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北慕容的来历?

来历:南北慕容都来自鲜卑,辽东。公元4世纪,慕容涉归长子慕容垂继位可汗,其后代在五湖十六国期间建立了颜倩、后燕、南燕等一系列割据政权。次子慕容吐古浑西迁至青海,其后裔建立吐古浑汗国。就这样,南北慕容出现了。

说起慕容,要知道三言的历史。“三燕”是指十六国时期东晋北部慕容家族建立的颜倩、后燕、北燕三个地方政权。都以龙城(今辽宁朝阳)为都城或首都,延续了百年,创造了朝阳历史上灿烂的“三燕文化”。因此,朝阳又被称为“龙城”、“三燕故都”,这一时期的文化被称为“三燕文化”。

一、三只燕子的历史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慕容鲜卑

慕容鲜卑是东胡人的后裔。东胡是一个自古以来就活跃在中国东北的古老民族。战国时期,东胡居住在燕国东北部,即现在的内蒙古赤峰、辽宁朝阳及其周边地区。燕昭王时期,将军秦凯率军攻打东湖,东湖被击败,向北撤退了数千英里。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不过胡”。燕国在东湖居住区设立上谷、渔阳、游北平、辽西、辽东五郡,并沿边境修筑长城。朝阳地区属于游北平县和辽西县。

东胡人后来发展成了乌桓和鲜卑部落。东汉时期,有两个部落,乌桓和鲜卑,先后居住在东北和北方边境郡县。鲜卑族之后又分为慕容、宇文、段。公元207年,曹操平定辽西柳城三县乌桓后,慕容鲜卑首领莫乘机率军进入辽西。公元238年,魏司马懿讨伐辽东割据政权公孙渊,墨子胡邦子率兵参加讨伐辽东之战。公孙氏家族在辽东被灭后,曹魏政权封莫为义王,莫开始在大箕城北定居。莫死后,经过其子、孙佘贵和几代首领,佘贵之子慕容垂后来被任命为首领。另一个参与回归的儿子吐谷浑,带兵到今甘肃青海一带,建立吐谷浑国。

慕容垂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政治家。他继位后,于公元238年领兵迁回辽西,住在图河青山。公元2 94年,他定都大吉城。自战国以来,辽西汉族文化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是东北和华北的咽喉。大小凌河流域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适宜农牧业,对慕容鲜卑立足辽西建立政权,争夺中原具有重要意义。

慕容鲜卑在辽西居住后,不断吸收汉文化的因素,逐渐将游牧经济转变为定居的农业经济。中原先进的思想文化、农业生产技术和货币、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和武器也传入辽西为其所用,从而加速了慕容鲜卑的汉化进程。为逃避战乱,大批在中原无法生存的流民和汉族知识分子涌向辽西,受到慕容垂的尊重,成为座上宾,为慕容垂出谋划策,制定法规,创办学校,为前燕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②颜倩(公元337-370年)

公元333年,慕容晖去世,他的第三个儿子慕容勉是平北将军,也是平州刺史慕容鲜卑的统帅。公元3 3 7年,慕容勉称王,以棘城之都燕为前燕国号。

公元341年,慕容穆派于洋、唐竹在柳城以北、龙山以西修建龙城。公元342年,慕容穆将都城从季承迁至龙城。东晋成帝派遣使节,正式承认慕容慕为燕王。

经过几年的激战,慕容穆消灭了段鲜卑和宇文鲜卑,使扶余和高句丽俯首称臣,大大扩大了颜倩政权的势力范围,成为东北霸主。

公元348年,慕容穆病死,子游继位。慕容毅“博览群书,精通文武。”慕容淼乘冉闵灭赵、冀之乱,率军南下,攻取,建都冀。公元352年,冉闵的都城邺城被慕容慕占领,魏冉去世。慕容瑜在季承正式称皇帝,并在该部门安置了数百名官员。季承现在在北京的西南部。所以历史上第一个以皇帝身份在北京建都的人就是前燕慕容淼。

颜倩政权成为一个南与东晋隔河相望,西与前秦为邻,东北为大后方,华北为主导力量的强大政权。

公元357年,慕容荻将都城从季承迁至邺城。公元360年,慕容垂死,子庸继位。

公元370年,前秦的苻坚、王蒙率军围攻邺城。慕容永率领文武百官出城投降秦国,前燕灭亡。前秦在故里建立平洲,以为平洲刺史,统管鲜卑的中郎将、镇和龙(龙城)。

③后燕(公元386-407年)

