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二伏第几天?

一伏为10天,二伏为10天或20天,三伏为10天。

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上旬至8月中下间。而且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4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即从夏至后第3个“庚”日算起,初伏为10天,中伏为10天或20天,末伏为10天。

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10个天干与12个地支相配而成的60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出现5个庚日则为20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况。

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

扩展资料:

三伏天饮食的注意事项

1、补水:夏季天气炎热,易出汗,导致体内水分和钠离子的缺失,因而需多喝水,定时喝水,少饮多次,可以选用白开水,茶水,柠檬水,绿豆汤等,出汗严重的情况下可以喝淡盐水。就餐时可准备菜汤,鱼汤和鸡汤等。

2、消暑去火:天气炎热,易上火,苦味的食物可以帮助去肝火,如,苦瓜。绿豆是三伏天中最有利于解暑的食物,饮用绿豆汤可以帮助增加食欲,也是对于降火十分有利的食物。还可以多食西瓜,黄瓜,,冬瓜,桂圆,莲藕等食物。

3、健脾:夏季暑湿,易损伤脾,导致脾虚。扁豆,薏仁都具有健脾的功效,同时对于开胃、解暑降火也有很大的功效。

4、益气养阴,补阳:天气的炎热,很多人在三伏天会出现出汗过多的情况,容易耗费阴气,可以多食山药,蜂蜜,木耳,百合,大枣,鸡蛋等益气养阴的食物。还可以在晨起是吃生姜,帮助去除身体的寒气,补充体内的阳气。

百度百科—三伏天 (节气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