时危机解除了,但也留下了后遗症。多尔衮依靠退位扩大势力,消灭异己,最终杀死了对手豪格。朝中的王公大臣有的依附他,有的不满,只好自保,不敢与他对抗。后来他连小皇帝都不在乎了。做一个同病相怜的伯侄关系,让小庄进退两难。多尔衮势力压倒一切,骄横跋扈。他甚至试图强迫晓庄与他复婚,但被陈晗劝阻。为了安抚他的情绪,小壮不得不强迫顺治拜他为父,以满足他的虚荣心。顺治渐渐长大,对多尔衮的仇恨,多尔衮也是心知肚明。这让多尔衮不得不担心,如果有一天顺治长大了,他会怎么样。而且,他想当皇帝的野心从来没有消失过。我其实是想废除顺治,自立为帝。小庄面临一个选择。她不是不爱多尔衮,而是不能坐视多尔衮篡位,对清朝造成伤害。她用心理战术打败多尔衮。顺治登基时,多尔衮和所有的王公大臣都写了效忠顺治的誓词。在当时的宣誓书中,多尔衮发誓要做一个公正的导演,绝不自私自利,排斥异己,忠于皇帝。如果他违背誓言,他会在短时间内死去。小庄给他看了誓章,指责他违反了誓章里的所有誓言!多尔衮死于关外坠马,死时才39岁,这对于一个当了一辈子兵的人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也许,是他违背了誓章里的誓言,让他有负罪感,所以他应该宣誓。按照被压迫的小皇帝和群臣的意见,多尔衮既然死了,就恨不得一下子把他打下十八层地狱,把他的同伴全部消灭。但小壮阻止了他们这样做,因为她知道,在他执政的八年里,和他关系不清的人太多了。如果多尔衮马上被清算,大家都会没有安全感。一旦这些人反击,就会造成不可控制的后果。所以多尔衮死后,朝廷也尊称他为成宗皇帝。为他盛大的葬礼,准备好巨大的悲伤和荣誉。直到两个月后,新政府的基础已经稳定,多尔衮的下属,试图保护自己,谴责他无法无天,并妥善根部雕出的多尔衮的邪恶势力。多尔衮当政时,威望以自我为中心,对待政敌郝哥很不公平。顺治五年(1648),迫害致死,打击当初反对他的两黄旗大臣,导致一些人对多尔衮极为反感,但也只能忍气吞声。现在多尔衮死了,他们还有翻身的机会。顺治八年(1651)二月,有人揭发多尔衮生前做了八件黄袍等事,于是王就攻击他,说多尔衮是行家,有谋反之心。刚刚执掌朝政的顺治,立即下诏,斩首多尔衮,退出祠堂,驱逐宗室,查封一切印信,无家产入仕。他的养子多尔衮重回祖位(多尔衮无子,抚其弟多多之子多尔衮),更有甚者,多尔衮陵墓被拆,身体被鞭笞,头颅被砍。短短两个多月,多尔衮的名声就大不相同了。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多尔衮经过一百多年的冤屈才彻底平反。乾隆皇帝特发圣旨,肯定多尔衮先率部入关,并“定边界,创世尺度皆绘。”找是欢迎世祖驾临京师,立国家之本,成大一统之业,这是最杰出的。他还说自己的言行载于《史记》“若不为之而泣,则知望将随其心而行,能真正忠于大恩,明白君臣之义,在历史上尤为难得”,并断然否定多尔衮。于是下令恢复多尔衮为瑞亲王的爵位,并令其“效忠”,加在玉玺上,这还是让多尔衮供养了自己的继承人。作为非常时期的非常人,多尔衮生前死后的非常经历告一段落。

清朝多尔衮是怎么死的?1650年,多尔衮打猎时从马上摔下来伤了膝盖,伴有咳血,最终于65438+2月31日死去。谥号易皇帝,39岁被谥号“清成宗”。

事实上,多尔衮生前的健康状况并不乐观。根据松山大战中的记载,多尔衮几天几夜没有休息,但很有可能是多尔衮在之前的事业中落后了。

多尔衮和弟弟多多关系很好。1649年,多多死于天花,对多尔衮也是一个打击。另外,多尔衮当时从马上摔了下来,咳出了血,极有可能造成肺部损伤。最终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也就是多尔衮的死。

扩展数据

多尔衮生平简介;

多尔衮,全名爱新觉罗·多尔衮,出生于1612。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孝烈武皇后的次子。他是清初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曾作为摄政王协助福临。

多尔衮的母亲夫差是努尔哈赤的一大幸事,因此多尔衮三兄弟的地位也相应上升。多尔衮以八岁孩童的身份加入了和硕的行列,但多尔衮是三兄弟中最不受宠爱的。每一次重大活动,他的哥哥阿齐格和哥哥多多都能参加,以六七的姿势给努尔哈赤磕头。

1626年,努尔哈赤病逝,母亲阿巴亥下葬。女真人14岁成年,多尔衮当时15岁。次年,她跟随皇太极进入蒙古,大有作为。1629年,多尔衮、皇太极攻破明朝边境,直抵北京,在广渠门大败袁崇焕、祖大寿的援军。

