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老师做错了,园长批评了怎么办?

孩子做错了,适当的批评是必要的。但其实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经验,和孩子好好说话讲道理是不行的,批评也是不行的。那么,作为一名幼师,应该如何批评孩子呢?我们来看看吧!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别说孩子了?当孩子犯错时,适当的批评是必要的。因为,批评作为一种教育手段,目的是让孩子知道错误的原因,并在以后避免或改正,希望孩子成长得更强大!以下是“幼儿园老师如何批评孩子”的介绍供你参考!

首先,对旧账的批评是不可接受的

当孩子们淘气时,他们总是受到老师的批评。有的老师还把“旧账”一笔一笔翻出来,希望让孩子更加意识到自己做的不对,责令改正。但是最好不要用这样的批评。因为,翻旧账的批评会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

1,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征。

孩子的思维是具体而生动的,看到什么就会想到什么。当他看到凌乱的娃娃屋,听到老师的批评,马上想到是因为他“没有把玩具放好,没有遵守游戏规则。”一个孩子能理解并知道什么是错的。只要大人指出正确的方法,他就会去做。据说孩子记忆力很好。其实短时记忆比长时记忆更有优势。孩子记得最清楚的是当时和当天发生的事情,一两天前发生的事情需要大人的提示。即使想起来也没有那天发生的事情那么清晰和详细。大人批评孩子,就是翻旧账。他们的初衷是想引起他们的注意,让他们意识到这些事情的严重后果,督促他们尽快改正。但这恰恰忽略了孩子的记忆特点。老师说孩子们可能记得他们昨天没有给幼苗浇水。老师说上次让孩子哭了,但是孩子可能不记得什么时候为什么让他们哭了。所以,当大人随口抱怨孩子过去的错误时,孩子记不住大人说了什么,错误的深度自然大打折扣。

2.会削弱教育效果。

不放好玩具是游戏规则的问题;忘记给植物浇水是任务意识的问题;把孩子弄哭是人际交往的问题,中午熬夜是生活习惯的问题。这些问题从属于不同的方面,老师总是倒在孩子面前。幼儿既不能清楚地记住这些东西,也不能很好地区分它们。他只是迷迷糊糊的听着,只知道大人们很生气,做了很多错事,但是他们为什么做这些错事,为什么,他还是不明白。可想而知,孩子承认错误只是口头上的,而不是心里的。这样的批评不会起到举一反三,防止小延误的作用。自然不如不批判。

在批评孩子时,往往会导致情绪激动、愤怒、过激的评论和行为,对孩子造成无意的伤害;如果两个大人在场,会因为意见不合而产生争执甚至反唇相讥,被批评的孩子会被放在一边,忘记了批评的真正目的,批评的效果也无从谈起。

3.会对孩子造成二次伤害。

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从小处看到大处,一针见血,但是我们往往夸大了事情的危害性,把孩子定义的太宽泛。从之前老师的表现可以看出,她的初衷是培养孩子收拾玩具的好习惯,结果却罗列了一大堆问题,最后把孩子定性为“没用没爱”。这个结果可能是孩子最怕的。因为这意味着“老师不喜欢我,家长不喜欢我,孩子不喜欢我,大家都不喜欢我”。内向的孩子会背负沉重的负担,沉浸在被抛弃的感觉中,会担心自己的错误。批评本身已经是对孩子的一种提醒,过度的表达、动作、措辞对孩子的伤害会比做错事本身更严重。

如果把表扬比作阳光,那么批评就是滋润孩子心灵的细雨。雨不大,但恰到好处;倾盆大雨虽然湍急,却冲走了好的和坏的,什么也没留下。让我们的批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第二,批评的目的要明确,语言要具体。

1.让孩子清楚地知道你的想法:分析当时发生的具体小事,指出原因,帮助孩子理解自己行为的严重性,真诚地告诉孩子:老师在帮你,爸爸妈妈在帮你。

2.抓住机会说话:批评孩子时,保持冷静,随时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在孩子想听、愿意听、愿意听的时候教育孩子,胜过唠叨十遍,效果最明显。

3.提出具体的改进措施:批评的目的是不断纠正孩子的行为,努力向好的方向发展。大人给的建议要具体,要有针对性,要让孩子容易理解和执行,要起到积极鼓励的作用。

第三,多管齐下,注重实效

1,告诉他你的经历:在孩子眼里,大人不犯错,做什么都是对的。你可以告诉他你小时候犯的错,你的调皮捣蛋,你害怕被别人起诉。孩子会觉得大人也有和自己一样调皮的童年。放下心里的包袱,孩子一定会听你的,因为他觉得你很可亲可爱。

2.告诉他你的担心:大人总喜欢在孩子面前藏着掖着,装得很凶,似乎这样就显得自己很有尊严。其实告诉孩子你的担心和担忧,让他知道你的表现有多让老师担心和失望。体会大人的感受,孩子会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愧疚,因为没有孩子想让老师失望。

