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小说的三个视角(黄海清老师)
叙事首先涉及到叙事视角的问题,即由谁来讲故事。
01,传统叙事视角有三种。
第一人称叙事
第二人称叫做叙事总和
第三人称叙事
那是我,你和他。
第一人称叙事是叙述者作为故事中的人物叙述故事。
第二个人说,叙事是以“你”为故事中人物的一种叙事方式。
第三人称叙事,就是以旁观者的口吻,从外部讲述故事。
02、三个视角
全知视角
选择性全知视角
第一人称主角的回顾视角。
①全知视角
全知视角,即没有固定视角的全知叙事,其特点是叙述者比任何一个人物都知道得多。
也被称为上帝视角。
这通常是站在一个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的立场上讲的。
叙述者就像一个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同时出现在不同的地方。
你可以了解过去,预测未来,随意进入任何一个角色的内心深处,探索隐私。
这种叙事方式因为没有视角限制,给了作者充分的自由。
传统小说的“上帝视角”(又称“第三人称全知视角”)可以看清楚故事的走向,了解每个人物的心理。
提醒读者在关键点重播最后一集,暴露人物内心独白,类似电影的画外音。
全知视角可以快速帮助读者进入故事,谁是好人谁是坏人一目了然。
上帝视角/全知视角让读者像上帝一样俯瞰整个故事。
读者知道人物的行为和潜在心理,知道暴露和隐藏的真相。
当人物误会时,替他们担心;当剧情陷入僵局时,我迫不及待地想拨乱反正。
中国传统的才子小说、评论和西方现实主义小说基本都是这样。
像四大经典小说一样,是全知视角。
②选择性全知视角
这个视角也是用第三人称讲述的,但是和上面说的全知视角不一样。
作者放弃了第三人称可以无处不在的自由,实际上退到了一个固定的人物,即它只注意观察一个人物。
只揭示一个主要人物的内心活动,而他对某个人物的内心活动是全知的。
一个人知道他感知的一切,
但是,其他的我都不知道,或者说他没有表现出来。
这个人物往往是小说故事的旁观者见证人,也可能是主角。
主要看他面对身边的人和事时的表现和心理变化。
这也是主流小说里用的。
盖茨比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主角,但有一个旁观者是尼克。
尼克从中西部的家乡来到纽约,住所旁边就是盖茨比豪华的豪宅。
用这个视角是不是更难?
这里每天晚上都有盛大的宴会。尼克和盖茨比相遇,故事开始了。
难度因人而异,只是因为题材不同。
接下来,作为读者,我们跟随尼克去了解盖茨比,也就是视角仅限于尼克。
就连《盖茨比》里发生的事,尼克也听到了。
再比如,也许很少有人看过伍尔夫的《达洛卫夫人》。
英国女作家伍尔夫的小说《达洛卫夫人》使用了第三人称。故事里有好几个人物,但叙事重点总是落在达洛卫夫人身上。
除了她看到的,做的,说的,主要描述了她的心理活动,其他人物都是作为与达洛维负面人物相关的环境中的人物出现的。
我们可以看到,读者其实是以《达洛卫夫人》的视角来观察世界的。
中心人物只有一个,一切都围绕着一个人。
对了,伍尔夫的小说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心理描写,更注重挖掘人物内心的波动和变化。
这种对人物内心变化的关注是现代小说的特点,故事性没那么强,重点是细腻的心理描写。
③第一人称主角的回溯视角。
第一人称“我”作为主角,通过回忆往事来讲述故事。
“我”在故事之外,“我”在讲当年的故事。
近几年的国产青春爱情电影都是这样的。
作为叙述者,视角受到角色身份的限制,无法描述角色不知道的东西,导致叙事的主观性。
这与第三人称不同。
强烈的主观性透露出更多的角色情感,让读者更容易被其感动。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著名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部小说是关于什么的?
