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品欣赏
结构是作品形式美的重要因素之一。《地震》的格局虽小,但它创造的结构完整而细致,扁平而均衡,简洁而精致。编年史由隐到显,循序渐进,层层开拓境界,逐步营造高潮,首尾连贯,完美无缺,整个区域都充满了状态。结构的艺术处理在于线索的贯穿。它根据叙事的表现形式自由运用,以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为线索,组合成一幅幅惊心动魄的画面,联动地推向读者:
第一张图,在蜡烛前喝酒:我听到了如雷的声音,所有人都震惊不解。
第二张图,室内,震撼图:几案摇曳,酒杯翻倒,屋梁椽子交错,黯然失色。
第三张图,室外,地震图;亭屋、仆役又起;墙倒了,房子塌了,孩子们对着女孩尖叫。人站不起来,到处横着转。河水倾泻,鸡叫狗叫。
第四张图,街上,男女裸体在一起:争着告诉对方,忘了自己的衣服。
第五张图,震后山川图:井斜,阳台易动,栖霞山裂,一水困。
此外,还有地震之外的“狼嘴拍孩子照”。这幅画既是画又是小说。
这五张图片完整而生动地再现了一场震撼性地震的全过程,恰好表现了地震发生(第一张)、发展(第二张)、高潮(第三张)、减轻(第四张)和终止(第五张)的过程。最后,以联想形式出现的“抓小孩图”强化了第四幅图的想法。这里的人物很感性,也很可画。
事情发生得很突然,事先没有任何征兆,只听到隆隆的雷声,由远至近,人们惊愕不已,却不知道为什么。过了一会儿,桌子晃了一下,杯子掉了下来,屋顶的横梁也响起来了。人们看着我,我看着你,目瞪口呆,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过了很久,我突然明白了,地震了!赶紧跑出去就是了。这种描述就是人在遇到突发事件时,会恐慌一段时间,理性思维暂停的现实。以上是室内情况。
跑出房子后,首先看到的是那些大楼房在起伏,说明地面在上下颠簸。接着是房屋倒塌的声音,孩子的哭声和女性的号角声。刚跑出家门,没觉得不稳。停下来后觉得不稳,就赶紧坐下,到处往边上翻。
此时,人们惊恐万分,没有时间交流。大约一个小时后,地震停止了,人们的情绪稍微稳定了一些。这时候大家就有可能“互相较劲”,急于发泄内心的恐惧抱团取暖,甚至忘记了自己是赤身裸体的。匆忙中的失态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情况。
地震发生时,无法了解其他地方的情况。地震缓解时,十里八乡的亲戚朋友都互相探望,询问安全,于是其他地方的情况不断传来,有一口井倾斜,楼房易动,栖霞山开裂,易水被困的传言。
写地震前、中、后;写里面,外面,街上;写出你的所见所闻。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合理有序,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再现地震的场景,除非身临其境,否则写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