公元383年,前秦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利,那些投降前秦的慕容鲜卑贵族趁机揭竿而起,恢复国家。公元386年,慕容垂称帝,立百官,立太子,定都中山。据介绍,有尤、冀、平三州,即现在的河北、辽西。

公元397年,后燕慕容宝在中原被拓跋珪击败,无法立足,迁都回龙城。

慕容Xi当后燕皇帝的时候,生活放荡,生活奢侈。公元407年,冯巴和高云乘慕容Xi的葬礼之机,杀死了慕容Xi和郦王。严死后。

④北严(公元407-436年)

公元407年,冯巴和高云乘慕容Xi的葬礼之机,杀死了慕容Xi和郦王。

公元409年,高云被他的俘虏爪牙留功和桃仁杀死。高云被杀后,封巴为王,国号燕,建元太平,定都龙城。

冯巴继位后,吸取了后燕亡国的教训,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措施,使北燕国力恢复,政权相对稳定。

冯巴死后,他的弟弟洪峰杀了太子冯异,自立为王。公元436年4月,北魏派大将顾弼、鄂青进攻。魏军击败白狼,抵达龙城。尚书命令郭盛打开城门吸引魏军,此时高句丽援军也到了龙城,洪峰和龙城各家各户随高句丽大军东进。高句丽的军队洗劫了龙城的图书馆,并放火焚烧了龙城的宫殿。北燕灭亡了。洪峰到达辽东后,被安置在平果,两年后被高句丽杀死。

从公元342年慕容穆将都城从棘城迁至龙城,到公元436年北燕被北魏所灭。中间除前秦外,占了15年。三燕王朝以龙城为都城或在此停留了约80年。

(五)慕容鲜卑后三言

自北燕灭国后,拓跋珪将燕国统治下的鲜卑慕容族和汉族的大量人口同时迁往河北、山西等中原地区。鲜卑数百万慕容贵族和普通百姓为了保命,或改名换姓,或逃往远方,或溺死融化在中原各族人民之中。昔日繁华的龙城突然荒废。以龙城为中心的辽西广大地区逐渐变得默默无闻。曾经繁华一时的慕容鲜卑所创造的三燕文化,也随着燕国的灭亡,慕容的逃亡,时间的流逝而消失。

二、“慕容”的来龙去脉

(一)“慕容”的由来

“慕容”既是鲜卑中慕容部落的名称,也是姓氏。那么,慕容是怎么来的呢?

《金慕容会稽书》说其曾祖父莫琥珀(魏初),“燕国时,莫琥珀见多冠,步步摇之,乃敛发而攻冠,各部称之为步摇,而后音不正,故称慕容燕。”也就是说,当时北方汉人流行戴走摇冠(一种挂饰的帽子)。莫琥珀看到就喜欢,做了一个戴在头上一整天。鲜卑人见了他的打扮,都叫他“步摇”。因为当地语言“步摇”与“慕容”相近,后来就成了“慕容”。来自慕容涉归(?-283),他们干脆以“慕容”作为部落的名称和姓氏。西晋时,慕容涉归之子慕容晖占领燕北和辽东,自称鲜卑大汗,其后裔正式以慕容为氏。

但其实“慕容”这个称号出现的时间要早一点。据《三国志·舒威·鲜卑传》记载,东汉桓帝时(公元146 ~ 167年在位),谭将鲜卑分为东、中、西三部,慕容在中部鲜卑“大人”(首领)之列。但是在这里?。

手摇最初指的是一种首饰。韩流喜对珠宝的解读:“步摇,有珠挂其上,步摇也”。“步摇”应该是“步摇”的本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文献中频繁出现“步摇”一词,或称步摇,或称“步摇柴”、“步摇花”。

中国考古发现的行走物主要出土于慕容鲜卑的遗存中,大量是冠或头上的装饰品。首先,北漂坊前的燕早期墓葬中出土了两件金花束。北燕冯素福墓(公元415年)出土了另一种走摇服。是六枝走摇金花,是文献中慕容鲜卑贵族常用的“走摇冠”。

“慕容”和“不要”的发音在中国的语音中相距甚远,人们很难理解“语音错误”是如何发生的。奇怪的是,在今天的日语发音中,竟然保留了慕容(日语读作布瑶)和布瑶(日语读作后瑶)这两个词的古音,非常一致。这从民俗学的角度提供了另一个证据。这种来自中国北方的古音是如何传到日本的,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新研究课题。