3.善用你的沉默:喋喋不休不仅费时费力,还容易激化言行,削弱教育效果。经常说自己累,孩子烦。短暂的沉默可以给你时间思考,也可以给孩子时间反思。在惊叹大人不说话的同时,孩子会想:“我的表演真的很伤人心。看来我做错了。”

第四,倾听孩子,理解孩子。

1,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孩子做错的每一件事都是有原因的。表面上看是孩子忘记放好玩具,实际上可能与老师提供的游戏时间和游戏资料有关。时间短,孩子没尽兴,自然忘了收;玩具太多了,玩不完,自然就满地都是。如果只是孩子执行游戏规则的问题,那对孩子来说就太不对了。批评之前,先听听孩子的解释。他的话会帮助你处理好这件事。

2.注意孩子的辩解:在批评孩子的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认真听,不要打断,不要辩解,认为这是承认错误,接受批评的好态度。我们不妨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吐出自己的委屈,理解他对错误的认识。“你为什么抢小明的玩具?”“小刚先抢的,我后来抢的。”“今天老师说你把金鱼缸里的水洒了。”“不,我想给金鱼换水。莉莉碰了我一下,洒了。”原来在孩子眼里,事情并没有大人想的那么简单。他们更关注过程,自己的感受以及他人在其中的作用。如果不听孩子的抱怨,可能会忽略很多真实的东西。

3.给孩子思考的时间:批评孩子是为了减少类似事情的发生,尽量少批评,让孩子学会调整自己的行为,学会自己解决问题。不要一下子把你的建议告诉孩子,让他思考哪里做错了,怎么办,如何防止类似事件发生,让他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

动词 (verb的缩写)肯定进步,建立自信。

1,更多对孩子进步的肯定:只要我们细心,总会在孩子凌乱的行为中发现一个微小的闪光点。比如“你今天学会叠被子了”,但你可能把床单和枕头都弄乱了;“你帮孩子把球捡回来,可能他本来就把球踢出去了;”你给孩子玩具”可能是他玩腻了。不要总是盯着孩子的缺点。只要你真的把他当孩子看待,你就可以原谅他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错误,为他的一点点进步而开心。

2.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批评过后,大人总会升起希望。希望不能太高,否则当希望无法实现时,孩子很容易失去努力的动力。不要用不当的批评来击碎孩子的自信心。自信的大堤一旦崩溃,自卑和懦弱就会泛滥。

附:艺术地批评孩子。

一般来说,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对孩子的错误进行批评,高度重视,忽视他人,让孩子真正明白自己错在哪里,进一步检讨自己的错误。“好的说服和充分的讲道理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重要手段。”在批评孩子的时候,和孩子讲道理不仅需要耐心,还应该结合孩子的心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巧。一些美国教师的成功经验是:

1,让孩子知道你的感受。

a、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不开心:让孩子从老师的表情和沉默的气氛中感受到老师的情绪,可以促进孩子反思自己的错误。

B.在批评孩子的时候,要让孩子觉得我父母讨厌我的缺点,但是他们很喜欢我。这样孩子才能愿意听批评,有改正错误的勇气。

2.让孩子明白错误和后果之间的联系: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后果,从而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比如孩子吃的不好,老师经常让他去,等他饿了就告诉他吃的不好和饿的联系。很多老师抱怨,吃饭的时候给孩子吃零食,孩子感觉不到饿死的后果。老师的批评也是徒劳的。

3.在批评的同时,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长处:中国有句古话:“得了奖不如得了奖。”美国人也认为,和孩子讲道理要充分肯定他们的长处,对他们的进步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然后在此基础上纠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孩子就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并不是说一味的指责孩子是错的,只会让孩子自卑和叛逆。

4、道理要“讲道理”:老师和孩子要讲道理,不能胡说八道,也不能苛求孩子,因为大人胡说八道,孩子不会服气,大人的要求太苛刻,孩子做不到,比如生活中有些老师喜欢吃零食,但是他们告诉孩子吃零食的坏处,孩子就不会听。

5.给孩子一个为自己辩护的机会:和孩子讲道理的时候,孩子可能会为自己的言行辩护。大人要给孩子一个辩解的机会,让孩子把事情说清楚。给孩子一个自我辩护的机会,孩子会更好的理解老师说的话,批评教育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6、批评要把握时间,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孩子和大人一样,心情好的时候更容易接受不同的意见,不开心的时候容易烦躁。所以,老师在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要充分了解孩子的情绪状态,心情好的时候教育孩子,心情不好的时候跟孩子讲道理是不行的。

结论:批评就像战士手中的剑。万不得已不要拔剑。一把好剑,只有在知道它气质的人手里,才能发挥出它的终极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