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生平简介
林语堂(1895 10 10月10-1976 3月26日)民国时期的文学家、发明家。福建漳州龙溪人,出生于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他的本名是乐和,他的名字是玉堂,后来改为玉堂。他拥有圣约翰大学英语学士学位、哈佛大学比较文学硕士学位和德国莱比锡大学语言学博士学位。
曾任北京大学英语系教授、厦门大学文学院院长。最后定居香港,担任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国际笔会副主席。1940和1950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一生
林语堂于光绪二十一年(1895)八月二十二日出生于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父亲是林志成牧师,有9个孩子,林语堂排行第五。
1912年,林语堂在圣约翰大学学习英语,1916年获得学士学位。毕业后,他在清华大学英语系任教。1919赴哈佛大学文学系学习,1921获得比较文学硕士学位。
然后他去了法国参加基督教青年会。
同年赴德国学习语言学,先赴耶拿大学,后赴莱比锡大学,以1923的《Alt汉语语音学(Altchinesische Lautlehre)》博士论文获得博士学位。1920年,她嫁给了廖翠凤女士,廖翠凤女士出生于一个富裕的基督教家庭,两人相守终生。
1923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英语系系主任。1924后,是《语丝》的主要作者之一。65438-0926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同年任厦门大学文学系主任。65438年至0927年,赴武汉任中华民国外交部秘书。
在随后的几年里,他创办了一些文学刊物,倡导“以自我为中心,以休闲为导向”的杂文,对后来的文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24年5月,英文单词“幽默”翻译成“幽默”。有人说这是“幽默”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中文里,其实不然。这只是英语单词“幽默”第一次被翻译成中文。
林语堂在1930年代编写的启蒙英语读物,以及张其昀和戴云贵编写的初高中物理教材,已成为中国所有学校的通用教材。
1935之后,他用英文写了《吾国吾民》(1935)、《北平的时刻》(1939)、《在美国的颤抖》(1949)。
《吾国与吾民》介绍和翻译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哲学、文化和艺术,描述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性格与精神,是当代欧美人了解中国文化的重要著作。
他的许多作品被重新翻译成其他语言,他们的作品在世界各地都很受欢迎。《生活的艺术》是所有作品中翻译和销售最广的作品。1944在重庆讲课。65438-0947,林语堂被任命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术与文学主任;后来去巴黎写小说《唐人街一家》。
1948回美国写。65438-0954年,新加坡建立南洋大学,并被聘为首任校长。但由于资金问题,与南洋大学董事会意见相左,在大学开学前离职。
鉴于那个时代汉字检索技术不发达,学术界对《康熙字典》的偏旁字检索法普遍不满,却倾其所有研究汉字检索规则,历经汉字索引系统、汉字数字索引法、汉语拼音新韵字检索法、韵母字检索法、上下字检索法。
终于在1947年,发明了“光明中文打字机”。这台打字机高9英寸,宽14英寸,深18英寸,可储存7000个单词(约5000个常用汉字)。在1952被美国申请专利,历时六年半。“上下字查找法”后来被当代林语堂汉英大词典采用,申通电脑被授权为其中文电脑的输入法,申通电脑称之为“简易输入法”。
因为打字机的发展导致破产,林语堂给赛珍珠的贷款被拒。林语堂和赛珍珠合作不融洽是另一个故事。当时美国出版社普遍收取的版税约为10%。另一方面,赛珍珠拿走了林语堂50%的书,版权不属于林语堂。
林语堂和赛珍珠提起了诉讼。赛珍珠给林语堂的二女儿林太一打电话,问:“你爸爸疯了吗?”最后,他们成了陌生人。
1966定居台湾省,其《今昔随笔》后收于《万物》第一、二集(1967)。1967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当选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2和1973年被国际笔会推荐为当年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1976于3月26日病逝于香港,同年4月迁居台北,葬于台北阳明山杨德大道林语堂故居后院。
林语堂有三个女儿,分别是大女儿林如斯、二女儿林太一、三女儿蔺相如。1989林太一记录了父亲的生平,出版了《林语堂传》。
2015年他的散文《论兴趣》被列为2015年香港中学文凭考试第一册语文阅读篇。
扩展数据:
首先,作为一个作家
作为一名作家,林语堂不仅有着扎实的中国古典文学功底,而且有着很高的英语造诣。此外,他还致力于现代白话文的研究和推广,并为此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一生坚持写作,留下了大量中英文作品,包括小说、散文、文学批评、文化批评、传记、英语教材、词典和翻译作品。
