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十娘愤怒的百宝箱形象解读

宝箱的出现

“宝箱”是这个故事的线索。在小说中,“百宝箱”出现了四次,构成了故事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次:当李向身边的夫人借钱赎回杜十娘的三百两银子,但没有着落时,杜十娘拿出一百五十二块“私房钱”(向他姐姐借的,但实际上是从“百宝箱”里拿出来的)要“放手”(此外还有二十二块作为“银行资本额”),最后打动了刘宇春向他们借。这是剧情发展的第一阶段。

第二次:杜十娘、李甲告别刘宇春等姐妹,准备上路时,谢“命人将一只金信笺掴到前面。”这种金漆文具是一个“百宝箱”。有了这个“百宝箱”,夫妻俩就不用担心在五岳漂流的费用了。这是剧情发展的第二阶段。

第三次:在李家用光了二十两银子,正因为银行资金不足而郁闷的时候,杜十娘从箱子里拿出钥匙,拿出五十两银子作为银行资金。这一次,虽然当面打开了宝箱,但李佳羞愧难当,不敢窥视箱内真相,导致宝箱再次陷入迷雾。这是剧情发展的第三阶段。

第四次:李甲受孙福唆使背叛杜十娘时,杜十娘悲愤交加,拿钥匙打开锁,把箱中宝物一件件扔进河里。最后,她抱着宝盒跳进了河里,结束了自己年轻的生命。这一次宝箱让李甲、孙福和旁观者一览无余,让李甲又羞又苦,又悔又哭,但悔之晚矣。这是剧情发展的第四个阶段,也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宝箱作为故事的线索,犹如一条游丝,有着花之缠绵,草之黏人的美;就像蜻蜓,如果你若即若离;就像一条游龙,忽明忽暗。小说中宝箱形象的四次出现,对情节的发展起到了暗示和推动的作用。读者在前三次出现时不知道盒子里是什么(第一次是个暗示),直到第四次出现才很在意。这是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

宝箱在故事中的作用

百宝箱是记叙文编辑的妙笔。小说中百宝箱先关后开,延长了故事的秘密,给读者设置了悬念,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具体来说,有两点:

1。控制叙事距离,形成叙事节奏。宝箱的四次出现,是紧接着前一次事件完成的新事件的准备,是旧的紧张解除时新的紧张的到来。就像长江后浪推前浪,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让故事充满跌宕起伏和曲折。

2。调整叙事视角,营造叙事张力。在中国传统小说中,叙事故事多采用全知视角,要把事件的前因后果、线索的来龙去脉、人物的人生行动向读者交代清楚,否则会被怀疑叙事不完整。然而,杜十娘却不同。它用了一个有限的视角,让读者一开始不知道宝箱是什么,不知道杜十娘每日秘密堆积宝箱的具体情况和心态。直到杜十娘被李甲出卖,打开箱子拿走财宝,扔到河里,她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宝箱。这样读者就会想:杜十娘为什么要积攒宝箱,又不肯把宝箱的秘密告诉李甲,又为什么在关键时候不让宝箱发挥作用?而读者对这些问题的讨论和回答都是徒劳的,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这也是读者理解小说内涵的关键。

藏宝箱的影射

宝箱是杜十娘悲剧意蕴的象征。杜十娘悲剧的成因是什么,杜十娘悲剧的社会历史意义是什么?长期以来,人们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猜测和解读,但总是不尽如人意。比如有人认为李甲是杜十娘的直接凶手,是他的负面情绪把杜十娘推下了河;有人认为孙富是杜十娘悲剧的直接原因。如果没有孙富的鼓动,或许李家不会抛弃杜十娘。也有人认为,把杜十娘的悲剧归结于李甲的消极情感和孙富的唆使,是简单化和肤浅的,杜十娘悲剧的原因应该是封建礼教。小说正是通过杜十娘的悲剧,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笔者认为第一、第二种观点过于肤浅,第三种观点看似深刻,但也是公式化、概念化的,未能做到最好。从百宝箱形象来解读杜十娘形象的悲剧意蕴,或许是一种新的方式。

