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化的世界困惑的心灵——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札记

(写在前面:)

读者对一部作品的理解总是不断丰富的。

交流有利于个人理解阅读,不同的读者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丰富我们对作品的理解。

谢谢你和我交流,拓展和提升我们的认知。

“每当你想批评谁的时候...只要记住,这个世界上不是所有人都有你的优点。”

作者想通过“父亲”告诉我们什么?

盖茨比为改变自己的阶级、出身和命运付出了巨大而艰辛的努力。如果他是个普通人,可能不会改变什么。而且他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命运之后,依然保持着很多优秀的品质,依然在勇敢而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梦想和信念。

但还是让人感叹:他的梦想和信仰仅限于“雏菊”,“雏菊”给他的人生带来了最后的摧残和毁灭。

叹息之后的思考:贫穷、阶层固化、偏见会给年轻、热情、进取的心带来多大的伤害?一个社会如何保证上升通道的流通?多重利益如何保护?如何最大程度地保护人的平等、尊严和权利?

除了社会层面,盖茨比的个人因素呢?

盖茨比的故事给世界留下了怎样的警示?

物化的世界困惑的心灵——读《了不起的盖茨比》札记

决心要出人头地、改变命运的盖茨比在部队服役时爱上了富家女黛西。其实他爱的不是黛西,而是黛西所代表的富裕阶层和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之间有巨大的差距:阶级,金钱...在一个晚上,他占有了黛西——“因为他没有真正的权利去碰她的手”,所以他应该在可以的时候尽量占有。

这种“爱”是爱吗?

盖茨比“可能一开始就打算吃喝玩乐”,但他也发现“他已经把自己放在了追求一个理想上”。

黛西其实是他创造的一个梦。他和黛西走在一起:“盖茨比从眼角看到,人行道的各个部分实际上形成了一个梯子,通向树顶上方的一个秘密地方——他可以爬上去,一旦爬上去,他就可以吮吸生命的浆液,吞下无与伦比的神奇的牛奶。”在那个高处,有无限的神秘,那是生命的源泉,那是甘甜的牛奶,往上爬,他完成了生命的飞跃和重塑,他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生命有了新的境界和开始。

盖茨比发达了。但是黛西嫁给了汤姆,一个有钱的男孩。他在黛西家对面建了一座豪宅,每个周末都要大摆宴席吸引黛西。他自己,夜复一夜,在黛西码头看着一盏永不熄灭的绿灯。

如我所愿见见黛西。黛西高度赞扬了他的家庭。当他打开两个非常雅致的衣柜时,黛西突然把头埋在衬衫堆里,放声大哭:“这件衬衫太漂亮了...看到它我很难过……”黛西为什么难过?

盖茨比也敏锐地感觉到“她的声音里充满了金钱”。他可能潜意识里意识到黛西不是他想要的“黛西”,但他坚持要和黛西重温旧梦。

黛西和汤姆在感情上并不快乐。汤姆花花公子,不要改变他沾花惹草的本性。当黛西、汤姆和盖茨比在一起时,盖茨比要求黛西说她从来没有爱过汤姆。

黛西尴尬极了,她抽泣着喊道:“我曾经爱过他——但我也爱过你。”“现在我爱你,这还不够吗?”

这是爱吗?虽然几年来他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想着黛西,但黛西是他奋斗的动力和源泉。然而,这不尊重黛西的感情,让黛西很尴尬,也迫使黛西说她从来没有爱过汤姆。这是占有,是炫耀,还是“爱”?黛西看起来很有钱,但在两个都说“爱”她的男人中,她只是一个物化的工具。

汤姆确信黛西不会离开他。你为什么这么自信?其实也抓住了最本质的一点——“钱”

汤姆知道盖茨比发迹的一些秘密。“骗子!一个连女人手上的戒指都要骗的鸟骗子!”他说盖茨比是个骗子。他自己呢?感情上?在治疗女性方面?但他知道,像黛西这样的“黄金女人”是不可能离开这笔钱的。

黛西不小心开车撞死了汤姆的情人默特尔。盖茨比替她背黑锅,默特尔的丈夫在汤姆的唆使下意外杀害了盖茨比。在盖茨比的葬礼上,我以前的商界朋友(除了叙述者“我”)都没有出现。黛西连电话都没有,就这样随随便便地和汤姆出去了,开始了一段“美好”的旅行——故事的结局既残酷又悲伤。

盖茨比梦想改变自己的阶级、命运和生活,这没有错。只有当你有梦想时,生活才是美好的。这是一个“有野心”“有前途”的年轻人。然而,他为什么会如此毁灭呢?

