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琏(胡琏兵团十八军)是什么职业

今天小编辑给各位分享胡琏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胡琏兵团十八军分析解答,如果能解决你想了解的问题,关注本站哦。

怎么评价胡琏

如何评价胡琏?抗日的猛虎还是抛妻弃子的陈世美?

(历史知事原创作品,谢绝转载)

胡琏,陕西渭南人,黄埔四期毕业,这一点和张灵甫很相似,不过张灵甫一开始在胡宗南手下干,后来转到王耀武手下,是抗日战争中的一员虎将,而胡琏,则是兼具了老虎的勇猛和狐狸的狡猾,是国民党将领中的优秀代表。

一,军事史上的“第一名将”。

在台湾军事历史中,张灵甫、李仙洲、邱清泉等人大都被贬低得如粪土一般,唯独对胡琏的军事才能推崇备至,对于胡琏,有一句经典的评价是“十八军胡琏,狡如狐,勇如虎。宜趋避之,保存实力,待机取胜。”用狐狸的狡猾和老虎的勇猛来比喻胡琏的军事能力,可以说是恰如其分。

黄埔四期毕业后,胡琏直接进入了国民革命军当排长连长,1928年,胡琏命运发生重大转折,成为了第十一师第六十一团的连长。此时11师的师长,正是后来成为蒋介石头号亲信的陈诚。之后,随着陈诚不断升官,胡琏也跟着水涨船高,逐渐成了土木系骨干。败退台湾后陈诚成了蒋介石的行政院长,而胡琏则负担起金门前线的防御,人称为“金门王”。为了贬低蒋介石在大陆时期的第一亲信胡宗南,这位台湾时期的第一亲信将领,被人编出了“十个西北王不如一个金门王”的顺口溜。

在中原大战和对中央苏区五次围剿战斗中,胡琏充分发挥“猛如虎”的特质,悍不畏死英勇作战,从一个连长升为了团长,不过肩上的将星始终是虽然没有,脸上的伤疤始终昭示着他的悍勇。

其实,胡琏这个人,每次大战恶战之时,一定要唱高调让全体将士杀身成仁。可是同时,他也始终为自己准备了退路,一旦形势不利,保命要紧,这就是“狡如狐”的特质。

二,抗日战争的王牌悍将。

淞沪会战中,胡琏担任十八军第十一师第六十六团的团长,奉命守卫上海北面的罗店地区在罗店这个血肉磨坊中,日军不断用飞机大炮轰炸66团阵地。胡琏则多次组织敢死队,用手榴弹炸坦克,用机枪火力封锁日军,曾一昼夜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这一战,胡琏打出了十八军的威风,也没有像谢晋元那样陷入重围。逃出战场后,他升任了旅长,在九华山抵抗日军,配合海军特种部队一年内在长江皖赣江面炸沉日军舰船六十余艘。

随后,胡琏升任了第十一师长副师长,师长是方靖。十一师驻扎当阳,就是当年曹操差点灭掉刘备的古战场。胡琏鼓励国军将士,要像张翼德赵子龙一样大闹长坂坡,打击日寇侵略气焰。日寇的疯狂进攻下,胡琏和方靖抵抗一个星期,只好撤退。

1942年胡琏升任11师师长,驻守宜昌三峡的石牌要塞,退无可退,背后就是陪都重庆。胡琏担当如此重任,带领全师将士祭拜天地,誓与要塞***存亡,随时准备以身殉国。当蒋介石问胡琏,有没有信心守住阵地,胡琏则说“成功虽无把握,成仁确有决心。”取得蒋介石欢心的同时,胡琏也准备好了逃走的木船。不管怎么样十一师守住了石牌要塞,歼灭日寇1000多人,保证了鄂西会战的胜利。胡琏也因为这次战斗的胜利,获得了“青天白日勋章”。

1944年,胡琏再次升官,成了十八军军长,1945年参加了保卫湘西的雪峰山会战,取得大胜。淮海战役中,胡琏担任黄维第十二兵团副司令,蒋介石把他空降到战场上,而他则是在最后关头找到了骑兵团,迅速逃离战场。