小说开头,一个叫R的小说家有一天突然收到一封信,是一个陌生女人的信。
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写的。
这封信大约有二十多页。这是一个陌生女人的笔迹,而且是潦草的。与其说是信,不如说是草稿。
他又不由自主地摸了摸信封,想看看里面是否还有附件,但是没有。
信封上什么也没有,信封和信纸上都没有寄信人的地址或签名。奇怪,他想,又把信拿在手里。
这里说R先生收到一封陌生人的信。这个时候,他还不知道对方的性别。他在观察那封信。
然后R开始读信。
阅读这篇文章。
接下来是我的叙述:
“你,你从来不认识我!”这句话写在最上面,既是标题也是题目。他惊讶地停住了:你是说他还是一个想象中的人?他的好奇心突然被激起,他开始往下看:
r继续读信。这封信是用什么人称描述的?
想想看,如果你给一个朋友写一封关于你的信,你会写什么?
因此,小说经历了一个个人的转变,从R到“我”
我的孩子昨天去世了——我和死神搏斗了三天三夜,才挽救了这个幼小稚嫩的生命。我在他床边坐了四十个小时。他得了流感,发高烧,可怜的身体发烫。
我在他发烫的额头上敷了一条冷毛巾,日夜握着他抽搐的小手。第三天晚上,我也崩溃了。
眼睛越来越重,眼皮不知不觉就闭上了。我在硬邦邦的椅子上睡了三四个小时,期间死神带走了他。
此刻,这个温柔而可怜的孩子,他躺在那里,躺在他的婴儿床里,就像他死时一样;
只是他的眼睛,灵动的黑眼睛刚刚闭上,双手叠在白衬衫上。四支蜡烛高高地燃在床的四个角落里。
我不敢看床也不敢动身体,因为烛光晃动的时候,影子会从他的脸上和紧闭的嘴巴上掠过,所以看起来好像他的脸颊在动,我会以为他没死,会醒过来用他清脆的声音对我说一些无辜的话。
但我知道他已经死了,我也不想再往那边看,免得又充满希望又失望。
我知道,我知道,我的孩子昨天死了。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有你,只有你,而你却对我一无所知。
此刻,你完全被蒙在鼓里,是在找乐子,还是舞蹈学院。我现在只有你,你却从来不认识我,我永远爱你。
我拿了第五支蜡烛,放在这里的桌子上。我在这张桌子上给你写信。
我怎么能和我死去的孩子独处而不告诉任何人我在说什么?
在这个可怕的时刻,如果我不告诉你,我该告诉谁呢?你是我的一切,现在你是我的一切!
也许我不能完全解释给你听,也许你不明白我的意思——我现在头晕目眩,太阳穴抽搐,像被铁锤敲打,全身都在痛。
我想我发烧了,可能是感冒了。现在流感正在挨家挨户传播。如果是这样,那太好了。我可以带着孩子去,也不用自己结束生命。
有时候我眼睛发黑,也许我写不完这封信,但是为了告诉你一次,只有一次,我愿意聚集我所有的力量。亲爱的,你从来都不了解我。
我想和你单独谈谈,第一次告诉你一切;我想让你知道我的一生。我的整个生命一直属于你,但你对此一无所知。
然而,只有当我死去的时候——此时此刻,我的四肢在忽冷忽热地颤抖,我的生命即将结束——你不必再回答我的问题,我会让你知道我的秘密。
接下来,你会发现“我”开始讲故事了。
刚才说了,第一人称“我”作为主角,通过回忆往事来讲述故事。
这里的“我”是在回顾过去。
这叫写作技巧吗?
在这部小说中,茨威格着重描写了这个陌生女人在遇到那么多事情时的心理描写。
为了呈现这种心理描写,茨威格以第一人称主角的回溯视角将这整个故事呈现给大家。
而且,为了拉近人物与读者的距离,还使用了书信,仿佛读者在读一封信,信中的人在向读者讲述他的故事。
想象一下,如果你的朋友写信给你,告诉你他的遭遇,“我在这里已经很多年了…”。
类似的写法其实很常见。
作者知道怎么挠痒痒,所以一下子就挠对了地方。
就像经常被引用的《活着》一样,老傅贵向这个年轻人讲述了自己前世的故事。
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03、课程感悟
我看过很多小说,但从来没想过作者用哪种视角来写。
通过今晚的课程学习,仔细思考并结合老师给出的案例,我基本理解了三个角度的叙述。
在以后的阅读中,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学习作者不同的视角。