(二)“慕容”姓氏的演变

从慕容晖开始,四五代的鲜卑慕容氏家族,在晋十六国时期的中国北方大地,南征北战,立国,叱咤风云,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但自从北燕被北魏灭后,鲜卑数百万慕容贵族和普通百姓为了保命,纷纷改名换姓,融合在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族人民之中。大多要么取慕容首字改姓穆或穆,要么取第二字改姓容。

随便举个改姓的例子。宋代杨门女将穆的姓氏和的文章《及其考证》认为是“慕容”字的音变。慕容作为古代鲜卑贵族,有着悠久的武学传统。欧阳修的《杨岐墓志铭》写道:“杨岐初娶穆容家,李家。”杨琦是杨的表哥。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先生曾在《与杨业父子的故事》一文中指出,杨岐嫁慕容,杨嫁慕容,是自然的,也是可能的。

也有少数人仍然坚持自己原来的姓氏,比如北魏的青州刺史慕容白药,五代十国的慕容燕朝,宋代的慕容赵岩等等。

再加上一些人集体移居外地,连民族名称都改了,姓氏更与“慕容”二字无关。比如有人认为锡伯族、土族是慕容鲜卑的后裔。

三言时期的重要人物。

(一)前燕人物

慕容垂(269-333),季承昌黎(辽宁义县)人。《晋书》称他“少年得志”、“豪迈大度”。晋武帝时被部里加冕为首领,就迁到大吉城。招募中原流民,任用汉人裴本,实力越来越强,于是在辽东建立割据政权,但还是获得了金的称号。其孙为帝时,谥号武帝宣。

慕容勉(297-348),十六国以前的闫国军人。他从333年到348年在位。人品是真的,慕容晖。《晋书》载“熊绎多能少谋,精于经学天文”。建武三年(337),自称燕王。不断扩张土地,成为东北地区强大的割据政权,后迁都龙城(辽宁朝阳)。文质彬彬,勤于教学,学生多达千余人。破高句丽,攻扶余,灭鲜卑宇文部。

慕容荻(319 ~ 360)原名。他从348年到360年在位。字玄英,慕容子木。《晋书》载有他的“雄才大略,博览群书,文韬武略”。死,继位颜。吴钊之后,他入侵黄河流域,消灭了冉闵。352年,他称帝,国号元。迁都邺城后。慕容荻是第一个在北京称帝的人。

慕容柯(?~ 366)十六国前的严陈。字弓玄,慕容子木。《晋书》载其“英气正正经经,言无不尽,理天下大事也。”从远征算起,久战而立。封太原王拜中,录群臣。慕容荻死了。他辞去了王位。辅佐慕容永称帝。

(2)后言字

慕容垂(326 ~ 396)是后燕十六国的创始人。他从384年到396年在位。字明道,慕容子木。《晋书》有其“不含糊,不妥当”之处。“旅途愉快。”当初他是慕容的国王。后来由于慕容这个老师的排挤,去了前秦。苻坚战败,自称燕王。复兴后的燕国灭了西燕,国力大振。396年,率军攻打北魏,战败病死。

慕容Xi (385 ~ 407)是已故的闫国军。他从40L年统治到407年。一寿,字闻道,慕容垂儿子。他第一次是河间王。慕容生即位后拜为尚书仆从,一路领先。招募高句丽、契丹,个个勇武冠将。盛死后,太后为了国家多难,入宫即位。在任上实行胡汉分治政策。建一个伟大的工程,打几年仗,滥杀无辜,偏袒小汉奸。被冯巴将军等人杀死后,国家灭亡。

(3)北燕人物

高云(?~ 409年)

北燕之君。他从407年到409年在位。子玉子,又名慕容云,朝鲜族。《晋书》载“申申有大量之资,重而欲言,而人咸则以为愚”。因武功高强,被慕容宝收养,赐姓慕容。石人·余浪。在后燕末年,慕容Xi在政治上很暴力,每个人都很愤怒。大将冯霸等持云为主力,杀了。云无功德,为主。他即位后,经常怕自己,宠爱壮士护卫。被左右夹击后。