他爱黛西,但他不爱黛西。他喜欢班级和他们在黛西背后的生活。富人阶层的生活对盖茨比有着猛烈的冲击和强烈的吸引力,这是很正常的。但是,用什么手段和途径拥有财富呢?通过小说中断断续续、不清楚甚至晦涩难懂的解释,读者可以知道盖茨比致富的途径和手段有相当一部分是游走在法律边缘或者钻法律的空子,甚至触犯法律...虽然盖茨对自己要求严格,朋友们都说他“人品极好”,但这并不能掩盖他不能公开讲述的秘史。这也让读者思考一个社会如何保持和加强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通和融合,如何从制度层面保证人们走上刚富起来的道路,缩小阶层差异,保护弱势群体和其他多元利益群体的利益。盖茨比成了富翁,并不是发自内心地真正喜欢“歌舞升平”和“饮酒作乐”的生活。他有意无意地与每晚来豪宅狂欢的那群人保持着距离,但他也深深地沉浸在这种虚无中,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满足感,无法自拔,更不用说审视着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虽然这与他自身、社会、时代的局限性有关。

雏菊是盖茨比的“不断添加叶子,用每一根漂浮的羽毛装饰叶子的梦想”。五年后,他遇见了黛西,“对视,超然。”真的是“超脱”吗?这一切都是靠非常沉重和奢侈的材料来保证的。就算有,也只是错觉,只在目光相遇的瞬间。过了一会儿,它就不见了。

盖茨比最终死于一场梦。幻灭的背后是贫富悬殊,阶级固化的对立偏见,人们的自私冷漠,整个社会的拜金主义.....盖茨比“拥有”很多财富,但所有这些“所有物”都在一瞬间离他远去。“一切如梦如泡,如露如电。”金钱不能给他带来快乐,唱歌、穿衣、晚上睡觉都不能给心灵带来长久的充实和慰藉。梦想破灭了,盖茨比也是。

盖茨比脑子里想的是什么?

世人心中的梦想是什么?

世界上,什么是值得追求的,什么是虚无缥缈的,腐蚀灵魂的?

小说写于1925。20世纪20年代,美国资本主义蓬勃发展。从农业文明到工业化的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代化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舒适。一些投机者在房地产交易和股票市场中发财。财富的多少成为成功的标准。人们开始盲目的赚钱,赚更多的钱,更快的赚钱,追求财富,追求更多的财富...消费者享乐主义和实用主义开始流行。《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个时代的缩影,凸显了浮华表面下的悲伤。

盖茨比有作者菲茨杰拉德的影子。菲茨杰拉德曾因收入微薄而断绝婚姻,直到其小说出版轰动一时、名利双收后才娶了自己的梦中“金童玉女”。"他的痛苦经历和‘农民被压抑的怨恨’加深了他对美国社会的理解。"菲茨杰拉德成名后,就像他笔下的一些人物一样,花了很多钱,这不仅影响了他的健康和写作,也常常使他违背自己的内心去写作,以取悦市场。“在真正黑暗的灵魂之夜...日复一日,总是半夜三点。”在物化的世界里,精神越来越空虚迷茫。......

盖茨比有很多优秀的品质。“他们跟你比不了一堆。”但如果一个梦想只是对物质的追求和成为“伟人”的渴望,它就变成了全部,却缺少了对为什么要拥有财富、如何拥有财富、拥有财富后如何生存的思考,这样的梦想就是海市蜃楼,没有生命力和延续性。

人是有意义的动物,仅仅依靠高层次的物质生活无法满足内心的需求,经不起对生命意义的追问。除了物质的东西,还要有精神和灵魂。精神的充实,灵魂的充实,才能带来更多的快乐和存在感。

资源丰富不仅仅是为了享乐,也不局限于个人狭隘的私欲或“梦想”。

《蜘蛛侠》里有一句话:“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而伟大的能力往往来自伟大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