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的具体事例

1、《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在古代,有位名叫李商的人。有一天在街市上闲逛,在一家玉器店看到一块质地上好美玉,便买下了。就在李商刚付好钱,爱不释手拿在手里观赏赞叹自己好运时,这是一对夫妻看到李商手里的玉也很喜欢。

认为是难得一见的美玉,这位妇人的相公,因为今天是她夫人的生辰,所以想满足爱妻的心愿便上前与李商说明原因,想买下玉。说来也巧,“等一下,本少爷看上这块玉了。愿以双倍的价钱给你买。”一位脑满肠肥的阔少,边用手挖鼻孔,边讲道。

这位少爷正是明丽城的吴知府儿子。是个仗着他老爹地位,作威作福、欺善怕恶的主,很多人都很讨厌他。李商心想:“此人,一向不做善事,还欺压百姓。他只不过是贪图价值,而非真心喜欢。

我决不会让如此美玉,让给一个狐假虎威、让人厌恶的人。再说,这对夫妇这么看重此玉,毕是重情之人。”于是李商讲道便将此玉分文不收,赠送给了这对夫妇,而未高价卖给这位少爷。

2、谢榛送礼

明朝有一人名唤谢榛,瞎了一只眼,但他善作歌词,所作的歌词在民间流唱甚广。万历元年冬,谢榛到彰德,孙穆王亲自接待他,饮酒畅谈之余,孙穆王便让自已的宠姬贾氏在帘后弹唱,贾氏唱的是谢榛所作的一首竹枝词。

孙穆王见谢榛听得十分出神,干脆叫贾氏出来拜见,贾氏长得非常漂亮,她接着又把谢榛所作的歌词都唱了一遍,谢榛十分高兴,起来说:“夫人所唱的,不过是在下粗浅之作。我当重作几首好词,以备府上之需。

”次日,谢榛即奉上新词十四首,贾氏把它们一一谱曲弹唱,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孙穆王见两人如此投机,便在次年元旦将贾氏及一些丰厚的礼品送给谢榛。世称孙穆王成人之美,有君子风度。

3、郢人运斤

古代有个郢人,长于挥舞斧头,他可以把斧头舞成一阵风。郢人表演的时候,有一个搭档,名字叫质。质的鼻子上涂上薄薄的一层石膏粉,郢人一斧头舞下去,可以将石膏粉削去,而不伤到质的鼻子。

庄子说这个故事,一方面是表彰郢人的高妙技艺,另一方面也是赞美质精妙的配合与一心一意的成全精神。后来质死了,郢人就再也不能舞斧头了。后人将质作为最好的朋友的代名。如果没有美妙的“质”来成全,再美好精彩的创造也会绝迹于世间的。

4、乐在其中

从前有个王子,他忧郁了。国王遍撒英雄帖,寻找能让王子快乐起来的秘方。后来,王子按照一个魔术师的秘方去做,很快就成为最快乐的人。

而秘方就是“每天做一件善事”。王子在每天给别人的帮助中,感受到了尊严、幸福和快乐。可见,人生在世,若能助人为乐,则乐在其中。若能日行一善,则日得其乐。

成人之美其实很简单,应该像春雨滋润大地一样渗透到生活中,成为我们向善的习惯。

5、“六尺巷”

张英,是康熙年代的一个重臣。他是安徽桐城人。张英早年就中了进士,后来在康熙那里,官做到大学士。有一年,他的桐城老家那边来人说,他们家要修建房屋,与隔壁邻居家一个姓吴的穷秀才家,因宅基地发生了矛盾。

张家与这家邻舍本来有过契约,规定两家墙角相连,可这个吴秀才这一次一定要张家把墙壁挪过去一些,张英人自然不同意,写书到京城给张英,让张英来收拾一下吴家。

张英接信后,只是在上面回了一句话: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家人见了张英的回复后,懂了,就不再争执了,主动退让了三尺地基造房子,而邻居这个吴秀才呢,非常感动,也退地三尺建宅院。

扩展资料:

关于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译文:“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则与此相反。”

原文赏析

1、这一章所讲的“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贯穿了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2、在今天人们往往以成人之“美”作为证明自己是“君子”的手段。毫无原则不分善恶地成全别人不见得是成人之“美”、而有时是在成人之恶,但只要这样做了,起码不会被求助者当作小人;而如果不成人之“恶”,起码求助者会认为他求助的对象是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