三,胡琏的财与色。

国民党将领,谁也逃不过酒色财气四个字,胡琏也不例外。

胡琏这个人爱财如命却取之有道。他曾对赵秀昆说过:“我们一旦当了师长,首先搞它二百两,打个基础。”可是对于那些英勇作战的讲师,始终不吝啬打赏,对于打仗怕死的部下,胡琏毫不留情,曾枪毙一个放弃据点的工兵营长。

胡琏在陕西老家时,14岁就娶了结发妻子吴秀娃,他对这个妻子没有感情,当他离开冯玉祥军队当秘书的工作准备南下去黄埔读军校。吴秀娃卖掉了娘家的青苗田产砸锅卖铁让他去。胡琏对天发誓要报发妻恩情。可是当他当了营长后,就娶了长官曾伯熹的妹妹曾广瑜。在曾家的帮助下,胡琏得以飞黄腾达,官越做越大。这就是现代版的陈世美嘛!

不仅如此,曾广瑜还把自己的堂妹曾广仙介绍给胡琏,过上了两姐妹***侍一夫的生活。曾广瑜给胡琏生了三子一女,分别为胡之光,胡之辉,胡之耀,胡之兵,曾广仙给胡琏生了四个女儿,分别为胡之玉、胡之玲、胡之洁和胡之清。

1977年,胡琏在台北去世,终年70岁整。

给我介绍下国军将领胡琏

胡琏

(1907-1977)

胡琏,原名从禄,又名俊儒,字伯玉,汉族,陕西华州(今陕西华县)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四期步科,南京步兵学校,革命实践研究院第一期,美国陆军参谋大学毕业。曾任蒋介石嫡系部队第十八军军长,第十二兵团副司令,1949年去台湾后,担任过金门防卫军司令、陆军副总司令及"总统府"战略顾问,一级陆军上将军衔。1907年11月16日(光绪三十三年十月十一年)生于陕西华县会同坊北会村贫寒农家。曾任中国国民党第七,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

早年岁月

12岁进华县高等小学念书,1925年小学毕业后,投国民二军冯子明旅当文书,1925年考取广州黄埔陆军军官军校,入入伍生总队。1926年3月,军校改名中央军事政治学校,胡被编入第四期步科第一团第七连学习,不久加入中国国民党。

1926年10月,胡在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师排,连长。1928年冬任第十一师第六十一团连长。后在陈诚的第十八军任营长、团长。1929年至1930年,随第十八军参加蒋桂战争、蒋冯战争及中原大战。因作战勇敢,胆识过人,深受陈诚赏识,被升任第十一师营长.

1931年至1934年,跟随陈诚参加对中央苏区的第三、四、五次“围剿”,因功于1933年8月升任第十一师第六十六团团长。1935年起,又随罗卓英在浙西南继续进攻红军。

抗战烽火

1937年初,淞沪会战爆发后,胡所在的陈诚任军长的十八军第十一师第六十六团开赴上海,1937年8月率部参加淞沪会战。胡团奉命守卫上海北面罗店地区。日军以罗店为突破口,派飞机轰炸、大炮轰击六十六团阵地,施放烟幕弹,以坦克掩护步兵冲击。胡琏组织敢死队,用集束手榴弹炸坦克,又组织机枪火力网封锁日军前进通道。有时组织部队主动出击与敌人进行肉搏战,以杀伤敌人。有时一昼夜打退敌人十几次进攻,顽强地坚守了阵地。

淞沪会战后,胡琏升任第六十七师步兵第一一九旅旅长。第二年胡琏随部挺进苏南开展游击战,重创敌寇。其部四零一团团长邱行湘直捣_阳、宜兴一带,直逼苏浙边境张渚诸地,使日寇沪宁铁路交通受威胁。