1.宝箱是金钱的象征,是利益的代表。中国明代是商品经济兴起和繁荣的时期,专门用于商品生产和交换的手工业作坊已经初具规模。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金钱和利益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传统价值观受到严重挑战。根深蒂固的封建家庭终于在金钱和利益面前开始动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从宗法伦理变成了利益驱动。这个背景在小说《杜十娘》中有解释:古人云:‘得其利者,疲而稀’,俗话说:‘谈钱则失之。如今,全世界都在关注这种紧迫性。在这样的社会关系中,有三亲四友和李甲,有李卜正和杜十娘,有孙富和李甲。这也是杜十娘积攒百宝箱的原因。她幻想用宝箱来换取李佳的爱。

2.宝箱是杜十娘价值和希望的象征。小说中的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热情的女人,却因为命运的安排,被困在尘埃中,被肉体折磨,被精神蹂躏,过着人间地狱般的生活。她渴望摆脱这种非人的境遇,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所以早就立志向善。但是,一个女人,尤其是一个社会底层的妓女,想要改变命运,并不容易。更何况杜十娘追求的不是一时的风流韵事,而是普通的婚姻,她要追求的是一种人间真情。于是,杜十娘苦心积攒宝箱,希望用宝箱证明自己的价值,换取真爱。在选择将生命托付给李甲的时候,杜十娘拒绝告诉李甲宝箱的秘密,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但是,杜十娘太天真了。在一个贪婪的社会里,满身铜臭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没有真情的!她的希望注定要破灭,她的悲剧注定要发生。

3.宝箱是社会与人性激烈冲突的象征,这是杜十娘悲剧的真正原因。杜十娘生活的环境是一个封建礼教占主导地位,利益交织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生长真情实感的土壤;在这样的社会里,真情就像嫩芽,没有滋养和水分,只有枯萎和死亡。杜十娘是那么的端庄,她相信人性的力量。她甚至误以为钱能买到真情。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本来就算李甲不领情,杜十娘也没必要投水自尽。她有青春,有美貌,有金钱,她可以再找一个爱人,哪怕是一个人,她也可以活下去。但杜十娘对吃人的封建礼教和自私的人际关系彻底失望了。一个曾经对自己心存感激的人,一个自己真心爱过的人,只为了1200块钱,为了私利,不惜背叛自己,也要有一张光明的脸,一颗清澈的心。世界上还有什么地方可以容纳这样一个弱女子和她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什么药可以治愈她破碎的心,治愈她灵魂的创伤?杜十娘,她只能用骂来表达自己的极大愤慨,只能用死来反抗这个黑暗的社会,拯救自己的尊严和清白!。杜十娘沉入江中的不是宝箱,而是人性、道德、良知、人心。因为当时的社会容不下这些东西,杜十娘始终没有逃脱伦理道德的陷阱,成为金钱和利益的牺牲品。杜十娘错的不是李甲,而是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毒害和破坏,是金钱利益对人的真情的践踏和窃取。而李甲这一代孙富,恰恰成了间接凶手!

悲情杜十娘,一曲社会与人性的悲歌。

杜十娘为什么要沉宝箱?

美貌和金钱是男人的最爱,却因为失望而不得不一起毁灭。他们在一起的秋天有一种消极和悲伤的气氛。

这背后,显然有一种价值判断。妓女是一种生物,但在人格上,她并不卑微。她很聪明,也很自觉的选择了自己的道路,靠着门的生活相当恐怖。在张岱的《陶安之梦》中,她写到老妓(一般妓女)不过是几个字:“有五六百人,且..人不正。”她的对象李佳,温柔真诚,都是表面的。那是因为他仰慕的对象是一代名妓。一夜的快感是昂贵的,很多男人得不到。独占花头的心态让它很满足。不幸的是,由于挥霍无度,他也走上了下坡路。(如果那个妓女像骗了郑元和的儿子马上跑了的李雅贤一样聪明,至少她身上会有钱,这样就不会被人买卖了。她并没有试图鼓励这个年轻的女人扬名立万,顺便命令妻子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她比较单纯,这种单纯的人生理想不幸与传统价值观冲突。