1631年,皇太极设六部,多尔衮掌管吏部。随后的四年,多尔衮辅佐皇太极,于1635年,成功征服力丹可汗,获得元朝的玉玺。皇太极次年称帝,多尔衮被封为太子硕睿,当时。1638.多尔衮下令南征,赢得了晋松之战。多尔衮掌管六部。

1643年,皇太极病逝,多尔衮、吉尔哈朗辅佐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登基为摄政王。之后多尔衮指挥清军进入中原,统一中原,实际掌控了皇权。然而,1650年,多尔衮在打猎时牺牲,被册封为“清成宗皇帝”,谥号义帝,时年39岁。

爱新觉罗多尔衮爱新觉罗多尔衮(1612 165438+10月17-1650 65438+2月31),清太祖。明万历四十年(1612)生于赫图阿拉(今辽宁省新宾县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天命十一年(1626),贝勒被封;天聪二年(1628),17岁的多尔衮随皇太极出征,征服蒙古察哈尔部。

摄政王多尔衮的一生?努尔哈赤十四子多尔衮,明朝万历四十年(1612)十月二十五日生于赫图阿拉。他的母亲阿巴亥姓乌兰纳拉。此时的努尔哈赤已经不再是地位低下的小部落首领,而是统一了女真各部的“聪明恭敬的可汗”,正在进一步发展统一事业,为清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多尔衮出生不到100天,努尔哈赤就率军攻打乌拉,最后灭了妻子阿巴海的家国。多尔衮和他的母亲有被打入冷宫的危险。但由于努尔哈赤优待投降者的政策,以及阿巴海的足智多谋和善良,他们母子平安度过了难关。久而久之,多尔衮也进入了太极的行列。公元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晋国取名天命。两年后,痛斥“七大恨”,向明朝发起进攻,拉开了明清战争的序幕。在反明战争的接连胜利中,后金内部的矛盾和斗争也不断发生。天命五年(1620)九月,努尔哈赤宣布废黜贝勒戴珊皇太子,“立阿敏太极、芒古太极、皇太极、德格、乐府、吉拉朗、阿济格阿前、多多、多尔衮为和硕真”。也就是说,多尔衮从这个时候开始,就成了参与国家大事的和硕队伍中的一个八岁小孩。这样一个改变后金政治格局的重要行动,始于当年三月努尔哈赤弃用夫差的替代。当时《大夫金》中的福查家主虽然加了四条罪状,但都缺乏充分的依据。比如,四大罪状之一就是戴珊与傅茶家关系暧昧。事实上,有人陷害了他们。夫差被抛弃后,多尔衮的母亲阿巴海接替她成为大福晋。就这样努尔哈赤爱屋及乌,多尔衮和他的兄弟阿齐格、多多地位上升。此外,戴珊因为事事关心而失去了父亲的宠爱,又因听信第二任妻子的谗言而滥用了儿子的信任,给觊觎他地位的人带来了反对他的借口,造成了前面所说的“太子”身份的屈辱。这样,在努尔哈赤治国的体制下,多尔衮兄弟第一次成为均势的支柱之一。多尔衮此时已经不是旗主贝勒了,只是和他的弟弟哆哆在一起。他毕竟还是个未成年的孩子,政治地位还不如阿齐兹,甚至不如多多。天命时期,没有多尔衮的踪影。天命元年(1616),可以亲自祭拜努尔哈赤的皇室显贵,其中阿济格和多多位列第六和第七,多尔衮则不得参加。尽管如此,除了四贝勒和他的兄弟,多尔衮是最牛记录的大师,超过了德格、吉拉尔朗、阿巴泰等人。当时也是厉害的太极。然而好景不长。努尔哈赤死于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一日。弥留之际,他召唤了他心爱的妻子乌拉·阿巴海,她似乎注定要死去。但贝勒对多尔衮三兄弟实力的快速增长早有担忧,于是在阿巴海被拥戴为可汗9小时后,逼迫他自杀,声称这是毛的“遗风”。此时多尔衮兄弟三人处境最为艰难。他们既失去了政治上的依赖,又面临着兄弟们对他们旗帜的争夺。谁知道未来会有什么灾难降临?皇太极继位后,虽然没有对他们动手术,但也通过三忠誓约贬低了他们的地位。尤其是皇太极在一系列加强皇权的行动中,打压了他们两支白旗势力。连戴珊、阿敏、曼古尔泰贝勒都处处被挤,多尔衮兄弟又怎么能幸免?但是皇太极知道,要想削弱对皇权威胁最大的三贝勒的势力,自己的力量是不够的,还得拉拢和扶持一些和他冲突不大的兄弟、子侄,其中就有多尔衮。天聪二年(1628),三月,皇太极废黜了依靠勇气和骄傲的旗主阿济格,用多尔衮取代孤山贝勒。此时多尔衮刚满十五岁。