林语堂的中英文作品质量都很高,但风格迥异。他的大部分中文作品都是各种形式的散文。这些作品既显示了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也显示了他真诚的本色。
他的笔锋犀利苍劲,见解深刻,言辞奔放,不拘一格;文笔随性随性,让人拍手称快,让人笑中带着幽默,让人动容,笑中带着诅咒,让人深思。相对来说,他的英文作品题材更广。
他的小说和传记主要是用英文写的:小说《京华烟云》用纯英文讲述中国人的故事,英文传记《武则天传》、《苏东坡传》以中国著名历史人物为题材。他的另一部分作品(包括最知名的《吾国与吾民》和《人生的智慧》)侧重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介绍,对中国社会现象和民族特点的分析和探讨。
此外,他还通过《孔子的智慧》等书籍阐述了自己对孔子和老子思想的理解。根据中国的民间传说和古典文学作品,写了《故事新编》的英文版。他还涉足翻译领域,用流利优美的英语翻译了《浮生六记》等文言文作品。
诺贝尔奖提名
根据诺贝尔奖官方数据库,林语堂分别于1940和1950被赛珍珠和斯文·赫定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第二,作为学者
作为学者,林语堂精通中西文化,对两种文化都有透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在各种中英文写作中,始终如一的是他对家乡的热爱,对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文化和传统的理解和尊重,以及超越国界的人文关怀。
他通过《人间》、《宇宙风》等杂志向中国读者介绍了当时的一些西方思想。另一方面,作为一名中国学者,他有兴趣将中国的古典文学、传统文化乃至中国人的人生哲学介绍给外国,并一直为此不遗余力。
他的英文作品,基于渊博的知识、深刻的见解和豁达的胸怀,始终以一颗真诚的心进行,语言优雅,措词诙谐幽默,文笔灵动潇洒,在文学界赢得了很高的赞誉,深受英文读者的喜爱,为西方人认识中国搭建了一座桥梁。
在当时西方世界普遍对中国缺乏了解的情况下,这一点尤其难能可贵。事实上,《吾国与吾民》和《人生的智慧》在美国一出版就登上了《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一时成为热点。时间长了,销量居高不下;多年后又多次再版,开创了中国作家作品畅销美国的先河。
第三,作为一个发明家
作为一名发明家,林语堂早年就立志要发明中文打字机。当时科学严谨的汉字检索系统尚未建立;因为汉字是符号字符而不是字母字符,所以长期以来人们对制造中文打字机的可能性持怀疑态度。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林语堂几十年如一日的执着研究和探索,自己花钱,购置设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以至于一度花光了所有的钱,负债累累,终于成功发明了“明式中文打字机”,并于1946在美国申请了专利。6年半后,直到1952,他才获得了这项发明的专利权。
这款打字机取名为“Bright”,寓意轻松快捷,寄托了他希望每个人都能顺利操作使用的愿望。除了“明亮的中文打字机”,他还申请了其他几项小发明的专利——比如其中一项是可以挤出牙膏的牙刷。
第四,作为语言学家
根据语言学家的说法,林语堂编写了《启蒙英语读本》和《启蒙英语语法》等教科书,以及其他关于语言研究的著作。他还首创了汉字笔画、笔顺、汉字部首的概念,进而开辟了基于笔画、笔顺、部首对汉字进行拆分、解构、分类的新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发明了“上下字检索法”。
这种全新的、具有系统性、普适性和操作可行性的策略,不仅为汉字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也为当时汉字输入法的研究和发展创造了条件,并被后人继承和完善,演变成了今天中国普遍使用的规范的“部首字检索法”。
此外,林语堂对汉语语音系统的建立和发展所做的努力和贡献同样可圈可点。他曾建议另一位语言学家赵元任制定一套用罗马字母标记汉字发音的方法。赵确定基本方案后,又带着林语堂等三位语言学家进一步研究设计,历时两年,创造了“官话罗马字”的汉语注音法。
《国语演义》曾被国家作为注音方案正式实施,并被当时及后来的国内外部分学者所接受和采用。对现行的汉语拼音总方案有一定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启发并促进了后者的诞生。
林语堂晚年的愿望是编一套汉英词典,把他一生所学的东西浓缩起来,留给后人。为此,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虽然他变得又老又弱,但他从未放弃。77岁时,他终于完成了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当代汉英词典》。
林语堂的父亲林志成是一名基督教牧师,但他是在详细探究了中西哲学思想后,在晚年才真正成为基督徒的。他的哲学探索过程被记录在《信仰之旅》一书中。他尝了一副对联,说:“两脚上东西方文化,一心上宇宙。”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林语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