文人嫖娼不是罪过,因为妓女,尤其是名妓(艺妓),在唐代至明末的传奇故事中,在红拂女、刘、李等诗人的生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都离不开文学、雅俗、国运、气节等话题。他们还充当道德劝诫者,要求文人走正统之路:要么求名,要么取名。一般她们都会死的很好,因为她们的好死要靠男人的价值认同,拿的比较贵。所以也就不难理解郑元和是在玩弄自己的掌股,导致自己变成了一个唱丧歌的乞丐。最后,李雅贤小姐躺在雪地里。一旦她的良心发现,郑先生就像一只潜力股,可以投资换来相应的社会价值,她就立刻资助他求名。慧眼识珠的妓女李小姐居然发了言,说创始夫人是当当,前面的无情无情一笔勾销。

但如果我们摆脱了这条与正统相悖的道路,只强调爱情,就像恩格斯先生说的,基于双方平等互爱的原则,那么她的结局就会走向悲剧,这是传统价值观所不能接受的,就像三言二拍里的小说,也是书生也是妓女,才子王显龙为妓女玉堂春伤心, 还有一个朋友劝:要知道名气比婊子重要,婊子就算有感情也还是婊子。 仕途成名是绝对不能耽误的。泼妇的出现,不过是为了营造一个文人痴迷烟火的绝境,为后来的成名努力做个对比。名声一旦到手,就是迷失的象征。但如果泼妇能像良家妇女一样劝书生求正道,那么泼妇的人格就会得到提升。相反,如果她只要求一份爱,她只会被抛弃或者死去。学者对它的态度不是基于它的道德价值。

杜十娘的卑微地位,不是出身名门的李甲家所能容忍的。李佳在把钱都花光的时候很胆小(不管是怕父亲的命还是怕这个世界),最后以1200元把她卖给了一个盐商。从这次交易的最终结局来看,李佳肯定是做了亏本买卖,杜十娘为卖淫付出了1200多元。她只能哀叹:我腹中有玉,却恨郎眼如珠。她无法接受自己的命运,只好投河自尽。凶神恶煞的杜十娘,不仅会毁掉自己的身体,还有意识里理想化的爱情,都是她自己能搞定的。正如沃尔特·本雅明所说,我们来讨论精神上的性化,也就是妓女的道德。她用性体现文化,这是最暴力的个人主义。除了精神上的性,她还想毁掉自己事业上赚的钱。百宝箱里的宝贝代表了她用实物交易换来的巨大价值。有了这个价值,她就可以选择自己的对象,在某种程度上寻求新的生活。金钱其实在一定程度上鼓励了女性的独立意识。如果她只是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嫁给一个没有任何经济实力作为后盾的恋人身上,她的处境会更加悲惨。这个价值连城的百宝箱实际上代表了一种与文人阶层相对立的新的道德观念——代表了市民阶层经济独立的价值观的上升,这是所谓的高阶层所没有考虑到的。也许李佳知道杜十娘有钱,所以不会轻易转手。钱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感情的衍生空间。

但是,师娘最后还是透露了这个道理,还是在她心里,她过去的经历告诉她,对男人的信任是极其有限的,这个限度需要经过一定的时间和相关的条件去考察。但她的调查证明,她所委托的是不人道的。这很可惜,深深的绝望最终导致了她的死亡。

这种新的道德观念给李佳的心里蒙上了一层阴影。他失去了美貌和金钱,这让他很沮丧。

文末的双重毁灭令人震惊,但也隐含着一种苍凉的味道。所有的古典爱情故事(少数作品除外)都与传统的男性中心价值观密切相关。一旦脱离了这个隐喻前提,它们就无法独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