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娃的动画导演是谁?
只有动漫界的人才知道,这个瘦弱的老人有一个很响亮的名字。他执导的动画片有《葫芦兄弟》、《人参娃娃》、《蛇蚌相争》。上海动画电影制片厂(简称电影制片厂)的老同事李建国说,胡锦卿是“中国剪纸界的头号人物”。他虽然不是官员,但很有创意。"他说他可以拍很多题材。"
现在电影制片厂的很多年轻员工都不知道,“葫芦娃”不是神话传说中的形象,而是完全来自胡锦卿的创意。1984年,电影制片厂打算把小说《十兄弟》改成漫画的时候,导演胡锦清坚持把10的人物换成了七个外表相同,只是颜色不同的“葫芦七兄弟”。而很多反派,包括“帝”“卫”,也要简化为“蛇”“蝎”。他的理由很简单。如果没有,工厂投入的钱根本买不起。他甚至给领导留下“狠话”:“你不答应,我就不拍!”
但他真的很“拖”。在厂方的同意下,他不仅按照自己的想法改写了剧本,还作为导演为这部漫画分镜头、画场景。
作为“剪纸”,葫芦兄弟的拍摄过程如同皮影戏。工作人员需要先把人物剪成有活动关节的纸片,然后在大背景图案上摆出不同的动作,再一个一个地拍摄。13集的漫画需要上千个场景,耗时两年拍摄。
“葫芦娃”的卡通形象也是他画的。当时工厂公开征集模特。结果在一堆“神娃”“娃娃”的形象中,选中了胡锦卿画的赤膊“野孩子”。
“这种形象必须有民族特色和一点野性,”胡金清说。“我借用了观音菩萨旁边一个‘富家公子’的形象,最后画成一个粗糙的赤脚。”
这个“海选”的过程,后来被胡锦卿反复强调:“虽然我最终选择了我画的形象,但其他人也做了很多工作,这部电影是在很多人的帮助下完成的。”
的确,在大多数人眼里,整个葫芦兄弟就是一个集体作品。即使胡锦卿参与了《葫芦兄弟》的导演、编剧和形象设计,观众也很难发现这一点。在片头演职员表的字幕中,他用了三个不同的名字,胡锦卿和金卿,还有他的笔名“木渎”。“不然都是我自己的名字,难看。”
这部动画片正式播出所引起的轰动,在今天恐怕很难复制:几乎每个地级市的电视台都购买了该动画片的播放权,录像带和vcd的销量已经超过654.38+0万。即使在今天,这个数字仍在增长。
对于胡锦卿个人来说,他只知道这部电影“赚了点钱”,因为他很快就接到了拍摄续集《金刚黄瓜娃》的新任务。然而,他自己的生活几乎没有改变。当人们为屏幕上的葫芦娃欢呼时,没人会在意是谁画的。
“那时候观众只关注哪个工作室拍的电影,没有关注具体哪个创作者。”电影工作室的一名工作人员解释说,“那不是一个尊重个人的时代。”
事实上,在动漫行业40多年,胡锦卿的“个人”成就一直隐藏在一个庞大的“集体”中。他的作品获得的所有奖项和赞誉也都冠以“集体”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