冯八(?~ 430)北岩创始人。他从409年到430年在位。字文琪,昌乐新都(河北蓟县)人。《晋书》中有“义重于言,宽以待人”的记载。他曾经是侯颜仲伟将军。燕国的皇后慕容燕很残暴,所以他杀了Xi,推了高云。高云被一个新近自立的大臣杀死,建立了北燕政权。在位时“鼓励农桑,勤于政事”,“省吃俭用,少纳赋税”,维持了局部治安局面20余年。

洪峰(?~ 438)闫国军北部。他从430年到436年在位。单词识字。冯巴死后,弘杀了自己的儿子,夺得了皇位。他在位期间,宗室互相蚕食,国力衰弱。太炎二年(436),魏军攻燕,畏洪,烧龙城宫,东征朝鲜。北燕死了。被高丽杀死后。

四三燕佛教

(一)前燕佛教

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地区由匈奴、鲜卑、颉颃、氐、羌等少数民族建立的“五湖十六国”统治。当时社会认为佛教是“拜神”,胡人应该拜。所以这些少数民族统治者大多信奉佛教,利用佛教来加强统治,所以大力提倡。北方佛教兴盛。

北方地区的佛教起源于后赵时期萨满教土城在西域的传播。此时正值鲜卑慕容氏占领辽西,迁都大吉城。此时鲜卑慕容氏在东北各民族中率先学佛,开始信佛。

《晋书九》记载:“东晋永和元年(公元345年),有黑龙、白龙,各见于龙山。我亲自带领一群人去观察,走了200多步就到了龙那里。牺牲太大,两条龙打了第一场就走了。君乐,归宫,赦其疆域,称新宫龙,立龙翔佛寺于山上。”这说明前燕统治者不仅信佛,而且修建佛寺建筑。从此佛教传到了鲜卑慕容氏占领辽东的高句丽,以至于高句丽人开始信佛。佛教在东北逐渐传播开来。

通过文献检索,东北地区十六国时期修建的佛寺只有两座,分别是吉林集安和朝阳凤凰山。高句丽于公元375年开始在马鲁多(今吉林省集安市)建立小门寺和依维林寺,而《朝阳凤凰山龙翔佛寺史志》记载为公元345年,比马鲁多佛寺早30年。所以龙翔佛寺是迄今为止东北最早的佛寺,堪称东北佛教祖庭。

(2)后延佛教

颜死后,复国王以和尚为谋士,参与军事决策。慕容垂经常举行法会,祈求佛祖保佑,为后人留下一首诗:“慕容忧怒,焚香为佛会”。

慕容Xi,后燕的另一个国王,虽然放荡无情,但却信奉佛教。在他最喜爱的妃子傅氏死后,他要求僧侣们为傅氏诵经并给戴孝穿上衣服。

公元390年,以方丈为皇帝的起义队伍从北平(今河北遵化东)杀至白浪城(今喀左黄道营子),对后燕政权构成严重威胁,后被镇压。

由于统治者的大力倡导,佛教在辽西广泛传播,官僚、贵族和普通百姓竞相信仰,佛教的影响日益扩大,已经渗透到燕国的政治、军事和社会生活中。

(3)北燕佛教

北燕时期,僧人辈出,佛塔建成,盛况空前。在中国的代表作《高僧传》中,记载了北燕时期和北魏初期的七位高僧。他们有:

去印度取经是无止境的(又称法庸);

著名佛学翻译家鸠摩罗什的弟子有谭武成、谭顺;

对擅长佛教雕塑艺术的僧人的解读;

焚身供养佛谭红;

建康(今南京)栖霞寺,开山祖师,释法;

建康灵根寺石。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没有穷尽。公元420年,他率领孟、等25人从龙城出发,长途跋涉,历尽艰辛,到印度取回了一部梵文《观音经》,并翻译成中文。在南北广为流传,后被收入《大藏经》,为世人所传诵。他将从他在西方天堂的旅行和经历中学习,并写一部关于这个国家的传记。可惜这本书早就失传了。谭无极在中国佛教史上的贡献,不是法显和玄奘能比的。但他是继法显之后中国第一个西学取经的人,比唐玄奘早了207年,为中国佛教文化的发展和中国与古代的文化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一个值得后人敬仰和大书特书的历史人物。