1938年6月,胡琏司令部设在九华山,他亲自到前沿阵地了解情况,发现日寇在江岸各地修碉堡,并有重兵把守。他为了配合海军特种部队在长江布雷,将沿线据点中的敌人引开。一天胡琏指挥部队突然向敌人据点发动攻击,迫使敌人放松对沿江的巡逻。扮成“船夫”“渔民”的海军特种部队乘机在江面布下水雷。一天夜晚,胡琏又派出一支部队向敌人碉堡突击,日寇摸不清中国军队的虚实,不敢出击,海军特种部队又一次在江面布下水雷。在胡琏部和其他部队掩护下,海军特种部队一年内在长江皖赣江面炸沉日军舰船六十余艘。

1939年,胡琏率部开赴湖南,参加第一次湘北会战并升任第十八军第十一师副师长(师长方靖)。

1940年参加枣宜会战。1940年5月21日,日军第十一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占领襄阳后,经宜城、南漳,直逼宜昌。第十一师奉命从长沙驰援湖北当阳。5月底,十一师在当阳构筑工事完毕,师长方靖在临战会上告诫:“当阳长坂坡,是当年三国时刘备破曹操处,此次战斗倘若当阳失守,宜昌不保,日寇就会将我们窒息西南,国家生死关头到了,我师必须人人做张飞、赵云,使日寇有来无回。”胡琏接着说:“我们就要想当年张翼德大闹长坂坡那样,杀的日本鬼子片甲不留。”

6月9日,日寇向第十一师阵地疯狂进攻,在当阳西北九山子高地,双方反复争夺。胡琏亲率第三十一团增援,同时派另一支小部队抄敌后路,敌怕陷于包围之中,慌忙撤退。方靖、胡琏在当阳与日寇激战一周,重创敌军。后撤至大峡口、风洞河一带抗击日寇。

1941年调任福建预备第九师师长。1942年调回第十一师师长。

1943年率部与日寇争夺石牌要塞作战中取胜,保证了鄂西大捷,因功荣获青天白日勋章,并于7月13日任十八军副军长。同年带职调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何去何从室高参。

1943年5月25日,在湘鄂边境德日寇占领要隘渔阳关后,渡过清河逼近石牌要塞;日寇第三十九师团主力,在敌酋高木义人率领下,从南面沿长江进犯石牌要塞。

胡琏将军简介

提到十八军,就必须介绍一下国军名将--常胜将军胡琏。胡琏,字伯玉,老黄埔出身,毕业后就在黄埔学长陈诚、罗卓英的十八军手下服役。其人勇谋兼备而不骄,在战场上的表现确比其同僚们略高一筹。他有张灵甫的“悍”,但无张灵甫的“骄”;其“忠”不比黄百韬少,其“谋”绝比黄百韬多。胡琏喻为“虎性”与“狐性”的结合体还是恰如其分的。

胡琏的原型是谁?

胡前宽国民党并没有这个人,而是《一代枭雄》里面的的角色,他的原型是国民党军官胡琏。

胡琏谐称“狐狸”,是蒋介五主之军的:整编第师师长。抗战争初期淞沪会战中,整编第师在罗店与军展开拉锯战,战死千军,整个罗店流成河,被军称为“磨坊”。

九四三年,整编第师镇守鄂西牌,成为了决定中国命运的要塞,牌保卫战军付出七千多的重伤亡之后撤退,保住当时国民党陪都重庆。

1944年,作为嫡系主,在不久之后的湘西雪峰会战中,和74军联作战,整个战役历时55天,击毙军12400多,击伤23300,解放战争时期,泽东特发通告给华野,中野,中野不但对整编师度警惕,乎是轻易不与之交战,能避则避。

胡琏(1907年11月16日~1977年6月22日),字伯玉,汉族,陕西华县(今陕西华州区)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属陈诚的土木系,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统治大陆后期的著名将领。与胡宗南并称“二胡”,前者号称“金门王”,后者号称“西北王”,但在蒋军中流行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

1932年后,历任国军第18军营长、团长,曾参加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军事“围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陆军第67师旅长,第11师副师长、师长,第18军副军长和军长,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参谋。曾率部于鄂西保卫战中死守石牌要塞,获青天白日勋章。

连接:胡琏:国民党一级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