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面一个君子都没有,至今流传1800多年,还选进教科书,这不是教人学坏吗?

三国里有刘备携民渡江的“仁”,关羽千里寻兄的“义”,孔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诚”和“感恩”...关羽,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关二爷,他被后人尊称为“武圣”,是忠义的化身;诸葛亮在那个战争年代,辅佐代表汉室正统的刘皇叔(当时的弱者),表现出了运筹帷幄的大谋略,使得他成为了我国智慧的象征。

三国里也有类似吕布、魏延等违背忠义之道的反面教材,旨在警示后人引以为戒。

我不知君子在你心中是一个什么概念?

在我看来,在一个硝烟弥漫的乱世,无论做人做事,能不违背忠孝仁义就可以称君子。因为身逢乱世,“命”可能都是朝不保夕,做事能不违背良心,就很难能可贵了。

看三国的人多了,我没听过有哪个人赞吕布的不义,夸魏延的不忠、欣赏阿斗的不学无术的。如果以书中有坏人这一条就认为这东西是教人学坏的,这样未免太片面了吧?

无论哪个时代,这个世界上永远都是有好人、有坏人,这才是现实。至于评判好坏的标准,倾向学习哪一种人,那就得看不同人不同的价值取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