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小说走向成熟的标志是什么?

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是其代表作,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艺术趋于成熟。

明清小说。明清时期是中国小说史上的繁荣时期。自明代以来,小说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充分显示了它的社会功能和文学价值,打破了正统诗歌的垄断,取得了与唐诗、宋词、元曲并驾齐驱的文学史地位。清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兴盛衰落,向现代小说转变的时期。

明代小说明代小说包括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短篇小说又可分为文言短篇小说和白话短篇小说。长篇小说和白话短篇小说是在宋元说话艺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按照题材和思想内容,明代小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①历史演义小说。它是从宋元说话艺术中的讲史类发展而来的。历史演义是以世代相传的史实为基础,吸收野史杂说和民间传说的内容,加以扩展。“七分事实,三分虚构”是其特色。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最典型的历史演义小说,也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代表了历史演义小说的辉煌成就。在其影响下,出现了大量的历史演义,内容从古代传说到汉晋唐宋。著名的有《列国传》、《全汉书传》、《唐书传》等。其中,冯梦龙改编的《列国新传》成就较高,影响较大。②英雄传奇小说。也是在宋元时期讲历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与历史言情小说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拘泥于历史事件的世代演变,而主要是用更多的虚构元素来描写理想化的传奇英雄。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是其代表作,标志着中国古典小说的现实主义艺术趋于成熟。明中叶以后,出现了许多英雄传奇小说,最著名的是熊的《北宋传》和无名氏的《杨家府演义》。此外,郭勋的《明太祖冲锋轻旅记》和袁裕龄的《隋史遗作》也是明末影响较大的英雄传奇作品。(3)鬼怪小说。这类小说不同程度地受到宗教的影响,涉及鬼神,充满奇奇怪怪的幻想。吴承恩的《西游记》是最好的鬼神小说之一。《西游记》也是宋元时期文人作家在说话艺术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创作的。此外,许的《封神演义》也是颇有影响的一部。罗茂登的《三宝太监通俗演义》和董硕的《西游记》也广为流传。(4)爱情故事。是一部以社会现实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为题材,描绘各种世态人情的小说。以《金瓶梅》为代表。《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由文人独立创作的小说。它开始摆脱历史故事和传说对小说创作的束缚,转向现实题材,开始详细描写日常生活,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金瓶梅》之后的世情小说有两种倾向:一种是在世情描写上宣扬因果报应思想,如明末Xi·周生的《醒世姻缘传》。另一种则演变为才子佳人小说,如《玉娇梨》《好传》,写于明末清初。⑤公案小说。明末描写冤狱诉讼的公案小说的兴起,是社会黑暗和政治腐败的反映。比较有名的公案小说有的《海先生官公案传》,佚名的《包百公案演义》。这类小说在歌颂清官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的黑暗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公案小说一般追求故事的离奇曲折,而忽视对人物性格刻画的努力,艺术上比较粗糙,同时思想内容中也往往夹杂着迷信和封建说教。明代短篇小说以白话短篇小说为主,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明人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是模仿宋元剧本的产物,故称“拟话本”。现存最早的明代选本是《青屏山唐华本》。其中不乏对后世影响较大的白话短篇小说,包括明末天启年间冯梦龙主编的《三言》(余世明言、童眼、兴言)。这三部书都包括两个部分:宋元本和明本。后来,凌濛初模仿“三言”创作了“一刻惊”和“二刻惊”,合称“二拍”。都是仿作。《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作。明代白话短篇小说比小说更直接、更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其中,婚恋作品占了很大比重,反映了市民们进步的婚恋观,批判了封建礼教的不合理性,歌颂了青年男女争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争。有些作品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和黑暗政治,描写了人民的苦难。还有的描写小商人和手工业者的生活和思想,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戏仿书继承了宋元传统,一般故事性强,情节生动,感情色彩鲜明。其艺术手法更加成熟,尤其是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趋于丰富细腻。优秀作品有杜十娘的《怒宝箱》和玉堂春的《遇夫》。除了三言、二拍,还有《石点头》、《醉石》、《西湖两集》等明代的故事。明代文言小说是沿着唐宋传奇的线索发展起来的。比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有:瞿佑的《剪灯》、的《剪灯》、邵的《寻词灯》。明代文言短篇小说在写作上模仿唐宋传奇,缺乏创作独创性,所以成就不高,影响力远不及白话短篇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