年轻的多尔衮在夹缝中挣扎求生,开始显示出他善于隐藏的过人才智。一方面,他紧跟皇太极,深得他的宠爱和信任,从不表露自己的远大抱负;另一方面,在战场上表现出超人的勇气和智慧,不断做出新的成绩。天聪二年(1628)二月,先随皇太极赴蒙古察哈尔多罗特部,大有作为。皇太极封他为“莫尔根代卿”,称赞他“智勇双全”。半个月后,他继任孤山贝勒。多尔衮少年时期的成功,为他日后的进步奠定了基础。天聪三年(1629),皇太极率军进攻明朝,多尔衮率部在汉儿庄、遵化、北京广渠门等战役中,收获颇丰。一年半后,他参加了大凌河战役,他也为攻克坚城立下了汗马功劳。天聪八年(1634),皇太极再次进攻明朝,多尔衮三兄弟进入龙门,在山西大肆掠夺。结果,“宣大是个大地方,庄稼受了伤,房屋到处被烧,城堡被占,人被杀得更多...无数活的动物被捕获”。当然,让他出名的是征服朝鲜和攻打蒙古察哈尔部。朝鲜和察哈尔被皇太极视为明朝的左膀右臂,是后金的心腹之患。天聪六年,皇太极虽被察哈尔击败,李丹汗死于青海大草滩,但其残余势力仍流散于长城内外。于是天聪九年(1635),皇太极命多尔衮率军消灭残敌。结果他先遇到了力丹可汗的妻子王母囊,和佐诺木泰吉,然后稀里糊涂的把力丹可汗的儿子鄂哲的总部给包围了,这才劝服了他,双方誓要归还。这一次,多尔衮不用一刀一枪,圆满完成了皇太极的使命。更重要的是,多尔衮从皇太后太素(单于之妻)手中得到了失传200多年的元朝玉玺。印章“化龙为新,光气尽毁”,后得之,给了皇太极一个称帝和吸引人心的工具。果然,皇太极闻讯喜出望外,亲自率领群臣等福晋出沈阳迎接得胜师,还夸奖多尔衮等人。皇太极亲自征讨朝鲜,多尔衮也在行列之中。他率军攻打朝鲜王子、公主、大臣居住的江华岛。他一方面极力劝说他们投降,一方面又“杀其兵而不杀之”。投降的朝鲜国王“在宫下十分谦恭”。这使得朝鲜君主及其臣民放弃了抵抗,减少了双方的杀戮。经过这两场战役,战局骤变,皇太极解除了后顾之忧,能够全力对付明朝。天聪十年(1636),改国名为清,年号为崇德,在南方称帝,已经与明朝平起平坐。多尔衮在这两大战役中的战功也让他的地位不断上升。在农历正月初一的新年庆典仪式上,多尔衮带领贝勒向皇太极行礼,与十二年前的情形大相径庭。当年四月,皇太极称帝,他被封为和硕睿亲王,在当时的六王中排名第三,当时年仅24岁。之后多尔衮率部数次攻明,战果辉煌。崇德三年(1638),授“都督”衔,率军破墙而入。他在巨鹿被明军击败,明军统帅卢象升战死。然后兵分两路,攻打山东和山西。多尔衮率部攻取三十六城,降六城,败敌十七阵,俘获人畜二十五万七千余人,活捉明朝一太子、一郡王、五郡王,给明朝以沉重打击。动兵后,多尔衮得到了五匹马、两万两白银的赏赐。崇德五至六年,多尔衮作为晋松决战的主要指挥官之一奔赴战场。起初,他被急于破城的皇太极惩罚,因为他违反皇太极的部署,私自派兵探家。然而,他作为郡王留在了军中。一方面多次提出作战策略,另一方面在锦州至塔山的路上率领四旗禁卫军堵截、击杀锦州,在攻破嵩山后率军围攻锦州,迫使明守将祖大寿在多尔衮大军之前领兵投降。晋松之战后,明朝关外只剩下宁远,清军入关只是时间问题。多尔衮不是一介武夫,这一点连皇太极都能看得很清楚。所以官制修改的时候,把六部之首的吏部给了他。根据他的推荐,皇太极分别提拔了府、范文程、包承先、等文官,用他们的才能治理国家。皇太极根据他的建议,对政府机构进行了重大改革,确定了八大官职。此外,文官和武将的继任和升迁,甚至管理各部的王公贵族都必须由他任命。多尔衮在治理六部的过程中,锻炼了自己的行政能力,为自己后来摄政准备了条件。更需要关注的是,多尔衮一直秉承着哥哥皇太极的意志,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崇德元年和崇德二年,皇太极两次打击岳毅,旨在压制其父岱山正红旗的影响。多尔衮等人猜到了皇帝的意图,故意加重了谴责。三年,崇德派人捉拿叛逃的新满洲,但戴珊稍显不公,被多尔衮抓住,上报皇太极,希望加重处罚。这些举动正是皇太极想要的。他一方面表达了对忠兄的欣赏,另一方面为了感谢他,减轻了对被议论者的惩罚。通过这种一对一的拉动,可以稳固我们的独家地位。但皇太极没有想到,多尔衮是在利用皇帝的信任,逐渐削弱过去攻击他和他母亲的人的力量,伺机而动,觊觎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