此外,四大高僧谭武成、谭顺、全和尚、法度也是佛教史上不可忽视的人物。

佛寺建筑是僧人斋戒、念经、传法的场所,是佛教文化的载体。三燕时期修建了大量的佛寺建筑,主要分布在城东的龙城、岩斗、龙山等地。不幸的是,他们没有一个活到了今天。龙山自慕容慕昭修建龙翔禅寺开始修建,后又陆续修缮扩建,形成了由众多佛寺组成的大型佛寺建筑群。可想而知,当时龙山上塔寺众多,建筑宏伟,信众众多,佛教兴盛。前面提到的高僧谭无极和谭红很可能是当时龙翔寺的住持或法师。正如著名佛教史专家汤用彤所说,燕都龙城是“北传佛教三宝繁盛之地,北传佛教的重要源头”。相比之下,当时的东北,除了高句丽皇室早已信佛,在都城马鲁多建了几座佛寺之外,其他地方还没有被雨淋过。

5.三燕时期的重要考古发现,以燕都龙城为代表。

(1)半个世纪以来三言墓的发现和研究。

从1960年《辽宁省北票市房身村金墓发掘简报》公布至今,近半个世纪过去了,已发现的三岩墓葬有:北岩冯素福墓、后岩墓、东晋元太子壁画墓、八宝村一号墓、大平房村壁画墓、 北庙村一号、二号墓,单家店壁画墓,金代沟门子壁画墓,12砖厂、88M 1两晋墓,一姓墓,田墓。

更重要的是,有可考主人的冯墓和有年表的崔氏墓的发现,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特别是在北票的喇嘛洞墓地,* * *发现了420座三燕时期的墓葬,占地面积约10000平方米,是中国北方迄今为止见到的最大的三燕文化墓地。

苏白是第一个对其进行全面研究的人,他写了一篇重要的论文《东北、内蒙古鲜卑遗物——鲜卑遗物集》。后来,在1987年,姬旭先生发表了《鲜卑慕容部遗存初步调查》。最早关注和研究慕容鲜卑马具的高东写了一篇《慕容鲜卑、高句丽、朝鲜、日本马具比较研究》的论文。孙首道和徐炳坤先生都考察过北方游牧民族的骑射。还有人研究过慕容鲜卑的金步摇饰,铁甲骑乘装备,以及陶器的演变。

(2)燕都龙城重大考古发现

近年来,在朝阳老城区开展的考古工作中,先后发现了三言古都、北塔下三言龙宫基址、其上北魏冯太后所建的四言佛图、北塔东南三言宫城门址、柳州北、东城门、西、东、北城墙以及大量遗迹。研究三言的历史文化,探讨中国古都的发展及其对韩日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因此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一度被评为1995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此外,位于北票市大板镇金陵寺村西北的魏晋建筑群遗址,可能与史书记载的曹魏初年慕容鲜卑始祖莫胡布从长城进入辽西时“在北部创建”的历史事件有关,也是一处重要的三言建筑遗迹。

公元402年(说公元403年)慕容所建的龙腾花园,经历史学家朱自芳先生实地考察,推测在今朝阳以北7公里的木子婴村附近的“东团山子”和“西团山子”遗址,可能是龙腾花园的景云山和宫殿建筑遗址。

第六,三言文化的影响和意义

在三言丰富多彩的文物中,最具民族特色和研究价值的是金步摇饰和马具。

金步摇饰是辽西慕容鲜卑特有的重要服饰。在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金属饰品中独树一帜,是除马具外少有的对三国时期的朝鲜和古坟时期的日本产生深远影响的器物之一。这种金饰在颜倩之前的鲜卑墓葬中都有,几乎可以作为评判慕容鲜卑建国前早期墓葬的一个标志。

慕容的挽具系统现已成为三言文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关于慕容垂挽具的东传,学术界普遍认为:

慕容垂挽具(3世纪末至4世纪中叶)-高句丽挽具(4世纪中叶)-朝鲜半岛挽具(5世纪起)-日本列岛挽具(6世纪起)。换句话说,东北亚的马具起源于慕容的马具。

魏晋南北朝时期,以金布饰和马具为代表的慕容鲜卑骑乘文化(即三燕文化),通过河西走廊丝绸之路和北方草原丝绸之路交汇处的龙城,大量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并与当地文化相结合,使骑乘文化在更广阔的地区得到发展和繁荣,在东北亚文化交流史上占据了极其辉煌的一页。这也是慕容鲜卑和三言文化研究受到国内外学者关注的原因。

从中国历史来看,鲜卑的慕容氏家族和他们建立的三燕地方王朝,曾经在中国各民族大融合和历史文化发展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燕都龙城在中国古代史、都城发展史、东西方文化交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